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诉讼欺诈行为的概念、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目前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几种定性。赞同三角诈骗构成诈骗罪,但不同意将诉讼欺诈行为与三角诈骗等同的观点。通过对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的综合考究,认为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行为有质的区别,我国刑法应当增设"诉讼欺诈罪"。  相似文献   

2.
潘柳清 《科技信息》2008,20(1):27-28
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官本位思想,所以在民众心里普遍存在着厌诉情绪.而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和法制精神的贯彻,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益的人逐渐增多,同时诉讼也被有些人拿来作为犯罪的手段.然而这种诉讼欺诈行为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践对这种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因而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规制.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诉讼欺诈行为较为符合诈骗罪特征,目前可按诈骗罪论处.但由于诉讼欺诈行为和诈骗罪侵害的客体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都存在差异,所以从长远来看,我国宜增设单独的"诉讼诈骗罪",以便更有效地遏止诉讼欺诈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诉讼欺诈的案件在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民事纠纷中,日益增多和严重。司法实践中对诉讼权利制约的软化,诉讼欺诈案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诉讼欺诈的概念特征及表现形式的分析,阐述了其社会危害性,提出对我国诉讼欺诈防范和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诉讼诈骗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并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它具有比诈骗罪更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由于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诉讼诈骗罪,而诈骗罪、妨害作证罪、帮助伪造证据罪、敲诈勒索罪等现行罪名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惩戒措施等均不能对诉讼诈骗行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为了打击严重的诉讼欺诈行为,维护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保护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在刑事立法中增设诉讼诈骗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问题是我国刑法确立了单位犯罪主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程序问题。但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诉讼程序 ,这一问题的研究就是要解决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单位犯罪诉讼程序上与刑法的失衡问题。就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对单位犯罪诉讼程序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论纲式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虚假诉讼作广义与狭义之分,再对超越了一般违法的界度,有需作刑事违法性评价的可能并对可能须由刑法规制的虚假诉讼情形从四方面加以把握并分析其特征。其次,讲述了我国目前对虚假诉讼规制的法律依据。再是指出现有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应对虚假诉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社会保险存在较为严重的欺诈现象,不仅使社会保险基金面临较大压力,同时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本文提出的解决之道是在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在刑法中增设"社会保险诈骗罪".通过对相关概念的辨析,对类似罪名的研究,总结刑法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终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提高司法监管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法律对证券欺诈行为的规制不足之处,进而具体提出了在证券诉讼中取消行政前置程序,引进集团诉讼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制度等建议,以更好地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贾蕊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56-256
合同诈骗作为一种经济欺诈行为自古就有,1997年新刑法将其作为一种新罪名设立。所谓合同诈骗罪,主要指当事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下面本文对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技促进发展》2010,6(9):93-94
Google公司面临的十大类集团诉讼有:版权侵权、商标侵权、专利侵权、AdSense广告违法、对广告人索取高价、搜索结果排序违法、点击欺诈等。其中,版权侵权"集团诉讼"规模最大。例如,2010年4月7日,美国媒体摄像家协会、图片艺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学生考试作弊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1)作弊与年级的关系;(2)作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3)作弊产生的原因;(4)作弊矫正的方法。研究发现中学生作弊具有时间长、人数广、原因多和矫正难等特点。文章提出要迅速扼制考试作弊,关键在于严格监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誉欺骗检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信誉系统评价的目标系统的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使用训练集对构造好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将测试集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中,进行欺骗检测,并在行为维度上进行欺骗检测效果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信誉欺骗检测模型的可行性.基于BP神经网络的欺骗检测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欺骗行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已有门限方案只能在同一级门限下共享秘密的限制,利用离散对数计算和大数分解的困难性,提出一种可认证的多级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通过一个多项式共享秘密,该多项式在不同级门限中退化为不同的低阶多项式。与已有诸多秘密共享方案相比,该方案可以同时有多级门限值,而在同级门限下又可以有多个秘密。恢复任意一级门限的任意一个秘密都不会影响其他未恢复秘密的安全性。该方案只要求每个参与者掌握一个子秘密,管理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14.
为克服已有门限方案只能在同一级门限下共享秘密的限制,利用离散对数计算和大数分解的困难性,提出一种可认证的多级门限多秘密共享方案。通过一个多项式共享秘密,该多项式在不同级门限中退化为不同的低阶多项式。与已有诸多秘密共享方案相比,该方案可以同时有多级门限值,而在同级门限下又可以有多个秘密。恢复任意一级门限的任意一个秘密都不会影响其他未恢复秘密的安全性。该方案只要求每个参与者掌握一个子秘密,管理和使用都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15.
在线考试作弊防御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讲解了在线考试中利用网络作弊的几种方式,并给出了防止作弊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其中较难实现的局域网内作弊的监视和控制方法做了重点介绍,经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对阻止作弊行为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欺诈性拍卖纠纷时有发生,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商品的快速流通,扰乱了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文章将欺诈性拍卖行为分为正向欺诈和反向欺诈两大类型,进而从委托方、委托方和拍卖方、拍卖方、拍卖方和竞买方、竞买方角度,分析阐述了六种欺诈性拍卖行为,然后从委托方的不健康心态、拍卖市场的无序竞争、行业管理混乱、行业对特殊拍品的鉴定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对制假售假的打击力度不够等五方面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最后提出规范、整顿拍卖行业的拙见.  相似文献   

17.
考试作弊现象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考场作弊者与监考者作为博弈双方,利用博弈论的理论方法,建立了作弊现象的数学模型。认为影响作弊现象的主要因素为作弊收益、考场执法力度、执法成本等因素,提出了加强选才的科学性,注重考场制度建设,适度确定惩罚力度等减少作弊现象的积极措施,特别提出对作弊者的惩罚力度不是越大越好。惩罚力度既要对作弊者起到惩戒的作用又要考虑能让执法者在情理上认可接受。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险人对人身保险欺诈风险已有认识,但不够重视,对其防范和控制表现出较大程度的迟延。防范和控制人身保险欺诈风险,不仅要通过保险人的努力,国家也应从立法和司法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通过这些途径追究欺诈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并加速保险欺诈犯罪化的进程,以实现对人身保险欺诈的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学考试的作弊现象,将大学考试的作弊原因进行了总结性归纳和分析。笔者以为要减少学生作弊行为,高校必须加大力度进行考试制度改革;同时,还应该完善考试管理工作,对学生要进行诚信教育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作弊处分与集体荣誉相挂勾,就能有效地杜绝高校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作弊与反作弊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经济博弈论分析考试作弊现象,建立作弊者与监督者的混合战略博弈模型的绩优生与绩差生的不完美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以成本-收益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