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为代表的表现孤儿意识的小说,揭示了日据时期台湾知识分子在特殊历史情境下的尴尬处境和生存体验,以胡太明为典型的台湾知识分子的寻根与救赎之旅,正表现了其对于孤儿意识的克服,而不是如今天分离主义势力所谓的台湾人意识,更不能成为台独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采用了以奥立弗为聚焦的第三人称叙述模式,揭露当时社会中的犯罪现象,以便达到改善世道人心的目的。《雾都孤儿》可以划分为8个主要叙事模块,把奥立弗从小说的中心位置释放出来,以次要人物为纲,将符号化的"奥立弗"置于不同叙事模块之中进行分析,得出小说中"寻友"的这个隐含主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小说的"友人"标准判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李伦 《奇闻怪事》2007,(2):44-46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是描写一个孤儿出身,身材瘦小,但内心优美,思想深沉,性格坚强不屈的妇女的艺术形象。她追求平等和自由,但是又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自己的人格与尊严。重读《简·爱》,我们更能深刻地体会这部长篇小说展示女性意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金色的耶路撒冷》是英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早期的一部代表作,该书描写了英国六七十年代女青年的情感历程。而玛格丽特·德拉布尔之所以把这部小说命名为"金色的耶路撒冷"也有她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蝇王》是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小说情节简单,但内涵丰富。这与小说所传达的深刻的人性"恶"道德主题密不可分。运用英国著名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小说文体论》中的相关理论,从视角变换﹑句尾焦点和篇章线性等文体特征出发,探讨《蝇王》传达并深化小说主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继《大卫·科波菲尔》和《老古玩店》之后,我国最近又放映了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英国电视连续剧——《双城记》。《双城记》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查尔斯·狄更斯后期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7.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之一。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更使他获得了英国小说开山鼻祖的美誉。本文试从《鲁滨孙漂流记》的叙事手法,诸如小说的人物塑造、叙述视角的视角、小说的时间和空间感的构建等方面来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性,及在深化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难得的艺术珍品,在英国19世纪小说中占有十分突出而独特的地位。分析了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艺术和细节描写的象征意义,总结出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9.
赵氏孤儿故事演绎成的各种戏剧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究其源,一般认为出于《左传》和《史记》。本文通过对史实的考证,指出:《左传》记载较为可信而与“孤儿”无关,《史记》却描绘了完整的搜孤救孤故事。《赵氏孤儿》戏剧、戏曲的产生、发展与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宠儿》的诗化小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诗化小说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托妮·莫里森《宠儿》中,透视法、抒情性和音乐性等诗化小说特点均有所体现。由此,可以推断《宠儿》乃是一部典型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宗教角度解读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蒂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简·爱》,尤其从作家的家庭背景和小说结构讨论该小说与圣经之间的契合,指出《简·爱》是夏洛特重述的圣经,讲述的是一个朝圣者的天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3.
柳晓江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26-27,29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作者爱情观是以爱情为基础而不是以金钱。《傲慢与偏见》语言描写诙谐风趣,使得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以电影《赵氏孤儿》为例探讨历史题材剧本改编理念的演变。历史、历史故事与戏曲、小说、影视有着"史"与"文"的本质不同。不必以历史事实作准绳,来评论、衡量文艺作品的优劣好坏。  相似文献   

15.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被认为是“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杰作。这个充满强烈复仇思想的历史剧,围绕着存赵与灭赵、救孤与灭弧这一焦点,歌颂了为正义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剧本结构严谨完整,以赵氏孤儿及存孤救孤的斗争为纵线,巧妙地安排了戏剧冲突相对集中的横断面,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赵氏孤儿》是我国第一部被译成外文并广为流传的元杂剧作品。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和《远大前程》(1861),等等。《远大前程》是他创作后期比较著名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赵氏孤儿》是著名的古典悲剧,给人带来悲的世界,但这种悲不是绝望的悲,是一种给人奋发向上的悲。悲剧中既有痛感的体现,也有一种快感在其中。讨论《赵氏孤儿》戏剧的悲剧快感,主要从韩厥两难处境、屠岸贾的过场作用对《赵氏孤儿》加以审美的分析和提炼,从艺术自身的角度看待《赵氏孤儿》方能体会到它长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 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明珠。尽管她的小说仅此一部,但它却使艾米丽·勃朗特跻身英国小说名家的行列。英国文学评论家拉尔夫·福克斯评论说:“Wuthering Heights is certainly the  相似文献   

19.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1954年,他以第一部长篇小说《蝇王》而蜚声文坛,并辅佐他摘取了1983年世界文学桂冠。英国评论家和作家 V-S 普利切特称戈尔丁是“最富于想象力、最有独到见解的作家。”从《蝇王》问世起,至今他已有九部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重要的作品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一套作品 ,包括六部小说 :《绿荫树下》、《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最后两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称《苔丝》) ① 和《无名的裘德》 (以下称《裘德》) ② 这两部小说在开头 ,主题、基调等方面与前四部小说完全不同。然而 ,对于这两部小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事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果把这两部小说对照着看 ,这种联系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