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时 ,强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念点 ,人民利益至上的观点 ,市场经济观点 ,发展的观点 ,创新的观点 ,科教兴国的观点 ,对于解决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问题 ,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设《邓小平理论概论》实践课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方法论原则。邓小平理论本身就产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并且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更不能脱离实践。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是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邓小平理论概论》实践课可以使它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邓小平理论真正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尤其是“进头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已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普遍开设,许多高校还将这门课列为重点课程,作为一门精品深加以建设。要其正做好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了作很小容易,尤其是邓小平理论“进课堂”,已经成为摆在我们“两课”教师面前的一道新课题。目前,邓小平理论进教材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将邓小平理论进入课堂。“进课堂”的效果怎样,直接关系到邓小平理论能否进入大学生头脑的问题,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人学生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提…  相似文献   

4.
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方法论原则.邓小平理论本身就产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并且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更不能脱离实践.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最重要的是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邓小平理论概论>实践课可以使它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使邓小平理论真正做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尤其是“进头脑“.  相似文献   

5.
开设“邓小平理论”课,是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公共课教学的重大改革。改革总是同实践性探索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这一改革的普遍展开和深化,应该强调并切实抓好邓小平理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点和难点,即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的,要让邓小平理论进入大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三方面的内容。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教学目标,要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灌输,“灌输”要讲究方式方式,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7.
以邓小平理论“三进”为重点的“两棵”教学改革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之一。比较而言,“三进”中的“进教材、进课堂”较为简单,全国各高等院校正在落实之中,而真正要使这一理论进入大学生头脑,却并非易事。本文正是围绕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的五大难题进行论述,以便引起同行的注意,并与他们共同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8.
扎扎实实搞好邓小平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本文围绕课程建设、侧重从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和手段改革 ,第二课堂等方面全方位探索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南昌高专在实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中,始终把“进头脑”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我们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抓件两个关键,使“进头脑”工作取得较好成效。1.认真解决好对邓小平理论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据调查,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什么在党章中增加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要高举邓小个理论伟大旗帜?这一伟大旗帜到底要打多久、能打多久?邓小平理论是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诸如此类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和糊涂认识,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邓小平理论到底对不对?教学中,部计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4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邓小平理论教学座谈会上指出 :“贯彻十五大精神 ,首先要进一步学好邓小平理论 ,在全国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 ,对高校来说就是要花大力气实现把邓小平理论编成教材 ,进入课堂 ,武装大学生思想的目标。”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迫切的任务是要把邓小平理论编成教材 ,进入课堂 ,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即通常所说的“三进”。在“三进”中 ,“进头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说是重点是因为只有进头脑 ,才能把邓小平理论化为观念 ,用以指导实践 ;说是难点 ,是因为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央的邓小平理论“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精神为核心,指出“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容、形式和考核的改革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提高“两课”教育实效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学习邓小平理论应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搞好这一工作,必须确定和设置明确的整体目标,并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搞好“进课堂”是落实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强“两课”师资培训 ,不断提高“两课”教师素质 ;鼓励“两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实行多样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是搞好“进课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从三个层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1)世界观,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第一层面,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它的实质和精髓;(2)第二个层面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述,这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支柱和理论基础;(3)第三个层面是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述,它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实践层面,也是第二个层面的必然的扩展和延伸。邓小平理论是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任何否认其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把它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的观点,在理论上都是非常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教育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深刻地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培养目标、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学习和掌握邓小平教育理论,是培养和造就适应对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人才的根本保证。一、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关系邓小平理论的整体内容中有三个观点是最基本的,这就是:第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上,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作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选择,全党的共识,是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要做到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我们高校教育和工会工作的实际,着重的是要切实做到“五个必须”。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必须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学说,而是发展的科学;不是封闭的理论,而是开放的体系。邓小平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勇于突破陈规,用新的观点去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开拓新境界,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实践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统一的哲学基础、统一的原则立场、统一的基本观点、统一的思想方法、统一的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邓小平理论概论》课调整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结合点,是我们“两课”教师讲好这门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理论渊源,讲授社会主义学说的三次飞跃;结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形成过程,讲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次伟大构想;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讲授“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之异同。  相似文献   

18.
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学生总数中中专学生所占比例很大;在培养直接面向社会,德才兼备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劳动者工作中,中专学校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因此,要重视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要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这是一个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代代相传的根本大计,我们要用战略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这一任务,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但是,由于受生源素质、年龄特征、理论思维能力等因素影响,与…  相似文献   

19.
推进邓小平理论进头脑,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事,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长远大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理应承担起这一神圣职责,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接近性教学主要探讨在邓小平理论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与学生们的心理、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重合、相似或接近的语义和信息,去传授知识、阐述观点、组织活动,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以激发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课的积极性,提高邓小平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推动邓小平理论进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内在逻辑统一的基本观点,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