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杨翰仪 《科学通报》1989,34(9):704-704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胎儿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AFP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甚低,而在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孕妇及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目前放射免疫等检测AFP的方法已广为临床应用。近年研究指出,AFP的分子结构和免  相似文献   

2.
曾庆镒 《科学通报》1981,26(5):305-305
哺乳动物甲胎蛋白(简称AFP)的物化性质、临床应用已被广泛研究,AFP的变种也已有报道,大鼠羊水AFP经凝集素亲和层析可分得九个变种,小鼠胚胎AFP经聚丙烯酰胺电泳可显示五个变种,纯化人肝癌AFP经8M尿素处理后等电聚焦显示六个变种,人胎儿AFP以往报道为两或三个变种。近几年来,随着对AFP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所有的癌症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肝癌发病率都居于第二位,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肝硬化癌变的男女比例为9∶1,男性发生肝癌的概率远远超过女性,某些地区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26万多人,我国近10万人。由于肝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治疗难度较大,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癌中之王”。引发肝癌的元凶肝炎病毒在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HBV)感染率高达90%,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概率较无HBV感染者高数十倍;丙肝病毒(HCV)也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我国肝硬化患者中,20%有肝炎病史,56%…  相似文献   

4.
洪焰 《科学通报》1989,34(17):1360-1360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PSⅠ)是肝组织特异酶,与肝细胞分化有关。我们曾观察到,肝癌及癌变过程中CPS_1基因表达降低,并证明可能是由于基因转录调控异常所致。真核基因转录调控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目前已发现许多与病毒基因、细胞基因启动子、增强子特异结合的蛋白因子,具有转录调控作  相似文献   

5.
人肝癌组织IGF-Ⅱ cDNA变异体的克隆和顺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思红 《科学通报》1994,39(7):664-664
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对于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认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和多阶段的发展过程,其中癌基因的活动在癌变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1988年,顾健人等已报道了有关肝癌的7种癌基因谱,IGF-II基因是其中之一.以后,顾健人等又报道了IGF-II及其受体(IGF-II R)在肝癌和癌旁组织同时过量表达,从而提示IGF-II及IGF-IIR可能有旁泌和自泌作用,它和肝癌  相似文献   

6.
袁振铎 《科学通报》1983,28(9):576-576
用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已确认是比较可靠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在检测方法上,国内外学者已经作了许多改进,使之更适用于临床和普查,我们肿瘤小组在以前工作基础上又摸索出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过量的抗AFP抗体与AFP充分反应;反应后再用过量的~(125)I-AFP与未  相似文献   

7.
B型肝炎即所谓血清肝炎有可能导致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现在,征服这种肝炎已不是那么遥远的事了。美国纽约血液中心的斯麦奈司(W.Szmuness)博士等人所进行的肝炎病毒疫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这个研究由《新英国医药杂志》1980年10月9日一期上发表,继由《自然》1980年10月9日一期和《科学》1980年11月14日一期上对此作了介绍。从血清肝炎往往发病于输血时这一点出发,其另一个名称也叫作输血肝炎。这是一种不经过口腔,由于使用了消毒不完全的注射器、性的接触或昆虫的媒介等而感染的疾病。感染之后,有不少是长期  相似文献   

8.
<正>科学家从45岁身患黑素瘤皮肤癌和55岁身患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体内提取癌变细胞,然后利用基因测序仪分别解读患者的癌变细胞和健康组织的完整基因组。通过比对病变和健康细胞的遗传构造,科学家在建立仅在癌变组织中发现的所有分类目录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白血病病人血清中及白血病细胞内存在抑制性物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Walker等发现白血病病人血清中存在着抑制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物质。而Broxmeyer、Olofsson等则从病人的外周血(或骨髓)的单  相似文献   

10.
汪秀明 《科学通报》1985,30(8):629-629
已有报道,从植物、微生物、动物、寄生虫等检出有与人体ABH(O)或Lewis血型抗原起交叉反应的物质。我们从中草药中检出有与ABH(O)血型物质或细菌抗原交叉的物质,以及我们曾在20种常用中草药中检出益母草、红花等含有与Lewis a(Le~a)抗原交叉物质(下称Le~a样物质),后者特异性高,与Lewis b(Le~b)、AlLe~d、AlLe~b等无交叉反应。本  相似文献   

