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风车草泡板型浮岛在污染河水中的脱氮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泡板型浮岛在污染河水中的脱氮试验.实验表明浮岛植物的脱氮效能依次为:风车草>香根草>菖蒲.研究了去除负荷与覆盖率及进水负荷之间关系,结果表明以30%覆盖率为分界点,去除负荷与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变化;去除负荷与进水负荷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最后得出了实验条件下的最适宜的覆盖率和进水负荷.  相似文献   

2.
以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及其不同组合等密度种植构建生态浮床,研究种植不同植物浮床的水体对6种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香根草大幅抑制藻类的细胞生长及叶绿素a(Chl.a)含量,而黄菖蒲则对一些藻类的生长及Chl.a含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西芹对Chl.a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香根草+黄菖蒲+西芹混种浮床对藻类的抑制效率与香根草单种浮床接近,高于种植香根草+黄菖蒲及香根草+西芹的浮床,显示这3种植物共同种植于浮床上产生了某种种间协同作用。香根草浮床和香根草+黄菖蒲+西芹浮床对藻类产生明显的氧化胁迫,导致其膜脂过氧化程度大幅上升,而黄菖蒲和西芹则对MDA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在浮床上能健康生长,其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均明显增加,且香根草和黄菖蒲的长势优于西芹。植物浮床均能有效防止水体的中化学需氧量(CODMn)的上升,但各生态浮床植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浮床能显著去除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其中,香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西芹的效果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在系统中添加斑马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床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香根草浮床能显著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植物浮床对浮游植物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浮游藻类对植物浮床的敏感度不同。香根草和黄菖蒲对生态浮床系统中斑马鱼的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促进作用大于黄菖蒲。综上所述,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浮床植物,可广泛用于水体净化及水华防治,而黄菖蒲可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4.
在塑料水箱(67cm51cm40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比较研究两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浮床中风车草的分蘖数、一级侧根的数量和孔隙度大于人工湿地,而株高、基径、叶长和叶宽、一级侧根的长度和直径小于人工湿地.8月收获植物时,植物浮床风车草的生物量大于人工湿地,当12月收获植物时,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内陆河流域不同浮床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潜在生态功能及其差异,采集了位于沱江二级支流赤水河生态浮床上的风车草(Cyperus involucratu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鸢尾(Iris tectorum)、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6种植物生长旺盛时期的根系样本,通过细菌16sRNA片段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生物多样性以及潜在的生态功能。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6种浮床植物根际细菌中占绝对优势,丰度达47.5% - 72.2%,在植物生长环境较为相似且空间距离较近的情况下,不同浮床植物根际微生物属水平优势种群丰度差异仍较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鸢尾、美人蕉、黄菖蒲、风车草、再力花、梭鱼草,同科同属的黄菖蒲和鸢尾根际细菌组成相对较为相似。风车草根际硝化/反硝化功能菌群丰度更高,梭鱼草根际芳香族化合物降解功能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另外5种植物。根长、株高和生物量更大的植物根际微生物中芽殖杆菌属丰度显著更高,植物生长指标与部分根际细菌氮转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浮床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研究和生态浮床的建设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叶绿素a、藻类密度表征水体藻类含量,通过静态试验,研究风车草(Cyperus alterni folius)、菖蒲(Acorus clamus)和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风车草、菖蒲和富贵竹对叶绿素a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42.6%,36....  相似文献   

7.
在塑料水箱(67cm×51cm×40 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研究2个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_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浮床中风车草的分蘖数、一级侧根的数量和孔隙度大于人工湿地,而株高、...  相似文献   

