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鞭角华蜂滞育预蛹的糖类含量动态。结果表明,在滞育期间,鞭角华扁叶蜂滞有预蛹脂肪体糖原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血淋巴中海藻糖的含量则升高的趋势。在否育的前期,机体内糖原和海藻糖之间 存在明显的相互转化,并与滞育阶段和温度相关。雌性预蛹糖原和海藻糖的含量均高于雄性预蛹,但代谢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2.
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三唑磷乳油、甲胺磷乳油、水胺硫磷乳油等有机磷杀虫剂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0~2000倍的三唑磷乳油稀释液防治鞭角华扁叶蜂幼虫,72h后幼虫死亡率为40.3%~99.2%,其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同倍数的50%甲胺磷,而次于同倍数的40%水胺硫磷,但三唑磷的残毒药效时间短,且防治成本最低,从维护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三唑磷是种理想的防治鞭角华扁叶蜂的有机磷杀虫剂,值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摸索鞭角华扁叶蜂允许为害指标和抽样技术,通过摘叶模拟危害测定其允许为害水平,并开展了鞭角华扁叶蜂的生活史、食叶量、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筑土室变为预蛹越夏、越冬,幼虫为害期为5月中旬至7月上旬,虫龄为7龄,滞育期幼虫长达290~330 d。饲养观察幼虫平均食叶量为3.64 g/条,取叶量集中在5~7龄幼虫占总食叶量的84.26%。柏木鲜叶量与胸径之间的关系为W=551.477 2+360.599 6D+58.947 2D2。摘叶模拟危害各失叶强度的方差和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失叶强度35%、50%与对照相比,在胸径、树高生长量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材积生长量方面呈显著差异,失叶强度50%时与对照差异显著,35%时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据此,确定失叶强度35%为允许为害水平,以食叶量、鲜叶量来推算为害期幼虫允许为害指标,利用繁殖量公式来推算滞育期幼虫允许为害指标。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成分为个体群,利用Iwao模型的α、β值和允许为害指标,确定抽样理论数和序贯抽样模式,对角线法、Z字形法和平行线法抽样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黄缘阿扁叶蜂是我市用材林松类树种马尾松、云南松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该早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在土室内变为预蛹越夏越冬,次年2月中旬羽化,5月上旬为幼虫主要要危害期,5月中下旬幼虫开始下树。幼虫期用20%氰戌菊酯、25%灭幼混合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松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属膜翅目,扁叶蜂科。198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首次发现,1984年后在该地区成灾。此虫一年发生1代,5月下旬幼虫孵出,进入为害期,为害时间35-40天,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夏。本文还报道了松扁叶蜂的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付园  张斌善  路丽 《汉中科技》2013,(6):45-45,42
本文简要介绍了黄缘阿扁叶蜂在陕西是首次发现,寄主植物也是新的种类,并记录了在我市西乡县发生及防治过程。  相似文献   

7.
黄缘阿扁叶蜂Acantholyda flavomarginata Maa是一种严重危害云南松针叶的害虫,1994年首次在越西县云南松林区发生。通过1997年至2000年长期野外定点观察、室内饲养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黄缘阿扁叶蜂的生物学特性为在该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而以预蛹越冬。翌年4月初开始活动,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5月中旬幼虫孵出,幼虫5-7龄,6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7月下旬全部下树越冬。其相应的防治措施为卫生伐、人工物理防治、喷施化学药剂。特别是当幼虫处在2-3龄期,是化防最佳时期。采用杀虫双、灭扫利等杀虫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在三门峡市东湾林场调查了松扁叶蜂种群动脉及为害情况,并根据种数量变动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制定防治指标,科学荣林,保护和利用天敌,适时进行化学防治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9.
一项“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最近在浙江省仙居县通过鉴定。以我国著名昆虫学家、中国林业科学院研究员萧刚柔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居于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铜离子胁迫对亮斑扁角水虻幼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铜离子连续饲养5代亮斑扁角水虻幼虫,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第1、3、5代亮斑扁角水虻幼虫血淋巴中GSH-Px、GST、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表明,随世代的延续及铜离子胁迫浓度的增加,GSH-Px活力逐渐减低、GST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SOD活力呈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的趋势,MDA含量与饲料中铜离子浓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丰富了重金属对昆虫毒性影响的内容,并为亮斑扁角水虻研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桑天牛成虫神经系统的解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桑天牛成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组成、前、中、后脑分化明显。腹神经索包括三对胸神经节、三对腹神经节及纵贯各神经节的神经索。后胸神经节由后胸,第1、2腹节神经节合并而成。第三腹神经节由第5 ̄9腹节神经节合并而成。口交感神经系统由前走神经、上唇神经、额神经节、逆走神经、嗉囊神经节,前肠神经等组成,无脑下神经节。腹交感神经并入腹神经节及其侧神经。尾交感神经源于腹末最后一个神经节,包括16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5例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位于大脑半球者3例,后颅凹者2例。术后加放疗病情好转随访3年余生活能自理者1例,单纯手术的4例均于术后六个月死亡。讨论了本瘤的命名,好发部位及生长方式,病程,临床特点,治疗及子后。本瘤病程短,恶性程度高,对放射治疗敏感,及早取得病理诊断后进行放疗,可延长病人存活期。  相似文献   

14.
文中对生长相关蛋白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生物高聚物受某种模板复制而进化,受约束而选择并将自身“差错”减到最低限度而引导到最适稳态,中枢神经系统约束和选择压力作用被迫形成性别差异,这一功能构成密码并遗传。  相似文献   

16.
鱼类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自19世纪末到本世纪末近一个世纪生物学家们在鱼类尾部神经分泌系统的形态结构及组成,其所分泌的活性肽及生理效应,该系统的生理功能和分泌方式及神经支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为全面了解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系统了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17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学检查阳性,伴有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症状的患者进行了MRI检查。其MRI均有改变,主要表现为大脑白质脱髓鞘变(12/17)和大脑皮层下的局灶性占位病变(5/17)。MRI诊断符合进行性多发性白质脑病及颅内弓形体感染。结果表明,重度T2加权扫描(TR/TE=3979/93ms)对发现病灶十分重要,病灶的定性应十分注意与转移瘤和淋巴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乌鳢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经济鱼类,具有副呼吸器官,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该鱼同时具有背肋及腹肋,颌弓与脑颅为硬骨鱼中少有的双联型,脑颅的桅民具眶蝶骨,此点和Day(1914)的结论不同,故此种鱼的骨骼系统具有重要的比较解剖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男(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主要包括精子数量和质量、生殖器官发育、睾丸肿瘤以及子代生殖系统造成危害。文章就以上几方面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