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原位修饰法合成了表面氨基化纳米银,优化了纳米银的制备条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Zeta电势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对纳米银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氨基化纳米银带有正电荷,能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菌,使抗菌活性显著提高;氨基化的纳米银可有效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阳性细菌的生长;该材料可被应用于医学器件和细菌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3):323-326
利用静电电纺丝法制备了Ag/PAN复合的纳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XD)分别分析载纳米银粒子的形貌和成分,研究了载纳米银粒子纳米纤维的银粒子释放率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利用静电电纺丝法制备的载纳米银粒子的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形貌,呈现出缓慢持久的纳米银粒子释放率,具有良好的生物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金纳米颗粒修饰的酶生物电极,用于电化学定量分析检测亚硝酸盐。将碳纸(CP)作为基底,以金纳米颗粒(Au NPs)作为基底修饰材料,通过聚多巴胺(PDA)的媒介作用将细胞色素C还原酶(CcR)固定在Au NPs修饰的CP电极表面来制备酶生物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电化学阻抗谱(EIS)对电极的表面形貌、元素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CcR对亚硝酸盐的特异性识别及催化作用实现了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CcR/PDA/Au NPs/CP酶生物电极被成功制备,Au NPs的修饰和PDA的媒介作用可以保持CcR的高反应活性并提高电极的稳定性。制备的酶生物电极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电极的还原峰电流密度与较宽浓度范围内的亚硝酸盐(10 mM~100 mM)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限为2.006 mM(S/N=3),成功实现对亚硝酸盐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常温还原法合成纳米银及微波超声波组合法合成纳米氧化锌样品,运用X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UV—Vis光谱对样品的组成及形貌进行表征.将纳米银与纳米氧化锌进行混合,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混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Are/A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分散性好的5nm银颗粒及均一棱柱状结构的纳米氧化锌.二者混合物在银含量减少一半时对两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单独的纳米银或纳米氧化锌,表明混合物中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锌在抗菌时发挥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有机硅材料(PDMS)的表面抑菌活性,通过在其表面共价键合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并利用巯基的还原性原位生长纳米银,实现在有机硅表面自组装纳米银二氧化硅微球的疏水涂层(WCA=90.33°)。选用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作为测试菌种,通过菌落计数法和活/死细菌染色法研究疏水涂层对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iO2@AgNPs与PDMS的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并不抑制人类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ZnO微米花状粉体,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还原剂和分散剂,在ZnO微米花状粉体表面还原不同浓度的银氨溶液,获得花状的Ag/ZnO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对它们的物性结构和晶粒形貌进行了表征,显示Ag纳米晶分散地附着在ZnO的表面。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紫外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地衣芽孢杆菌(B acillus lichen if orm is)NK-X3产生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具有高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CM C)值为30 m g/L.采用接触角测量和烃粘附率实验研究低于CM C值的脂肽浓度对细胞表面亲疏水性和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肽具有改变细菌表面的疏水特性,使亲水性的NK-X3菌疏水性增强,疏水性的K 80-B菌疏水性减弱.脂肽改变细菌细胞表面的亲疏水性,从而改变细菌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8.
Crustins是一类较早发现并广泛分布在甲壳动物中且富含半胱氨酸的阳离子抗菌肽,能够参与抗菌免疫应答.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中克隆获得一个Crustin基因新变体,命名为SpCrus1a,其cDNA序列全长744bp,开放阅读框编码113个氨基酸,成熟肽分子质量10.03ku,理论等电点8.30.表达分析结果发现其转录本主要存在于鳃、卵巢、上皮组织中,经脂多糖刺激后SpCrus1a表达会上调.体外合成SpCrus1a的第29~47位氨基酸(SpCrus1a29-47)进行抗菌活性实验,发现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而对被测的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弱或无抗菌活性.浓度24μmol/L的合成肽SpCrus1a29-47能够在5min内杀死大多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在120min内杀死全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扫描电镜分析发现合成肽SpCrus1a29-47可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结构崎岖不平,高浓度SpCrus1a29-47会引起细菌大量死亡.上述结果表明SpCrus1a是抗菌肽Crustin的新变体.  相似文献   

