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外宣翻译即在向世界宣传中国时所从事的宣传性翻译.对外宣翻译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以著名案例分析具体翻译事例为基础,总结出外宣翻译所必须遵循的相应标准及对译者的要求.外宣翻译不仅要达到一般应用翻译所具备的翻译标准,并且必须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文献翻译是人们利用文献的一种手段,对文献翻译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阐述了对文献翻译分类的认识,分别依据3种标准对中国文献翻译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
张丽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3):99-101
翻译是文化交流活动,它是不同文化语境的转换,并受制于文化之间的各种权力关系。中国传统翻译研究的标准是“忠实”,其主要侧重点是原著与译文之间的文本对比。本文分析操控论的渊源、发展及它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并试图借鉴西方操控学派的研究视角对翻译的本质进行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对翻译本质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满族说部之创始神话《天宫大战》英译的研究,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典籍英译实践中翻译目的、翻译标准、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的最佳运用。  相似文献   

5.
从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展望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翻译理论必谈翻译标准。对中西翻译标准的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描述性研究,可以发现中西翻译标准相通相似的演变特点,而且可以发现翻译理论的主要发展趋势,即翻译成为跨学科综合研究;翻译研究向文化研究发展;翻译理论多元共存、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6.
赵黎明  赵鹏  金烁锋 《科技资讯》2008,(36):214-214
翻译标准问题,一直是翻译研究和翻译史上一个十分棘手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中国翻译发展流变的角度,总结了我国翻译发展几个阶段中,翻译标准问题的变迁,并试图探讨出其中包含的内在规律,以为翻译的学术规范和统一,以及翻译研究提供一点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8.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都是翻译策略,到底是应该选用归化,还是应该采用异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中国的文学翻译正在由归化趋于异化,在异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翻译的目的,读者定位,社会语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公示语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和投资商,但中国公示语的翻译却令人堪忧。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等值",采用"二元"评价标准,但这样并不能全面概括由于语言、文化上差异而造成的偏差。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于西方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采用多元翻译标准,为我们解决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公示语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诗歌翻译则是向世界推介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和文化的有效途径。在翻译理论界,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可行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李白《送友人》的英译本,从翻译标准多元化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2.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严复自己没有说“信达雅”就是翻译的标准,但他比较全面、完整地强调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如今,人们认识到,准确是翻译的唯一标准,忠实是翻译的唯一原则。对翻译标准的争议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对翻译方法的选择,由此产生了“直译”和“意译”之争。直译和意译均需讲究适度,把握分寸。无论直译还是意译,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准确;翻译的原则也只有一条,就是忠实。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根据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习语翻译应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对原文信息转达的准确和忠实。  相似文献   

13.
胡环 《科技信息》2009,(30):136-136
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语言活动。对于翻译标准,历来各说不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不能用一个标准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翻译。而翻译文学作品更需谨慎,在综合运用各种翻译原则的基础上,至少要经过知识准备、剖析作品、语言转换、校译、定稿等阶段,才能准确表达原作的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体现作家和作品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当代翻译史就是指从鸦片战争开始以后的翻译的历史。本文以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发展脉络为研究内容,借鉴人体学思想,分别阐述了翻译标准是人脑,翻译学和翻译批评是两只脚,异化和归化是两只手,翻译作品是心脏,传统翻译的积累和国外译论是消化系统,相关学科的发展可以看作呼吸系统,而翻译人员则是其血液循环系统,从而梳理了中国近当代翻译史的主干和脉络划分。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既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还要做出创造性的叛逆。文章针对翻译界存在的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错误认识,以及把"创造性叛逆"与"翻译标准"对立起来的现象,通过分析两个术语的概念与把二者对立起来的翻译现象,说明了创造性叛逆是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翻译策略,并且进一步论证了创造性叛逆和翻译标准在翻译过程中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辜正坤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科技信息》2008,(14):222-222
本文从对翻译标准的研究入手,对辜正坤先生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论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翻译标准多样化的原因。辜正坤先生提出要发挥中西译论优势互补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为消除男性话语霸权,女性主义深入挖掘了传统翻译领域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通过翻译实践重新界定翻译标准、提高译作和译者的地位、进行女性主义翻译的重写,对传统翻译理论进行解构,抨击翻译领域乃至文化层面上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多元化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应用文学翻译与应用文体翻译分开来讲,帮助学生认识到目的论指导下的多元化的翻译标准;二是为学生提供以汉译英为主的“新、真、全”的应用语篇训练材料,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文体翻译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长期的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剖析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功能定位,通过对法律翻译标准的综述,提出功能是连接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键因素,法律文本的功能实现与否亦应成为法律翻译质量的评估标准。为了充分保证法律翻译的质量,在功能翻译理论框架下构建一个质量评估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戏剧翻译不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受到的关注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文学翻译研究,主要原因是戏剧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同时它的本质又决定了戏剧是为了舞台表演并且由观众欣赏的表演艺术。将傅雷的"神似"学说引入舞台戏剧翻译,以戏剧的表演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在舞台戏剧翻译过程中,以"神似"学说为指导和评价标准,再现戏剧语言特点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