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屋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早在道教创立之前,就有众多道家名人隐士修道于此;道教创立之后,王屋山又成为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将王屋山列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明清时期,中国道教文化中心南移武当山,王屋山道教日趋式微。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历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悠久,其中大一统的封建集权统治就达两千余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如何实施统治决策,历代统治者、政治家、思想家都多有论述。这其中,固然有很多糟粕,但也确有引发后人深思的内容,因此,了解中国历代历史人物的决策思想,从中国历史的宝贵史料中吸取有益成份,有益于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对当前决策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改善和促进科学决策活动。一、法先王──经验决策思想决策自古有之,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些决策大多是凭借统治者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进行的,属于“经验决策”。经验…  相似文献   

3.
绘画作品中,形与神何为重?这是历代画论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创作角度看,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绘画作品。形神兼备、形神统一是中国绘画的审关理想追求。形与神之间的相互统一,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形象成为宋人抹不去的记忆,菊花,成为陶渊明隐逸生活的象征。崇尚隐逸的宋代词人把陶渊明捧为偶像,因此,宋词中的菊花意象多带着陶渊明的色彩,在《全宋词》中与陶渊明相关的菊意象出现了三百多次,它们以其丰富的意象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宋人隐逸文化图。宋词中高频率出现陶渊明菊花意象也与作家特殊的人生际遇和个人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银请代,篡乱继作,四百年间,沧桑易变,国祚频移,政治倾辄十分严酷。然而,土大夫文士们竟能如此泰然:谈玄的的依然清谈,佞佛的照样迷妄,隐逸者依然高蹈,旧朝之达官照样可以成为新朝的显宦。直到梁朝覆亡前夕,文坛上一直是一派"温柔敦厚"、"温而不忽"的平和从容景象。诗赋作品,或吟咏风花雪月,或叙宴飨游乐,或高唱隐逸佳遁,或抒个人穷通之慨;至如表现严肃的社会政治内容,反映改钥换代的题材,则几付阔如。惟有梁朝之覆亡,才强烈地震撼着一代士大夫文士的心灵,引起巨大的反响,并在文坛上留下了一批干古传诵的诗赋佳作…  相似文献   

6.
武状元作为武科举的产物,在维护国家的统一,促进我国教育、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借助Arc GIS 10.1分析工具,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历代武状元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历代武状元的数量呈"W"形态分布,主要集中在宋清时期,其次是唐明时期,金代、大西国、太平天国分布较少;从空间上看,我国武状元集中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从空间演化看,中国历代武状元的分布呈由北往南、内陆向沿海移动的趋势明显,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历代武状元时空分布的差异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缘政治演变、经济格局差异、武举制度变迁、军事战争冲突和尚武文化传承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文学的兴盛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陈郡谢氏家族文学成就和影响最大,其家族文学的兴盛既有复杂的社会历史等外部原因,也有家族内部原因。在这样的社会和家族环境下,谢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也表现出了共同的述祖意识、普遍的隐逸情怀和相似的艺术风格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贾岛是中晚唐之际以五言律诗表现山水隐逸题材的代表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源远流长的"清淡诗派"中应有一席之地。贾岛的五律创作对清淡诗风的艺术传统既有承续又有新变,也是对王维在清淡诗风传统中所确立的艺术范式的发展和新变。贾岛诗歌在晚唐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声势浩大的追随。因此,贾岛及其后继者构成了中晚唐诗坛王维诗歌的主要接受群体。  相似文献   

9.
每读陶诗,在田园佳境,悠然旷远之中,总觉得一份浓厚的感伤。而那些抒写穷愁之作,却令人感到一份慷慨和沉著,洒脱和超然。历代论陶诗,大抵不出平谈自然与金刚怒目之二端,于解陶诗之深厚,甚感有憾焉。《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以复意为工。”又回:“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皎然《诗式》卷一《重意诗例》:“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多重意”乃中国古代诗歌美学追求之极致。历代文论多归之于艺术上的一种品格。但在陶诗中它却是一种层积的情感内蕴。表现为诗中诗人情感特征的多重性。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问题是魏晋太一个解不…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文学学会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第五次年会暨沙县历代作家研讨会于1997年至周25日至28日在沙县召开。来自厦门大学、福建师大、漳州师院、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全省各师专、职大以及各科研、文教、出版单位的3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专著4部、论文20多篇。本次学术年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1)回顾和总结1992年10月第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炳(2)以“古典文学研究与沙县历代作家研究(为议题,展开学术讨切(3)进行研究会领导的换届选举。代表们一致认为,古典文学研究会本着学术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将古…  相似文献   

11.
张志和五首《渔父》词所描述的,是以湖州为活动中心的太湖地区的风土景物,作者借分咏西塞山、钓台、霅溪湾、松江和青草湖的渔钓生活,从不同角度表达隐逸的志操和乐趣。  相似文献   

12.
唐后“正史”相对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著作,其文学性明显贫乏乃至消退。这样一种史学现象的出现,有着多重历史成因。在总的“文史分流”文化背景影响下,时代学术思潮的变迁(散文革新)、批评家的导向、历代的史馆制度本身的局限等等客观原因以及史家个人主体色彩消退等主观因素,都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了中国史学著作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陵阳考     
历代注家均把“陵阳”等同“凌阳”,代指波涛。据屈原《衷郢》和其它典籍综合考据,陵阳应是指夏浦北边楚国的军事重镇.即河南信阳的楚王城。  相似文献   

14.
“德治”是儒家治国方略的核心。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德治”思想不仅具有原创性,而且影响着历代统治的治国模式。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笔对孔子“德治”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诗词教育是对传统诗教的新的超越。历代诗词吸纳、熔铸汉语言学的精华,是学习汉语和培养语能力乃至不断提高语修养的最好的教材。造就现代化人,建设语生态明正是诗词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钱芳标乃云间词派之后劲。他的《湘瑟词》以才气见长,乃才人之词。其词格调疏朗,多隐逸之思,但有帮闲的味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湘瑟词》标志着云间词派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漫长的枣树栽培实践中,历代枣农创造了通过机械损伤来保花保果的方法,即(牙刂)枣。以控制和调节有机营养的输送量,促进结实。它对提高座果率、减轻生理落果、增进品质、提高产量有着明显的作用。(牙刂)枣术是中国的独创。  相似文献   

18.
李之仪晚年长期躬耕田园,从“吾农难勤”到“田夫踏歌”,完成了由“士”而“农”的角色转换。他真正以“老农”身份描写田园生活,形成其诗“不隔”的特色。其诗写怕雨望晴之心,耕耘稼穑之艰,丰年收获之乐,稻麦乡野之景,隐逸超世之情;其风格以真实亲切、朴质自然为主,也时见豪放奇崛之作;其形式多样,首次使用了七绝组诗体。李之仪的田园诗在北宋后期诗坛独树一帜,而且继往开来,其在中国古代田园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为全面地讨论了理学家朱熹对历代散文的种种批评,(认为其最终目的在于以古为鉴,来指导今人如何作文.要增进对其散文批评的理解,就不能离开朱熹为后进指点学文之津梁这一角度。  相似文献   

20.
师德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兴教的关键是兴师,兴师的关键是抓好师德建设。 一、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质的体现。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社会的规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