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先行行为范围的确定对于不作为犯罪的认定意义重大,但先行行为的范围,在刑法理论界存有争议。本文认为,先行行为既可以是违法行为、犯罪行为。也可以是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作为犯是与作为犯并行的犯罪形式,其核心是应当履行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作为义务的根据从形式意义向实质意义发展,它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道德义务和良善风俗所赋予的义务等。  相似文献   

3.
结果犯研究     
结果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比较有争议的概念,是直接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既遂类型之一,在过失犯罪、间接故意犯罪中不存在结果犯。结果犯是行为人在客观方面不仅实施犯罪行为,而且还必须发生由此行为引起的法定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类型。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举动犯是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的既遂类型,但这种划分与刑法的规定及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不符,其关系必须厘清。  相似文献   

4.
不作为犯要对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必须以存在义务来源为前提。夫妻吵架既不属于特定义务,也不构成先行行为。同时欲将道德融入法律义务,须严格限定入罪范围。然而对于道德冷漠问题,法律并非合适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前的刑法理论中,对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的探讨,基本上还是局限于形式的作为义务说当中,对作为义务的实质来源的讨论还比较少。通说认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形式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先行行为即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危害性是行为被界定为犯罪的前提,而法定刑是针对犯罪行为而设置的,故而,社会危害性是法定刑设置的前提性依据。犯罪行为侵害犯罪客体,因而犯罪客体能够表现出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程度,进而决定了法定刑的轻重,成为法定刑设置的引领性要素。  相似文献   

7.
董晓雅 《科技信息》2011,(25):399-399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以及导致的危害,迫切要求刑法及时对环境犯罪行为进行惩治。本文论述了我国在环境犯罪中建立危险犯的必要性,并建议在立法中确立过失危险犯和单位危险犯。  相似文献   

8.
浅析牵连犯     
浅析牵连犯郑厚勇牵连犯,虽然其犯罪行为触犯了一个以上的罪名,在形式上似乎构成数罪,但实际上不构成数罪,因而不适用数罪并罚。这个观点在我国现行刑法中找不到依据,但在刑法理论上早已得到确认,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引用。笔者在这里提出一种看法,与持上述观点的同...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账外吸收存款犯罪是我国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行为,发生的案件涉及的案值往往十分巨大,而对该类行为的定性又存在一定的难度。从金融机构账外吸收存款这一行为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该犯罪行为的构成特征,区分了该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的界定,为正确打击该类犯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8,4(7):166-166
行为预判是行为现象分析的前期工作,在犯罪行为分析中占重要的位置,它为阻止犯罪行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基础和对应策略。基于数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设计了犯罪行为预判系统。通过实际系统中的探测器,系统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将采用数学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存入数据栈,从而提供具有较强处理能力的犯罪行为分析和犯罪行为预判。  相似文献   

11.
金融机构账外吸收存款犯罪是我国近年来在金融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行为,发生的案件涉及的案值往往十分巨大,而对该类行为的定性又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金融机构账外吸收存款这一行为的概念入手,逐步揭示其特征,阐述了该犯罪行为的构成特征,区分了该犯罪行为与其他犯罪行为的界定,为正确打击该类犯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帮助型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把部分为实现实行行为而存在的帮助行为规定为单独的犯罪,是帮助型犯罪.帮助型犯罪因与共同犯罪存在交叉,因而在刑法理论上比较特殊.帮助行为既构成单独犯罪,又与实行行为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形,不属于想象竞合犯也不是法规竞合,应属于总则与分则条文之间的关系,应按分则所定罪名处理.刑法把部分帮助行为规定为帮助型犯罪的作法与法理不符.  相似文献   

13.
蔡军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84-89
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学界一直存在着二犯罪主体说和一犯罪主体说的争论,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刑事处罚的形式根据是刑法规定,而深层次原因在于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在人格上具有双重性。同样,对单位犯罪中直接责任人员的界定也有不同认识,但均有失偏颇,单位犯罪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应该是指有资格代表单位,并在其履行职务的过程中以单位名义组织实施单位犯罪行为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行政犯罪惩罚机制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同时也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具有双重违法性。其与普通犯罪和一般行政违法行为具有紧密联系,但其与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为有效地惩处行政犯罪,其惩罚机制也有其特殊性。我国现行法制认可了对行政犯罪并处行政法上的制裁与刑罚的双罚制,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胁迫行为是侵犯他人意思决定自由和身体活动自由的行为,我国刑法只是列举性规定了以胁迫行为进行的犯罪,使得一般性胁迫行为达到了犯罪的程度但无法以刑法规制。所以,应借鉴国外刑法处罚有关胁迫、强要行为的规定,在我国刑法中增设胁迫罪的罪名。本文就胁迫行为、胁迫行为犯罪一般化以及胁迫罪的犯罪构成特征与界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犯罪概念,即犯罪是什么问题,首先要明确站在什么立场,解决什么问题。站在立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为什么它是犯罪";站在司法者的立场上解决的是"什么是犯罪"。从这两个立场出发,分别对现存的三种犯罪概念进行辨析,认为应当采用并立制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刑法》中的“盗窃未遂”进行了分析,认为盗窃未遂行为理应追究刑事责任。对盗窃未遂行为的判断标准应该从盗窃数额、盗窃次数以及其他情节这三个方面来考虑。盗窃目标数额巨大,一年内实施3次以上,且非危害性不大、小偷小摸的盗窃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盗窃行为,应以盗窃未遂定罪,且都可以独立作为盗窃未遂的判断标准,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其中一种情况即可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8.
浅析转化犯     
转化犯的概念,应包括罪与罪之间的转化,非罪与罪之间的转化以及罪(非罪)与拟制罪之间的转化.转化犯构成必须具有前行为、后行为以及实施该行为过程中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要求,且行为应符合法定的转化条件.在转化犯的分类上,不应将拟制的转化犯脱离转化犯范畴,否则会造成司法实践和转化犯理论上的混乱.判断转化犯的标准应以转化犯的构成要件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自动解除危险状态行为成立犯罪既遂,然而近年来一些学者撰文对通说提出批判,认为该行为成立犯罪中止。本文在列举各种新观点的基础上,对其逐一进行评述,指出上述观点在理论上存在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从而最终得出通说理论仍具有合理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