9.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FB123的发酵产物经酸沉淀、凝胶层析、反相层析、薄层层析获得一单一条带P3c抗菌组分,原位酸水解茚三酮显色反应显示该组分为环脂肽物质.对P3c组分抑菌及排油圈实验表明,该组分是一种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0.
成功制备了聚苯乙烯(PS)刷保护的纳米银(Ag NPs)和纳米铜(Cu NPs)粒子.首先用二苄基三硫代酯为链转移剂,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制备含三硫代酯基团的PS;然后以PS为稳定剂,硼氢化钠(NaBH4)或水合肼为还原剂,原位还原硝酸银和醋酸铜得到聚物刷保护的Ag NPs和Cu NPs.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含三硫代酯基团的聚合物不必经过还原和水解成巯基,可直接作为配体制备稳定的Ag NPs和Cu NPs,粒子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好,所得Cu NPs可放置数月不被氧化.  相似文献   

11.
新型抗感染生物活性物质--昆虫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述了昆虫抗菌肽的种类、生物活性、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由天然物质经加工制得的抗菌整理物质的抗菌机理.通过抑菌试验了解该抗菌整理物质的抑菌作用;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和动物皮肤的刺激试验,了解该抗菌整理物质的使用安全性,为进一步研究织物抗菌整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抗菌剂及抗菌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述了近年来抗菌剂在国内外的研究开发及抗菌材料的应用发展状况,探讨了抗菌剂在今后几年内的发展方向,指出国内抗菌剂在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稀土氯化物、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为原料,制备了一类新型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该配合物的化学组成:RE2(ADP)(H2O)2Cl3(RE=La^3+,Sm^3+,Y^3+,Er^3+,ADP=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抗菌实验结果表明:稀土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菌谱广.用MTT法对配合物使癌细胞凋亡能力做了初步研究,证明其具有使癌细胞凋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猪血中抗菌肽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酶解、脱色等技术,从新鲜猪血中分离提取抗菌肽,再经SephadexG-100凝胶层析纯化,收集各组分并检测其抗菌活性。采用琼脂糖弥散法检测猪血抗菌肽对大肠杆菌O88、金黄色葡萄球菌ACTT25923株、绿脓杆菌ACTT27853株、鸡巴氏杆菌、鸡致病性沙门氏菌自然分离株等5种细菌的作用;同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猪血抗菌肽与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共同培养20min后细菌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猪血抗菌肽对以上各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抗菌肽作用20min后,这两种细菌的形态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表现为细菌干瘪、皱缩、表面粗糙不平、分裂繁殖停止。这表明猪血抗菌肽不仅对供试细菌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同时还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选取3种离体培养的鳞翅目昆虫细胞系,采用热灭活的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诱导其产生抗菌肽,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诱导动力学研究及Tricin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结果筛选到1株诱导抗菌活性较高的昆虫细胞系——粉纹夜蛾BTI-Tn-5B1细胞系,并发现该粉纹夜蛾5B1细胞在诱导后16h产生了1个分子量大约为8000的抗菌肽,抗菌活性检测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德氏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K12D31和德氏卑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银的抗菌作用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银的抗菌机理的4种理论:静电吸附杀菌、金属溶出杀菌、光催化杀菌和复合作用杀菌。分析银的抗菌机理与抗菌材料载体种类、细菌结构与成分及银的价态的关系。要得到既长效又广谱、既高效又安全的银系抗菌材料,有必要对银的抗菌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介绍抗菌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并讨论了抗菌不锈钢的抗菌机理。  相似文献   

19.
先用硝酸银溶液整理真丝织物,再用在位还原法在丝织物上生成银颗粒,赋予织物优良的抗菌性能.考察了不同消解介质对织物上银含量测定的影响,测定了整理后织物的白度、耐洗牢度及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用HNO3/H2O2/HCL介质消解真丝,可以得到稳定的测定结果;使用质量浓度为2~8 mg/L的整理液整理时,织物白度受到的影响小,抗菌能力优异,织物上银的耐洗牢度强.  相似文献   

20.
抗菌建筑陶瓷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陶瓷釉中引入自制新型无机抗菌材料,研究出了制备抗菌建筑陶瓷的配方和一次烧成工艺,并完成了工业性中间试验.其各种性能指标除达到建筑陶瓷的标准要求外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