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世界金融海啸突然涌来,浙江中小企业最需要什么?不是单一的资金,而是谋略、胆魄、信息、路径与现金流融为一体的化危为机的新财富创造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学大师学记》的特色是对十二位大师的学术业绩,如治学道路、方法、经验等进行具体的剖析,同时表彰他们的爱国情操,既揭橥了国学之内涵,又砥砺后学传承大师之精神。此书也反映出著者本人自学成才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读完《科学大师的成才故事》,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科学大师也不总是“常胜将军”,他们也有受挫、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勇于面对挫折,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困难,刻苦钻研,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4.
《大师与马格丽特》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呕心沥血的关门之作,代表了他讽刺艺术、幻想艺术以及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从它得以公开发表的那天起即轰动文坛,历经二十年不息,在国内外都引起强烈反响。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这是一本“精妙绝伦的书”,而艾特马托夫说它是苏联文学中“精巧的极至”,并将它和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并称为苏联文学的双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学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诸子学记,一种是经师学记。但是,在西洋学术的冲击下出现的国学,迥并于传统的子学和经学,具有新的内涵。国学兴盛期出现的国学大师,其学记自然也要求新的体例。卞孝萱先生的力作《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涵盖了章炳麟、章士钊、刘师培、黄侃等12位国学大师。该书从正名国学,慎取大师;知人论世,表彰人格;博观约取,新见纷呈;不畏前贤,指瑕纠谬四个方面展开了独到而又精湛的论述。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示范,卞先生实现了对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该书也成为国学大师学记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撒旦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他来源于《圣经》,是”恶”的化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从这一人物身上发掘出了更多的内涵。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和玛格丽特》对此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大师和玛格丽特》一书中,撒旦虽不是上帝,但行使的正是上帝的职能,而不是给人间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7.
读完《科学大师的成才故事》,我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是科学大师也不总是常胜将军,他们也有受挫、失败的时候。但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勇于面对挫  相似文献   

8.
马一浮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主研儒学,会通佛道,擅长书法,精于诗词,与梁漱溟、熊十力一起被称为“现代儒家三圣”而最为博雅。他的诗集主要有《蠲戏斋诗前集》、《避寇集》、《蠲戏斋诗编年集》,词集则有《芳杜词剩》、《芳杜词外》。这些诗词是马一浮先生的思想品格、立身行事、修养工夫、诗学造诣的全面反映。要读懂马先生的全部作品,阐发其精微,品论其得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本文只是谈谈对《蠲戏斋诗前集》和《避寇集》的印象,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结合表现主义理论,分析库切著作《彼得堡的大师》中情节、人物和叙事的特征,展现库切通过重塑历史人物和事件,描述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遭遇和心理状态,目的是揭示现实世界中南非种族隔离猖獗继而解体这个过程中人的状态和作者本身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近读《李岚清音乐笔谈》(以下简称《笔谈》)一书,让人耳目一新。仔细拜读,深感该书是一部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的好教材。它以欧洲经典音乐三百余年历史为框架,以50位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为主线,并在对每一位大师传略之后点评,深入浅出地把巴罗克音乐、古曲主  相似文献   

11.
星云大师(1927-),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23岁到台湾,40岁创建佛光山,现任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长,获文学荣誉博士等殊荣。他是当代佛学界难得的大才,一生不曾虚耗过尺寸光阴,其行履思想,  相似文献   

