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莫”字在《史记》中共使用407例,其中其他用法43例,而对另外的364例,根据“莫”字的语法功能和所在句子是否有副词、是否有先行词,分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类,确定出前者为322例(占总数的88.5%),后者为42例(占总数的13.5%),二者的界限往往不太好把握,必须经过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其词性。与先秦时文献相比,“莫”字作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与作否定副词的用例比略高一些,但总体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汇中,自古以来就有合音词。如古代汉语词汇中的“诸”为“之乎”的合音词,“叵”为“不可”的合音词。现代汉语普通话词汇中也有“您”(你们)、“甭”(不用)等合音词。合音词的特点是,以单音节词的形式,表现双音节词或短语的意义,读音上以原词或短语前一个语素或词音节的声母,跟后一个语素或短语后一个音节的韵母(或某一部分)拼合而成为单音节词,很像传统的“反切”法。因此,合音词语音形式小而词义容量大,是语言交流交际中唯一的一种一个言节两个语素的简练形式,可谓既经济又实用的浓缩语言形式。无疑,合音词是口头…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是”,在汉民族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并演变着。上古时,汉语“是”只作代词,不作判断词:“是”作主语;“是”作宾语;“是”复指前置宾语。先秦时,有些“是”很像判断词,但仍是代词。“是”作判断词,是在东汉时,由指示代词发展而成的,且代替了先秦“……者……也”判断句句型。“是”作判断词后,衍生出一系列修辞作用。汉语“是”的代词、判断词、修辞三作用,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微妙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焉”字进行综合的考察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焉”是个多功能的词,可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连词、副词、助词和语气词等;在句中可充当宾语、补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5.
“诸”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助词“乎”)的合音词。“诸”作为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兼词,使用时一般放在句中动词的后面,“诸”所含的“之”是动词的宾语,“诸”所含的“于”则作为引出时间、地点、对象的介词,因此,在“诸”字后面还有一个介词所带的宾语。例如在“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这个句子中,“诸”字所含的“之”指代玉,是“献”的宾语,“诸”字所含的  相似文献   

6.
“是”“兹”“之”是古汉语中最早出现的近指代词。“兹”“之”甲骨文中已见,“是”始见于西周金文中。甲骨文中“兹”“之”已表现出句法功能上的对立性,两周金文中,加上新出现的“是”,三者形成了严格的句法功能上的互补关系,即“是”主要充当前置宾语和复指前置宾语,“兹”主要充当定语,“之”主要充当一般宾语。与传世文献相比,两周金文在指代词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严格的“格位”倾向。  相似文献   

7.
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认为“佛经译文中表示指代的总共只有三个词:‘是’、‘尔’、‘彼’。‘此’和‘斯’很少见,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口语中已经不用了。”笔者从统计的数字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讨论“此”、“斯”、“是”、“彼”、“他”、“他人”等几个指示代词的用法,揭示了东汉汉译佛经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对许文作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孝南话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孝南话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认为孝南话的“我、你”存在入声变读,“我、你、他”除加“们”表复数外,还可以加“者[.tso]”表复数。口语中,孝南话用“乜1nie°、乜2nie°”分别表示近指和远指,它们与孝南话的提示语“乜nie°有渊源关系。由此文章指出,北京话的“这”和“那”也来源于提示语。  相似文献   

9.
“是”,在先秦时期主要用作指示代词,用来复指前面的主语部分。在主语部分比较短的句子 中,“是”的复指作用开始虚化,而联系主语和谓语的作用却在增强。受形容词“是”的影响,复指代词“是’具有 了确认、肯定的意义,从而具备了形成判断词的两个内因。在否定副词“非”等多种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到了战 国后期,复指代词“是”转化成了判断词,纯粹的判断词“是”终于产生了。东汉时期,“是”字判断句已趋于成 熟。  相似文献   

10.
彭方洁 《科技信息》2008,(20):184-185
在中文的会话之中,“我”、“你”、“我们”、“你们”等的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英语会话中,第一、第二人称的“I”、“you”也频繁地出现。而在日语会话中,很少出现「私」、「ぁなた」等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彼/彼女」、使用的频率则更少。本文就日语对话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及「コソァ」系列代词之间的联系,来探讨日语中较少直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万县话进行了界定,研究了万县话地域方言发音的特点及缺失,收集了万县话社会方言词汇,分析了万县话的形成和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2.
匣母和余母在粤方言中的古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话和古劳话为代表,探讨了古匣母和余母在粤方言中的演变规律。匣母演变成半元音[j][w]和辅音[x][f],余母演变成半元音[j][w]和辅音[x]。这种变化与发音时的气流有关:如气流强,匣母会变成[x][f],余母会变成[x];如气流弱,又受了介音[i][u]的影响,匣母和余母都会变成半元音[j][w]。  相似文献   

13.
葛源位于横峰县北,与上饶县、德兴市辖境相邻接。葛源话系因唐初玉山县移民入迁定居而演变形成。葛源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表明,处于赣、吴、徽语交接地带的葛源话,是朝着赣语化方向发展的保留有吴语底子且受徽语影响的一种混合方言。  相似文献   

14.
论闽南方言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南方言岛是明、清以来随着闽南地区的居民小规模向外播迁而在其他方言区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对于探索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语言的接触和语言的演变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闽南方言岛的地理分布、闽南方言岛的历史形成、闽南方言岛的语言生活、闽南方言岛的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是探讨闽南方言岛必须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鹤山市龙口话属粤方言中的四邑次方言,它和粤方言的代表广州话比较,主要有以下独特之处:在声母方面,没有送气塞擦音,广州话念舌叶音 t∫′的字,龙口话都念 t′;在韵母方面,龙口话有七个广州话所没有的韵母εu、εm、εn、εp 、εt、om、op;在声调方面,龙口话共有七个调类,而广州话则有九个调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的情况,扼要介绍了大会宣读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及讨论的热点问题,并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7.
彭怡玢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10-113,123
古城话与长汀话均属客家方言,不过两者之间,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古城话调查的基础上,与长汀话的声、韵、调进行比较,展现不同的语音面貌,对客家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豫西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除了词汇、语法外 ,主要表现在语音 ,尤其表现在声调的差异上。这也是豫西学生说普通话的最大障碍。我们将这些已经以普通话为主要交际语言 ,却仍保留着地方语音特色的“普通话”称为“方言普通话”。本文试图找出豫西地区“偃师‘方言普通话’”与普通话在声调方面的差异及对应关系 ,从而达到辨正及推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顺昌方言口语中保留着大量古语词,既有古方言词,也有古代通用词。追溯这些古语词的来源并对其解释和说明,不仅可以展示顺昌词汇的特点,还可以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些语料。  相似文献   

20.
丰城方言的代词构成方式较为丰富,其功能比较复杂,与宜春话略有不同.1.人称代词.丰城方言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法较丰富,显示了其不同的继承的底层.2.表处所的指示代词.其中远指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相对不远或看得见的,第二层次是相对很远或看不见的.远指和近指的不同是通过音长的差异来体现的.3.疑问代词.丰城话"许里、什里"等疑问代词多是由指示代词通过变调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