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菟丝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菟丝子含总黄酮量为评价指标,对菟丝子药材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乙醇质量分数、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意义,最佳提取工艺为95%乙醇8倍量,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优化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选芪蓝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R'S-告依春、毛蕊异黄酮苷的含量和干膏收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考察提取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次数对芪蓝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芪蓝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8倍量水,提取2 h.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合理、稳定,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3.
超声法提取金鸡纳生物碱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金鸡纳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设计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超声提取的影响因素顺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其最佳提取条件为A2B2C2,即8倍量的甲苯提取液提取4次,每次45 min.实验证明该提取工艺方法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4.
丹参茎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茎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含量,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286 nm.以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媒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丹参茎叶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A_2B_3C_2,即12倍量的2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指标成分提取率较高,可为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儿腹泻外敷膜剂的提取工艺.采用双提法(即水提挥发油,醇提生物碱),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加醇量为考察因素,并以吴茱萸次碱的质量分数为指标,考察提取的最佳工艺.初步确定挥发油提取为10倍量水,提取6 h;生物碱提取为6倍量质量分数为9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确定了小儿腹泻外敷膜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保健野菇片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总多糖、微量元素得率为检测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加水25倍量、煎煮2次、时间2h为最佳提取工艺,确定该工艺科学合理,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优选养心安神颗粒的最佳醇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含五味子醇甲的量、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溶剂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四因素对醇提工艺的影响.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55:45);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确定养心安神颗粒的最佳醇提取工艺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3次(第1次8倍量,第2次6倍量,第3次4倍量),每次2 h.优选的醇提工艺合理,验证了优选醇提工艺的可行性,为养心安神颗粒醇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竹叶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筛选竹叶多糖提取优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竹叶多糖为工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条件.结果:竹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石油醚回流2 h,滤渣用95%乙醇回流2 h,再用30倍量的水回流3次浸提多糖.用Sevage法除蛋白,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于冰箱静置12 h,得多糖沉淀.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提取竹叶多糖粗品的得率约0.51%.结论:采用该提取工艺,竹叶多糖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刺五加中总黄酮质量浓度测定及提取工艺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刺五加总黄酮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并确定了提取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3D1,即70%乙醇的20倍量,提取回流3次,1次1 h.该实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性好且简便易行,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对精制冠心系列制剂提取工艺进行再评价研究,为改进该系列制剂的生产工艺提供实验依据.以有效成分提取转移率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全面试验考察精制冠心系列制剂提取工艺的可优化参数和未明确参数,并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精制冠心系列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改进后的精制冠心片提取工艺,具体为: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70%乙醇提取3h,第二次加入8倍量70%乙醇提取2 h.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精制冠心系列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提取转移率较高,可用于工业大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研究蒙药多叶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多叶棘豆总黄酮提取工艺提供依据,采用正交设计优选了其最佳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组为A2B2C2,即加药材8倍量的755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h。  相似文献   

12.
刺五加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方法,对刺五加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温浸法中四因素对刺五加总黄酮提取的影响顺序为:浸泡时间>乙醇浓度>水浴温度>料液比,刺五加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8倍体积80%乙醇浸泡1.5 h水浴温度70℃,这些提取条件的确定为中药刺五加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探讨纤维素酶法提取忍冬藤中水溶性纤维素的最佳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p H=4.8,温度45℃,料液比1:12(g/m L),纤维素酶体积分数1.2%,提取时间6 h,浸提3次。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3.57%,所提取的水溶性纤维素持水力为6.1 g/g,膨胀力为5.3 m L/g,持油力为4.53 g/g,阳离子交换能力为0.58 mmol/g,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为80.13%,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能。研究认为,纤维素酶解法可用于提取忍冬藤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AOT的浓度及相体积比对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提取脂肪酶的影响;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提取率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一定时,pH值低提取率高;提取率一定时,pH值低所需表面活性剂浓度也低.相体积比(V油V水)增大,提取率增大.初步探讨了提取机理.  相似文献   

15.
熊双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312-6314
在间歇萃取精馏装置中,分别进行了以乙二醇、乙二醇+醋酸钾、乙二醇+氢氧化钠、乙二醇+氢氧化钾4种溶液为萃取剂,间歇萃取精馏分离乙醇-水的精馏操作。研究了原料浓度、溶剂和原料比、不同的溶剂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了间歇萃取精馏分离乙醇-水的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16.
优选青风藤精制工艺,以青藤碱为指标成分,采用HLPC法,考察了以氯仿、2%盐酸水溶液分别为溶剂,不同萃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优化青风藤的精制工艺.优选出以氯仿、2%盐酸水溶液交替萃取3次,青风藤提取率最高.该提取方法简便,稳定性好,有效成分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赤栀黄颗粒的多种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优化,并以动物药效学方法评价优化结果.HPLC同时测定赤栀黄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对成分提取的影响;以异硫氰酸苯酯造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肝脏酶和胆红素,进行药效学评价.活性成分经水提取3次,每次20 min,可有效阻止异硫氰酸苯酯引起的大鼠肝脏酶和胆红素的升高.经动物药效学试验验证,此活性成分的提取优化条件,有利地保证了赤栀黄颗粒临床疗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种核桃仁提取物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脑内IL-1、IL-6含量影响。方法:采用Meynert基底核注射Aβ1-40建立老年痴呆模型,给予核桃仁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进行连续灌胃治疗,并与正常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对照。结果:模型组IL-1、IL-6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核桃仁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其含量(P<0.01),而在降低IL-6含量时,以丙酮提取物效果最佳,3组提取物比较,P<0.05。结论:核桃仁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AD模型大鼠脑内炎因子IL-1、IL-6的含量,从而降低Aβ的毒性来防治AD,其中丙酮提取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机溶剂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对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的色素提取率进行测试,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在微波作用下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以黄连素的收率为指标,运用正交法确定了乙醇微波辅助提取黄连素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V/m)为100:1,微波辐射时间为10min,微波辐射功率为600W.与浸提法比较,微波提取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收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混合载体固定化酵母酒精萃取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烷醇为革取剂,对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混合载体固定化酒精酵母乙醇发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革取剂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及革取剂用量、搅拌速度、基质浓度等因素与乙醇革取发酵的关系,并测定了革取过程中乙醇的分配系数.为固定化酒精酵母乙醇发酵与溶剂革取耦合新工艺的开发研究提供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