12.
了解当代数学的一扇门窗——评《当代数学大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当代数学大师》的基本内容 ,并对该书的特点与意义作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出版 文章编号:1000-0798(2001)01-0025-02   由清华大学虞昊和黄延复编著的《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一书,已于2000年9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向海内外公开发行。这是一本以叶企孙的成长历程、治学经验、创业经过和半世坎坷为主线,以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和北京大学为主要活动舞台,贯穿着吴有训、梅贻琦、翁文灏、顾毓NC540、周培源、赵忠尧、萨本栋、李书华、严济慈、竺可桢、饶毓泰、吴大猷、熊庆来、杨武之等等一批留学回国人员,如何创立中国科技事业,如何造就杨振宁、李政道、王淦昌、赵九章、彭桓武、邓稼先、王竹溪、钱学森、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戴振铎、周光召、翁文波、顾功叙、傅承义等等一大批国际著名的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的大功臣以及杰出的学科带头人的全过程。由于叶企孙学识渊博、文理融通,他又同蔡元培、陈寅恪、吴密、陈岱孙、赵元任、王国维、胡适、冯友兰、张奚若等人过从密切,再加上他跟踪国际科学前沿,与一大批国际顶尖学者关系密切,这就使本书的活动空间很大,从一个侧面衬托了大师级人才只有依托整个国际学术背景方能凸现出来。   本书的另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叶企孙等大师的思想道德风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叶企孙的名字之所以在公开场合被淹没以至消失,除了他的某些思想和观点不合时宜之外,最要害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熊大缜冤案”的牵连。熊大缜当年怀着火热的抗日救亡热情奔赴冀中抗日根据地,为那里的抗日杀敌事业作出了卓绝的贡献,到头来却被扣上“敌特”的帽子并在“转移”的途中被锄奸队用石头活活地砸死,成为抗战史中的千古奇冤。叶企孙作为爱国教育家和熊大缜的恩师,在熊大缜奔赴冀中抗日期间,曾全力支援过他和他从事的神圣事业,因此埋下了祸根,“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直到80年代才宣布平反昭雪。披露这一历史事实,主要是找出“前车之鉴”以警告后人。叶企孙及其友翁文灏等老一辈科学家在万马齐喑的时日里依然做到实事求是,不说假话违心话,同样值得后人钦佩和仿效。   作者采集了大量日记、照片、通信、档案、访谈回忆等第一手资料,阐释这两代科学家群体不断形成的治学方略、教育思想、学术贡献,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这些人中有些已不在人世,有的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垂史册。   本书是作者献给母校清华大学90华诞的一份厚礼。我们相信,本书既会唤起长者史诗般回忆的激情,又会使年轻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   全书共计48万字,照片插页70面,精装,定价36.00元   (龚少明)  相似文献   

14.
<正>叶企孙(1898年7月—1977年1月),物理学家、科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世纪20年代与合作者对普朗克常数做了精确测定,其值被国际物理学界沿用16年之久。对液体静压强下铁、镍、钴的磁导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高压磁学的开创性工作。创办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磁学专门组,是我国当代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在培养科技人才、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大师的背影     
2009年7月11日,农历闰五月十九,是中国学术界的哀悼日。这一天,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一前一后离开了我们。任公逝于4时30分,季老逝于8时50分。两位老人去了,带走自己的满腹经纶和社会的一片唏嘘。掩埋在老人心中的沧桑历史,彰显在老人身上的才德情智,却留给了这个时代,让眼下萧条与惨淡的学术界有所警示和反省。文化有价,文化更无价。对两位文化老人,我们惟有怀念;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士子风骨,对于逝者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还有更多、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些被季老环顾左右,大有人在的学问人,以及季老不知、未顾的有心人,也还会守住一份执着,将这份文化薪火相传下去……  相似文献   

16.
激情出大师     
眼看日落西山,光线越来越暗,顾不得听导游讲解,端起相机一阵猛跑,一阵狂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或站、或蹲、或前、或后,不停地按动快门,一圈下来,几十张胶片"出膛",这才在暮色中静静地欣赏起这三座美丽的建筑……  相似文献   

17.
大师的启示     
 今年是著名的英国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诞辰180周年,他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与牛顿、爱因斯坦齐名。麦克斯韦把电、磁、光等现象用简洁的麦克斯韦方程统一了起来,在近代科学史上,这是继牛顿统一物体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后实现的第二次物理学大综合。他在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也被认为是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又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电子学,就不可能有电气化、雷达和无线通信,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1931年,在纪念麦克斯韦诞生100周年时,爱因斯坦把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贡献评价为“自牛顿时代以来物理学所经历的最深刻最有成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做事雍容不迫、举止气定神闲,张志军在直销的道路上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换来了伙半们最真诚的信任. 说话慢条斯理、神态气定神闲,是钻石体系创办人张志军的标志.十五年前,他由成功的传统商人转身直销,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初入直销,他凭借极高的学习力和悟性,通过学习400张光盘,成为带领千军万马的直销统帅.  相似文献   

19.
一发大师     
一发大师的发髻胜过最厉害的武器,他那颗孝心,也更是胜过其他任何一位武林中人。  相似文献   

20.
大师的背影     
会心 《奇闻怪事》2011,(7):38-44
2009年7月11日,农历闺五月十九,是中国学术界的哀悼日。这一天,任继愈先生和季羡林先生,一前一后离开了我们。任公逝于4时30分,季老逝于8时50分。迄今已经两年。两位老人去了,带走了自己的满腹经纶和社会的一片唏嘘。掩埋在老人心中的沧桑历史,彰显在老人身上的才德情智,却留给了这个时代,让眼下萧条与惨淡的学术界有所警示和反省。文化有价,文化更无价。对两位文化老人,我们唯有怀念;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士子风骨,对于逝者身上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还有更多、更紧迫、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些被季老“环顾左右,大有人在”的学问人,以及季老不知、未顾的有心人,也还会守住一份执着。将这份文化薪火相传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