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透明胶纸粘取法。对经2%敌百虫药浴后的NIH,BALB/C和昆明和小鼠进行小鼠寄生螨调查。结果表观。于药浴45-60天后的鼠体查获小鼠肉螨。其感染率分别为5~55%、50~80%,5~60%。该螨于鼠头部多见。明显高于背,腹部.本文对不同品系小鼠的螨虫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建议药物灭螨至少每隔60天应再次进行灭螨;检查小鼠螨虫宜选头部为主要取材部位以及加强饲养管理;应用于烤消毒(或其它方法消毒)的垫料是降低鼠螨虫感染的一项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65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面部皮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较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18.11%,男性(21.00%)女性(15.38%)男生与女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囊蠕形螨为71.42%,感染皮脂蠕形螨为26.89%,两者混合感染为1.68%;鼻部,额部和下颌部螨虫感染率分别为77.31%(92/119),30.25%(36/119).35.29%(42/119);结论:本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多为毛囊蠕形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部队学兵各类螨虫感染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某部学兵2456人检查蠕形螨和疥螨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学兵蠕形螨感染率迭50.6%,以毛囊蠕形螨为主,疥螨感染率1.3%,以南部地区来源为著。结论:学兵训练时要宣讲相关皮肤科知识。注意个人卫生、改善行为习惯,做到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4.
影响美洲大蠊人工养殖的三种螨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在人工养殖的美洲大蠊卵鞘中发现的腐食酪螨、伯氏嗜木螨和养殖环境中发现的茅舍血厉螨。三种螨虫直接或间接为害美洲大蠊,影响美州大蠊的人工养殖,前两种螨虫对卵鞘的总寄生率可达43%,应积极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吉首大学学生当中取样调查152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蠕形螨感染与性别的关系、不同部位感染蠕形螨的情况及两种蠕形螨在人体的感染率.结果表明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各为40.4%和37%,面部以鼻部感染率最高为65.1%,其次为额部60.4%,颊部44.8%.  相似文献   

