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Acharya和Pedersen(2003)提出的三种流动性风险(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COV(ri,LM)、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COV(Li,rM)、流动性的共性COV(Li,L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关于市场收益、市场非流动性、组合收益以及组合非流动性的四元均值GARCH(1,1)模型,鉴于多元均值GARCH类模型参数估计的困难,我们分两阶段建模,对上海股票市场四类指数(工业、商业、公用以及地产)1997~2004年的风险溢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系统风险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并且流动性风险溢价主要来源于收益对市场非流动性的敏感性和非流动性对市场收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引入4因子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并通过采样卡尔曼滤波方法解决非线性系统中的最优估计问题,对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的流动性溢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上交所中长期国债存在流动性溢价现象,并且估计出国债的流动性溢价规模,与国外均值水平相比,国内溢价水平偏低,10年期国债的流动性溢价水平低于5年期和7年期国债.进一步考察国债流动性溢价的时变特征发现,上交所中长期国债存在新券溢价效应,流动性溢价随债券年限的增加而递减.针对以上特征,从债券市场交易机制与投资者行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债券市场,为合理定价和套利交易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3.
传统理论分别使用“量”、“价”以及“时间”指标刻画市场流动性单方面特征,难以全面表示市场的真实流动性水平.为了全面地探讨市场流动性,将上述三因素综合构造三维流动性空间,提出了现实交易中流动性极限的概念.流动性极限从三个维度描述市场流动性状态,刻画市场的潜在最优交易能力.基于上述分析建立流动性极限的计量模型,实证表明流动性极限计量模型具有测量股票市场综合流动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双寡头市场中两竞争性的企业考虑有限理性的公平偏好时的最优定价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两个竞争性的企业分别销售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与传统完全理性的企业决策不同的是,两企业在决策时考虑了经典的公平偏好因素。结论表明:当单个企业考虑公平偏好时,两个企业均会采取降价策略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此外,处于不利不公平时企业的降价幅度大于处于有利不公平时企业的降价幅度。当两个企业考虑公平偏好时,双方都会降价,且它们降价的幅度比单个企业考虑公平偏好情形时的要大。在这种情况下,高质量企业的反应降价程度比低质量企业强烈,且总的降价额度与各感知参数和心理预期市场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资者异质性构建流动性黑洞模型,分析风险中性投资者触发风险规避投资者采用正反馈交易进行止损的条件和概率,给出最优的风险规避投资者数量与风险资产价值和止损价之间的函数关系。由风险规避投资者的止损价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买入价之间的关系,确定这两类投资者进行交易的条件。根据这两类投资者的数量对比、交易价格关系和博弈过程,给出市场均衡的条件,研究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机理。基于非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构建流动性黑洞测度指标,通过对沪市数据的实证,发现在市场发生流动性黑洞时,正反馈交易比流动性正常情况下要强烈。由于市场缺乏异质性,造成买卖指令的严重失衡,当市场中的负反馈交易者提供的流动性远小于正反馈交易者对流动性的需求时,就会引发流动性黑洞,这与模型的逻辑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综合型平台自营业务和第三方商家之间的销售竞争,考虑双方进行劝说性广告投放,构建了平台自营和第三方商家在不同市场地位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分别给出了平台自营主导,第三方商家主导以及市场地位相同时的最优决策和均衡利润,并分析了横向差异化、纵向差异化和广告服务费系数对最优决策和均衡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横向差异化(消费者偏好强度)越大,在平台主导和第三方商家主导的两种情况下,平台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越高;第三方商家广告投放水平降低,价格先降低后增加;双方市场地位相同情况下,平台和第三方商家的均衡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相等,并且双方的价格随消费者偏好强度增加而增加,广告投放水平与消费者偏好强度无关。纵向差异化(平台相对于第三方商家的质量差异)越大,无论市场地位情况如何,平台(第三方商家)均衡价格和广告投放水平越高(越低)。广告服务费系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只有当第三方商家主导市场且广告服务费系数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此时广告服务费系数增加才能增加平台利润。  相似文献   

7.
证券市场日内流动性的综合度量、特征与信息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一个包含量、价、时的多属性概念,现有的度量方法只涵盖了流动性的部分属性.本文综合考虑股票交易数量、价格波动性和交易时间, 提出用单位时间内价格波动一单位所能吸收的交易量来度量日内流动性的新方法.进而用这种方法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日内模式,建立对数自回归条件流动性(LACL)模型对流动性建模,探寻拟合和预测流动性的最佳模型并分析流动性的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表现出与传统指标类似的显著的日内模式; 残差项服从Weibull分布的LACL模型(WLACL)拟合日内流动性、买方流动性和卖方流动性序列的效果最理想; 流动性过程是一个均值回复过程, 当前时刻的流动性对未来期望流动性有影响, 其影响呈Weibull形式衰减.最后, 通过核平滑估计得出个股在不同时点的流动性分布, 应用相对熵度量流动性分布的变化作为市场在交易中吸收的信息含量的代理变量, 发现10:30~11:30市场吸收的信息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刘端  陈收 《系统工程》2006,24(12):60-65
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权益再融资行为进行事后效果评价,从实证的角度探寻在市场有限理性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动因和机理。研究发现,公司的权益再融资公告具有显著为负的价格效应,不同的权益发行方式具有不同股价效应.不同的市场态势中逆向选择成本的大小也不同;另外权益融资公司的长期市场回报呈下滑趋势,主要与权益发行前市场投资者的估价心理等因素有关。当公司的股票处于高估状态时,公司愿意通过权益进行融资,并且如果短期的信息成本(宣告效应)不占主导优势.那么可能出现伴随股价高估而来的投资过甚或募集资金滥用,这样长期的投资回报与高估水平呈现明显的反向变动。在牛市这种联动关系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任庆忠  徐静 《系统管理学报》2019,28(6):1195-1201
生产库存问题中,由于市场需求的时变性以及不确定性,很难通过精确的理论模型选择调控策略。自抗扰控制(ADRC)技术是工程实践中基于误差反馈的控制方法,它对非线性、大时滞、强不确定性控制对象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基于ADRC研究库存模型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生产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当销售函数是时间的确定性函数时,ADRC能够给出与最优解近似一致的企业生产控制策略;当市场销售存在不确定性扰动时,ADRC能够根据实际库存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误差给出令人满意的生产策略,化解不确定市场环境对企业的冲击。研究表明,在解决实际库存控制过程中,ADRC更具操作性和可控性,同时可为经济管理领域不确定最优控制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10.
涨跌幅限制与流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给出报价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的计算方法,提出指令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度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个市场而言,涨跌幅限制不仅没有限制流动性,反而增加了流动性;对个股而言,涨跌幅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流动性;对ST股票而言,涨跌幅限制为5%时期的流动性大于涨跌幅限制为10%时期的流动性,说明过小的涨跌幅限制存在流动性干扰和过度反应现象。因此,在增加市场交易透明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涨跌幅限制,特别是对小盘股、绩差股、信誉低的上市公司继续实行涨跌幅10%的限制,而对大盘股、绩优股、高市值股和信誉高的上市公司放宽或取消涨跌幅限制,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