11.
嗜酒与肝癌     
据日本昭和大学研究小组10月2日发表的研究报告说,肝癌病人中30%是嗜酒成性的人。昭和大学附属医院教授Fumio Sugata说,大多数肝癌患者在住院三个月内死去。这一消息是在岩手县盛冈日本肝病研究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宣布的。科研工作者们检查了肝癌病人B型肝炎病毒及  相似文献   

12.
设想在患不同疾病时,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着相应的荧光物质。我们发现癌症患者与非癌症患者在血清荧光光谱的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异(图1)。而正常人与非癌症患者之间和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之间的血清荧光光谱未见明显的差异(图2)。根据这一特征,可以区别癌症患者与非癌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已知具有多种功能和性质,特别是它与药物代谢(解毒)、细胞癌变、抗药性等方面的关系,已经或正在受到重视。但是对于GST异质性与其功能的关  相似文献   

14.
Duchenne 肌营养不良症(DMD)可能是男性最常见的X 连锁的遗传性疾病,此病由女性携带者传递.尽管大约70%的携带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但现在还没有可靠的方法进行产前诊断以及检出女性携带者.编码DMD 的位点位于X 染色体短臂(Xp21)的中部,近两年来,已报道有两个DNA 探针能识别此位点旁边的序列,十分遗憾的是它们都离其位点较远.新近莫纳科(Monaco)等人成功地克隆了一个DNA 片段,可检出DMD 基因内或近旁的缺失.这对精确检出  相似文献   

15.
乙肝在国际医学界被视为第三疑难顽症,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之患,其害无穷,一人染病,全家不安,偶然感染,抱病终生。事实也如此,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15%—25%将演变成肝硬化,肝腹水、肝萎缩或肝癌,肝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16.
蔡宜权 《科学通报》1974,19(3):139-139
1964年,Blumberg首先在一名澳大利亚世居居民的血液中发现一种物质,并名之为澳大利亚抗原(Austnlia antigen)。其后,Prince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观察到类似的物质而称其为血清性肝炎抗原(Serum hepatitis antigen)。此后不久,确认这两种物质是相同的并且和乙型肝炎相关。这种相关性继为Giles等所证实。鉴于累积的资料肯  相似文献   

17.
赵保路 《科学通报》1982,27(13):813-813
我们曾用四种脂肪酸自旋标记研究了中国地鼠肺正常细胞V_(79)和癌变细胞V_(19)-B_1膜不同深度的流动性。发现在靠近极性端的膜表层,癌变细胞膜流动性比正常细胞膜大,而在膜深层,情况正好相反。但温度对正常细胞和癌变细胞膜流动性有何影响?两种细胞膜的相行为如何?我们用两种典型的脂肪酸自旋标记Ⅰ(1,14)和Ⅳ(12,3)研究了这两种细胞膜表层和深层的序参数和旋转相关时间与温度的相关性。由T_c的Arrhenius做图找出了这两种细胞膜在表层和深层的相变点,计算了在不同相的活化能。为进一步弄清癌变细胞膜结构和动态性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8.
可调控高表达钙调素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宁 《科学通报》1990,35(17):1338-1338
钙调素(Calmodulin简称CaM)是广泛存在于各类真核细胞中、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癌变作用的蛋白。Means等发现钙调素含量的增高是细胞进入s期的限速因子。肿瘤细胞中钙调素含量高于相应的正常细胞已被多次证实。但因研究方法的局限,缺少有效  相似文献   

19.
洪焰 《科学通报》1990,35(5):383-383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是尿素循环的第一个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是肝组织特异酶,与肝细胞的分化有关.我们曾观察到在大鼠肝癌诱发过程中,CPSI酶活性降低,实验证明癌变过程中CPSI基因表达的异常与基因转录调控可能有关.真核基因的转录的调控是通过反式作用因子(trsns-acting factor)与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顺式作用元件多存在于转录起始位点的5′端上游,对基因转录有调控作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用于肿瘤研究是从1971年开始的,早期的研究仅限于动物及人体的组织,主要研究这些组织中质子的弛豫时间,发现它能鉴别正常组织与癌变组织,因而设想核磁共振技术能否作为癌肿早期诊断的工具.1973年我们利用自制的自旋回波核磁共振波谱仪进行了小白鼠S_(37)肉瘤及L615小鼠的肿瘤组织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结果.1975年起我们对肿瘤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进行了高分辨核磁共振谱的研究,首先发现了在化学位移为1.3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