8.
以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及香根草作为供试浮床植物,进行了景观再生水处理效果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水芹菜、空心菜、水葫芦、香根草4种浮床植物在城市再生水条件下生长状态良好,相对生长速率(RGR)在0.2060.247/d之间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水葫芦>空心菜>香根草>水芹菜;4种植物浮床系统对再生水中的CODCr,TP,TN,NH3-N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相对于南方地区,水葫芦长势一般,综合考虑空心菜、香根草、水芹菜比水葫芦更适合在苏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4种植物(菖蒲、美人蕉、风车草和水葱)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N_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并检测进出水总氮(TN)指标。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湿地TN去除率随着季节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先上升后波动下降,12月份和1月份达到最低,且风车草湿地TN去除率较高,为77.98%;菖蒲、水葱湿地的下行池排放通量比上行池的高,美人蕉湿地上行池排放通量比下行池的高,风车草湿地上、下行池排放量相差不大;风车草、菖蒲、美人蕉和水葱这4种植物湿地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62.80,99.35,84.62和82.56μg/(m~2·h);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总体上表现为大气中N_2O的排放源,只有水葱湿地在12月份下半月表现为N_2O的弱吸收汇;菖蒲、美人蕉和水葱湿地的TN去除负荷与N_2O平均排放通量的比值KTN/N_2O随时间变化较大,风车草湿地K_(TN/N_2O)变化相对平缓,且较低;菖蒲、美人蕉湿地在11月份上半月以及水葱植物在12月份上半月的K_(TN/N_2O)较高,即在这些时间段内人工湿地菖蒲去除污水中相同量的TN,排放出的N_2O较少;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植物选种中,菖蒲和美人蕉植物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冬-春季节浮床技术净化重污染河水的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苏州市重污染河道水体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季节进行利用浮床技术种植水芹菜净化重污染河水的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ρ(TN)和ρ(TP)分别为7.05~9.99 mg/L和0.29~0.73 mg/L时,水芹菜能正常生长,在水力负荷为0.5m3/(m2.d)的条件下,水芹菜浮床对重污染河水中的NH3-N,TP,TN的去除率与水温正相关,对藻类的抑制作用稳定;营养盐的去除负荷随原水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水芹菜是冬-春季节净化重污染河道的经济有效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灯心草、菖蒲、金针菜、香茶菜4种乡土植物为试材,制成植物浮床,研究4种植物对洱海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洱海水体中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试验结束时,其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增长量表现为香茶菜〉金针菜〉菖蒲〉灯心草。4种植物对水样总氮(TN)、总磷(TP)、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4种植物对洱海水体TN的去除率均在65%以上,灯心草、菖蒲、金针菜、香茶菜对水体中TN的去除率分别为69.8%、80.03%、72.60%和85.08%,远高于对照组的去除率(37.10%),4种植物对水体中TP的去除率分别为74.39%,80.04%,72.88%和78.01%,去除率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表明,4种植物对洱海水体均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可在今后净化洱海水体水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生植物配置模式对垃圾渗滤液尾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尾水的水质特性,研究黄菖蒲、菖蒲和再力花3种挺水植物在不同配置模式下,在室内静水实验中,其植物的生物量变化及对尾水的TN、TP和COD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对渗滤液尾水的TN和TP净化效果显著,去除率均在75.1%以上,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62.8%;其中,3种植物混合模式对TN和TP净化效果优于两两混植和单种种植,对COD净化效果差异性不显著.另外,净化效果与植物生物量、单位富集量和不同植物问的协同净化作用密切相关.因此,在净化水体时,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植物配置模式优化,以确保净化效果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三种人工湿地植物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氨氮、总磷的去除能力差别较大,菖蒲对总磷和氨氮净化效果较好.试验7d后,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和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对总磷和氨氮的最佳去除率分别达到93.4%和77.6%、72.4%和71.6%、70.4%和70.9%,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2001)的一级标准.该工艺投资少、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实验选址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建成的复合湿地系统包括经改良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部分,用于当地冷水鱼养殖业排放的养殖污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复合湿地系统对TN、TP、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1%,57%和66%,复合湿地的整体去除率大于使用一种单独的湿地处理系统.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在自然湿地系统中,TP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人工湿地系统中,TN和COD的去除率与入水浓度具有相关性;在复合湿地系统中,COD的去除率和TN、TP的去除率具有相关性,而TN、TP的去除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复合湿地系统结合了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特点,是对冷水鱼养殖废水净化处理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Spiral Up-Flow Reactor,SUFR)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对污水中COD、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浓度分别低于28 mg/L、10 mg/L和0.5mg/L.本文对螺旋升流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系统中的反硝化吸磷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适当的COD浓度和DO浓度有利于同时反硝化吸磷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硅藻土强化ALB工艺对重庆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硅藻土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ALB工艺能较好地提高出水水质,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各项水污染物质去除率随硅藻土投加量的增加,总体上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适投加量为30 mg/L,出水中COD、氨氮、总氮均达到了排放一级A标准,总磷达到了排放一级B标准。硅藻土作为ALB工艺的混凝剂经济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模拟的食品工业废水来培养8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研究8株菌的生化及脱氮除磷性能,为提高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提供理论基础.以琥珀酸钠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磷酸氢二钾为磷源,将8株菌接种于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培养基,每隔24 h测定水中OD600、COD、NH3-N、TN和TP浓度.实验结果表明,8株菌生长情况良好并且均具有良好的生化能力和脱氮能力,在初始进水COD为2 310 mg/L、TN为87 mg/L的情况下,COD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7.2%和89.2%,但除磷效果不明显.说明这8株菌能够在磷源低消耗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并表现出良好生化能力和脱氮能力,适合处理N/P较高的食品废水.  相似文献   

18.
8种挺水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8种挺水植物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各实验植物对COD、NH+4 N、TN和TP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除三棱草(Sparganium stenophyllum Maxim.)外,其它植物对COD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其中,菖蒲(Acorus calamus L.)、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宽叶香蒲(Typha latifolia L.)及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 C. H. Wright)去除COD的效果较好,去除率达到9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7?d时,与无植物空白相比,各植物其NH+4 N和TN去除率分别提高15.0%~41.8%和6.7%~25.1%,其中宽叶香蒲、茭白和黄花鸢尾对NH+4 N和TN的去除性能尤为突出。8种植物中,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和宽叶香蒲TP去除性能较好,其TP去除率分别提高10.8%和11.2%,其余6种植物的TP去除率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宽叶香蒲、茭白和黄花鸢尾可作为南四湖人工湿地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9.
Non-point source(NPS) pollution is the main threat to regional water quality,and the estimation of NPS pollution loa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for NPS pollution control in China.Combined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the 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ssessment(L-THIA) model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emporal-spatial chang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total nitrogen(TN) and total phosphorus(TP) in Nansi Lake basin from 2000 to 2010.The results show:1) the estimated COD,TN and TP loads in 2010 are260017.5,111607.7 and 6372.0 t with the relative errors of 2.1%,2.0%and-8.8%respectively,and more than 90%concentrated in the raining period from June to September;2)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take up more than 80%of the whole Nansi Lake basin,and the proportions of the three kinds of NPS pollution loads coming from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are more than 98%;3) during 2000-2010,the COD,TN and TP loads increase by 8801.6,180.3 and 71.9 t respectively,and become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Nansi L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