6.
肺螨病是螨虫在人肺中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咳嗽、咳痰、气喘等呼吸道炎症为常见的临床表现,痰中查到螨虫而确诊。笔者于1991年3月以来在门诊临诊工作中遇到6例肺螨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4例、女2例,干部2例、工人2例、农民1例、学生1例。年龄最小19岁,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人体蠕形螨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广州地区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感染率为9.55%,较国内其它地区所报导的感染率为低。此次结果以鼻翼最多,鼻沟次之,鼻尖最少。所获标本中以毛囊蠕形螨为主,偶见皮脂蠕形螨。本文着重报导人体蠕形螨的感染与职业的关系,结果高温作业者未发现蠕形螨的感染,而非高温作业者感染率为13%。对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车间的气温和工人劳动时面部不同部位之皮肤温度进行了测定,最后讨论了在高温作业环境中,有预防人体蠕形螨感染的可能,并以此条件作为进一步研究防治人体蠕形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鼠癣螨(Myocoptes musculinus)快速鉴定方法,并对50个生产厂家843批5109只SPF实验动物鼠癣螨感染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鼠癣螨的净化策略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结合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鼠癣螨感染筛查。多重PCR方法鉴定分离的鼠癣螨cytb(细胞色素b)、cox2(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亚基2)和ATP6(ATP合成酶F0亚基6)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确认鼠癣螨感染。结果基于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检出鼠癣螨阳性样本39份,阳性率为0.76%,检出形态为鼠癣螨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根据鼠癣螨的虫卵、幼虫、若虫、雌雄成虫的大小和形态初步确定虫种。从阳性样本中分离的单个鼠癣螨的虫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扩增其cytb、cox2和ATP6基因,结果表明,39份形态学阳性样本,分子鉴定均为阳性,且与其他不同种属的寄生虫无交叉反应。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不同个体间鼠癣螨的cytb、cox2和ATP6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100%。结论直接镜检实时动态显微视屏摄录技术联合多重PCR技术检测鼠癣螨具有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检测的实验动物样本中确有鼠癣螨阳性,提示我国实验动物病原学检查需进一步强化。本研究首次对中国实验动物的鼠癣螨进行了分子鉴定和感染调查,为净化鼠癣螨策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法,在西昌市、会东县、盐源县等地对羊螨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羊螨病的流行因素极复杂,既与羊体带虫、羊舍内外环境载虫、其他动物携带螨虫相关,又与农牧民对羊螨病的危害认识不足,饲养管理落后,环境条件差,在牧区尚无切实可行的羊螨病综合防治措施等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济南地区鼠形啮齿动物寄生螨类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济南地区鼠形啮齿动物寄生螨类进行定量研究:(1)以螨指数和寄生率为统计指标,对不同环境中的黑线姬鼠、大仓鼠的寄生革螨和恙螨数量分别进行比较,差异是显著的。(2)根据专一性指数判定:巴氏厉螨是亲黑线姬鼠的螨种,鼷鼠赫刺靖、仓鼠赫刺螨、三角血厉螨、单阳厉螨为亲大仓鼠的螨种。寄生螨对宿主性别的选择性不太严格。(3)利用Sorensell系数、Mountford指数和Pearson系数、比较不同鼠种间寄生螨的相似性,阐述了寄生螨与宿主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验小鼠寄生虫感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四个品系小鼠进行了寄生虫感染监测,结果检获6种寄生虫.分别为: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tetraptera)、隐藏管状线虫(Syphaciaobvelata)、鼠蝇疥螨(Myocoptesmusculinus)、鼠肉螨(Myobiamusculi)、拟拉德弗螨(Radfordiaaffinis)、罗氏住毛螨(Trichoeciusromboutsi),寄生虫的感染率为100%.且所有被检小鼠均有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感染,其感染强度也较高.就小鼠年龄、品系、性别等与寄生虫种类及感染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与分析,为防治寄生虫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月季花上二斑叶螨的室内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在19.5~26.0℃变温条件下,其发育历期为16.2天,雌成螨在23.5~26.0℃变温条件下,寿命是12.54天,产卵量是27.63粒,平均日产卵量6.32粒,卵的孵化率为72.5%。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玉林师专1991年和1998年两次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校人体蠕形螨感染率由1991年的21.94%上升到1998年的34.35%,差异非常显著(X~2=24.06,P<0.01)。感染者的面部皮肤多以痤疮样、鼻部潮红、皮疹和痒感等症状出现,提示蠕形螨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与某些人体皮肤病的发病具有密切联系,应引起对蠕形螨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三都溴调查捕获小型哺乳动物402只,隶属于啮齿目的黄胸鼠、针毛鼠、黄毛鼠和小家鼠;食虫目的臭鼩。栖居室外的以黄毛鼠占绝对优势,为当地野鼠总数的95.21%,携带的寄生螨数多达80%以上。室内的以黄胸鼠较为重要。从其体外检获寄生螨类11种:似太平洋无前恙螨、印度囊棒恙螨、陈氏爬虫恙螨、地里纤恙螨、毒刺厉螨、努氏厉螨、鼠预毛厉螨、土尔耳厉螨、福建棘厉螨、山区血革螨和巴氏禽刺螨,其中以地里纤恙螨最重要,占检出恙螨鼠总数的98.6%。室内黄胸鼠的血清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呈强阳性。室外黄毛鼠分离出恙虫病立克次氏体,从而证实黄胸鼠和黄毛鼠是当地钩体病和恙虫病的动物宿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理州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的原因。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211名中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6.16%;男生感染率(7.34%)高于女生(4.9%);感染虫种多为毛囊蠕形螨,少数为皮脂蠕形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8,P<0.05);采用清水、香皂、洗面奶、药皂四种洗脸方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P<0.05);学生住校与住家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2,P<0.05);面额部的检出率高于其他部位,且油性与中性皮肤较干性皮肤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5)。结论:永平县龙门乡中学生面部存在蠕形螨感染的情况,应加强对学生面部蠕形螨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现C57BL/6小鼠在肥胖模型造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出现耳朵感染、脱毛和打架引起外伤的小鼠分别采取相应预防或局部处理措施,使其健康生长。结果打耳标时进行预防性消毒的小鼠耳朵感染风险下降,少量耳朵感染的小鼠经过消毒恢复健康。脱毛小鼠进行隔离消毒后皮毛恢复完整。受轻微外伤小鼠隔离消毒后恢复健康。结论本文提到的C57BL/6小鼠肥胖模型造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对策可为其他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寄生在小兽体表的革螨可能是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立克次体痘等人兽共患病的媒介。本文报道了云南省28个县(市)小兽体表革螨的野外调查结果,运用物种数、平均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对小兽寄生革螨的群落特征和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系统聚类分析法(SPSS 16.0软件)对18种主要小兽的革螨群落相似性进行了比较。在云南省28个县(市)共捕获到小兽14 544头,隶属于5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兔形目、食肉目)10科35属67种,在捕获的小兽体表采集到革螨80 791头,经鉴定属于10科33属112种。结果分析表明:主要的宿主动物为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纳氏厉螨Laelapsnuttalli、毒厉螨L. echidninus和贵州厉螨L. guizhouensis为革螨的优势种。齐氏姬鼠A.chevrieri、社鼠N.confucianus和黄胸鼠R. tanezumi体表寄生的革螨种类最多;臭鼩鼱Suncus murinus、齐氏姬鼠A. chevrieri和灰麝鼩Crociduraat...  相似文献   

18.
火腿螨害防治途径研究:Ⅱ螨害预防及生物制剂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腌制火腿前,对存腿仓库及挂腿器具分别进行消毒和蒸煮等预防处理,对火腿螨害防治具有积极的效果.螨害防治是在火腿上发现有少量幼螨时,即用微生物发酵产物或复合植物制剂喷雾或涂布于腿表,从而达到控制螨害的目的.在防治螨害的生物制剂中,筛到的S-368等链霉菌和两种植物制剂对腿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诺木洪白枸杞瘤瘿螨虫瘿在不同时间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层的空间分布做了调查,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和6种回归模型检验确定白枸杞瘤瘿螨虫瘿的空间分布型,确定田间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白枸杞瘤瘿螨虫瘿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并且虫瘿内瘿螨个体间相互排斥;白枸杞瘤瘿螨虫瘿在田间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6.43m+0.359)。  相似文献   

20.
川黄柏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研究了川黄柏的石油醚(30~60)℃、乙醇、丙酮、甲醇和水等溶剂的平行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将不同提取物配制成相应浓度10mg/mL,并测定其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48h),结果表明:在川黄柏不同溶剂的平行提取物中,以丙酮和甲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致死率最高,处理48h校正死亡率均为100%,与同组其他溶剂提取物的触杀毒力存在明显差异(p〈0.05).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朱砂叶螨毒性最强的是甲醇的平行提取物,2.2723mg/mL,其95%的置信限为1.6072~3.2125mg/mL;丙酮的平行提取物效果基本与甲醇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