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水平向减震系数是隔震设计的重要指标. 将上部结构与隔震层刚度之比作为基本变量,通过双自由度等效模型对减震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 通过振型分析计算了上部结构的等效转换系数,推导了刚度比形式的内力和减震系数表达式,分析了减震系数的影响因素,计算了隔震结构满足减震系数要求所需的刚度比限值. 发现减震系数曲线存在不变量即基准曲线,提出基准点概念. 结果表明,刚度比和隔震层阻尼比是减震系数的决定因素,减震系数随刚度比或隔震层阻尼比增大而减小;当刚度比大于4.5或8时,减震系数分别低于0.5或0.4;与5个工程实例对比,减震系数表达式准确性较好. 成果整理成表格可供查阅.  相似文献   

2.
关于基础隔震结构中隔震影响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隔震影响系数的表达式,同时对3个不同的算例进行计算分析,对竖向荷载作用下基础隔震 结构内力计算中的隔震影响系数表达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对称结构和等跨结构形式,隔震影响 系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隔震影响系数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水平向减震系数结合起来,使水平地震 作用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隔震结构的设计思路得以统一,从而将隔震结构的设计转化为非隔震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隔震结构设计与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B50011-2001)和《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CECS126:2001),结合工程实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文中建议了明确的隔震设计目标;从隔震角度提出了水平向减震系数公式;同时对水平向减震系数对应的减震效果连续化;最后从耗能角度考虑,明确地提出了初期选择隔震层等效阻尼比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磊 《甘肃科技》2016,(17):113-115
结合《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综述了国内学者对隔震结构设计中的水平向减震系数、高宽比、隔震层以下结构满足嵌固刚度比的新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表明:隔震结构的水平向减震系数应考虑结构非线性影响;高宽比对结构的隔震效果影响很小;隔震层以下结构嵌固刚度比决定了隔震计算模型;并总结了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新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指出了新型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详细地阐述了隔震和减震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以及目前常用的隔震、减震装置,以推广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技术。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工程抗震技术的演变发展过程,系统总结评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的产生、隔震原理及计算理论,分析讨论了基础隔震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当前基础隔震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由于底部可利用的大空间及隔震层设置的便利性,大底盘隔震的塔楼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塔间距变化对该类结构隔震设计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以某大底盘隔震的双塔楼结构为例,详细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对不同塔间距的双塔楼的隔震效果进行综合的对比分析,为该类双塔楼的设计提出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提出了“大震不坏”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简述了基础隔震结构的力学模型和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合理选择隔震器水平刚度和阻尼的建议以及设置限位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础隔震结构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直接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引入到基础隔震结构的设计中,提出了隔震结构基于位移设计的位移指标和设计准则,建立了设计位移反应谱,给出了设计步骤和实例。结果表明,隔震结构采用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结构顶部TMD系统采用隔震部件的减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工程结构风振控制中应用较多的调谐阻尼减振机理,以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控制为目的,提出在顸部TMD系统中采用隔震部件的方法,利用橡胶支座提供恢复力、利用滑动摩擦支座提供阻尼消能,以适应局部大变形要求。进一步对该体系在地震反应控制中的吸震效果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编程计算分析,其中调谐减振子结构采用小比例附加质量。结果表明,该体系对地面地震动反应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当TMD系统的基本周期接近某个模态周期时,调谐部分吸收地震能量较大,对主体结构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特别当主体结构较规则、其地震反应是以基本振型反应为主的窄频反应时,减震效果更好。这些结果对结构调谐减震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进行了研究。采用多自由度分析模型,建立了滑移隔震结构在水平与竖向地震作用耦联下的运动微分方程,给出了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滑移摩擦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计算公式。以某六层采用摩擦滑移隔震的框架结构为例,考虑不同的场地条件,研究了竖向地震作用的存在对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可应用于中低层和多高层隔震结构的近似实空间解耦方法.利用强迫解耦法、Kelly法和近似实空间解耦法对具有非经典阻尼特性的隔震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将结构位移响应用具有明确物理与工程意义的系列二阶标准振子位移响应与速度响应线性组合来表示.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求解可知:近似实空间解耦法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和很高的计算精度,结构隔震层和顶层的位移响应最大误差仅为0.361%和1.444%,可推广应用于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力学性能和减振性两方面分析了用瞬间液相扩散复合法得到的蜂窝板的蜂窝结构,确定了面板厚度、芯材厚度、蜂窝格边长、蜂窝格壁厚4个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临界屈曲载荷、固有频率、质量6个性能参数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蜂窝板的力学性能及减振性能优于对比板,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为使传统的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进一步提高,引入了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通过颗粒运动状态分析和悬臂梁试验研究了填充颗粒对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性能,探讨了颗粒填充率、粒径和密度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复合损耗因子等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复合损耗因子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填充率在50%时损耗因子最高为0.144 7,提高了60.78%,振幅趋于平稳耗时0.257 8 s,此时颗粒呈块状剧烈运动,阻尼效果最为理想;填充等直径钢球颗粒的粒径由0.8 mm增至2.0 mm,复合损耗因子仅增加0.001 5,振幅趋于平稳耗时仅差0.003 9 s,对结构的减振性能无明显影响;填充不等直径的钢球颗粒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损耗因子最大为0.159 1,进一步提高了10%;填充颗粒质量相同时,密度小的材料减振效果最好,体积不变时,密度大的更佳可见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填充颗粒能够提高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15.
隔震结构考虑动力影响的抗倾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隔震结构考虑动力影响的抗倾覆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隔震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和影响隔震结构倾覆的条件,给出了高宽比限值的简化计算方法,得出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为隔震结构的工程计算与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螺旋槽干气密封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其槽型参数息息相关,为优化槽型参数建立气膜轴向和角向阻尼系数的计算模型,利用Maple程序求解阻尼系数的近似表达武,通过动态稳定性分析,获得不同介质压力和转速下的槽型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压力和转速的增大,气膜阻尼系数增大,得到稳定性最佳的螺旋角数值,且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说明...  相似文献   

17.
水平荷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轮胎与路面间的接触压力具有很明显的非均布特性,不同于传统的双圆均布垂直荷载。根据轮胎胎面花纹类型,并参考接触压力的测试结果,提出车轮对路面作用的荷载简化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不同水平荷载大小和荷载分布形式下路面结构内的剪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平荷载的大小对路面10cm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系统研究了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投资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度,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加强层的设置对超高层框筒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加强层对控制结构水平位移的力学过程,建立了8个带有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模型(本文的基本模型是以西安市某大厦为背景,主体结构37层,塔楼2层,地下2层;结构总高度158.80m。下部采用桩筏基础。在这个模型基础上稍作改动,将其中的第4层、17层、37层做成加强层,产生7个新模型)。并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并根据理论分析和一系列数值比较,得出了加强层的设置数量和最优位置的结论。另外提出了对梁式加强层提高结构抗侧刚度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