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婧 《世界知识》2014,(24):13-13
<正>穷国和穷人一样,心里时常存在"短缺"恐惧。"短缺"曾经是中国经济的常态特征:粮食短缺、物资短缺、外汇短缺、技术短缺、人才短缺。克服短缺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原始的动力,如今,物质上的短缺在中国已成历史。中国外汇储备从短缺到充裕的变化,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一面镜子。20世纪90年代后,外汇储备激增逐渐成为经济常态现象,反映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衡和失控。中国陷入了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2.
徐家云 《科技信息》2006,(9):179-180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培养大批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就必然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1月14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目前存在的行业过于分散、对外宣传不够、国内发包需求不足和缺乏人才四大障碍,使中国服务外包业务增长不如预期。  相似文献   

4.
业界关注     
《科技智囊》2010,(12):I0048-I0048
中国政府公共咨询:要邀请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吗 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课题中,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名列其中。2010年11月11日,一则新闻在麦肯锡高管的电脑屏上不断被点击。  相似文献   

5.
正杭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要坚持数字化、产业化、城市化"三化融合",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17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已经是全球数字技术领域的领头羊,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报告认为,巨大的数字化潜力归功于3个因素。一是中国市场体量庞大,网  相似文献   

6.
人与人才     
<正>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人!中国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狭窄的人才梯队之间是永远填不满的人才需求,不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集团,如今都在抱怨,人才短缺!而且不论一个组织是处于初创时期还是成熟阶段,这个问题概莫能外。这一方面可以说明,我们的国家整体是在发展的,顺应这种上升的态势,人才的短缺在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院校试行"体教结合"22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建立了一批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校;培养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体育人才,在国内外竞技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和品牌;促进了大、中、小学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源严重缺乏、生源质量较差、经费短缺、竞赛体制不完善、教练员队伍素质和"学训"矛盾突出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企业管理咨询的发展,并且结合"麦肯锡"在国外的成功案例以及在国内的失败案例,分析综合,提出了建设中国自己的"麦肯锡",促使我国企业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快工农业技术进步,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筹人才,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一个“发光放热”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集总效应。然而,目前在人才的运用、筹划和管理等方面远不能适应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形势。短缺中的“饱和”至1988年,我国仅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03万人,不到总人口的1%,每万人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即使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也相差好几倍。人才短缺成了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技术进步的“瓶颈”。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人才短缺与“饱和”同时并存的现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教学与科研部门“人满为患”,似乎中国的科技人才已经“饱和”。甚至有人惊呼:“尽快控制高校招生数额和调整教育结构”。与这种扭曲,虚假信号同时存在的则是另一类短缺与“饱和”现象农村科技人才短缺,城市科技人员相对饱和;企业中科技人才稀缺,机关里的相对饱和;技术推  相似文献   

10.
业界关注     
《科技智囊》2011,(10):I0048-I0048
麦肯锡;中国将领跑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 麦肯锡9月21日发布的最新报告称,由于石油及煤炭等传统能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正投入巨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两年前,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预计今后20年还将继续保持这一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