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苗族和侗族的习惯法资源,在这里传统规则与国家法律交错运行。长期以来,社会的秩序由这些习惯法维持着,并影响着国家法律的发展。本文以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民族法律文化的区域为视角,从实证的角度来讨论民族习惯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从江县是研究苗族习惯法的典型苗族聚居区之一。苗族习惯法在调整婚姻、继承等纠纷方面发挥着维护当地社会秩序、传承苗族文化的巨大作用。苗族习惯法的效用展现及其延续得益于苗族群众的“知识构建“和“司法性质”。在国家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应当全面审视两者关系,以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苗族婚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婚俗发生了较大变化,恋爱方式、婚姻礼仪和费用以及婚姻选择等几方面都与以前有很大不同,这些变化与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经济、教育的发展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的地球大约有45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生物的出现约有30多亿年的历史.经历几十亿年的发展进化,形成了当今世界形形色色的生物类群.据统计地球大约有500~5000万种生物,被人们记录的约170万种,其中微生物约10万种,植物30万种,动物130万种(Wilsion 1985;Tangley 1986,Shen 1987).每年都有不少生物新种被发现,也有许多生物被毁灭. 相似文献
6.
龙正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6-59
贵州黔东南苗族至今流存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苗族古歌,虽然这些古歌并非苗族关于原初历史的真实记载,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关系以及人口与生态平衡的朴素认识,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并且这些思想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苗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对象,分析了六种服饰类型在颜色、款式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地域环境、祖先崇拜和审美观等在服饰形成中的作用;最后揭示传统服饰保护在传承人、图案、技术等方面的困境,并对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提名预选地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28 295 ha范围内的生物物种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 352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高等植物有70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6种。共有脊椎动物298种,还有丰富的昆虫和洞穴动物。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脊椎动物有24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41种。该研究区的区系具有古老残遗的特性,植物区系是温带与热带亚热带区系并重,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则表现了亚热带特点。据初步统计,研究区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8个森林植被型组、61个群系;根据动物适应白云岩喀斯特环境的特点,大致将研究区内的动物群落划分为溪河动物群、河谷芦竹与河滩灌丛动物群、森林动物群、竹林动物群、岩岸动物群、灌丛灌草丛动物群、农田村寨动物群和洞穴动物群等群落类型。施秉喀斯特提名预选地初步反映了陆地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包含了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看具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基本满足世界自然遗产(ix)和(x)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有湿地413474hm^3,包括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水库湿地、沼泽和草甸湿地等,主要分布在各河流流域、湖泊和水库及其周围地区。陕西湿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动物500多种,植物1230多种,植被类型70我个群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徐晓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6)
在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贵州苗族原始习惯法规范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苗族各村订立的村规民约中,内容涉及苗族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水利方面,规定有原沟取水、轮班用水、新开田地用水等规则及纠纷调解机制。有关火灾防范方面的习惯法规则方面,防火、救火及失火处理等方面的规范比较完备。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黎族传统生活方式、传统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和习惯法等方面,分别说明传统知识的内涵及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王超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6,18(2):134-141
基于对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访谈调查和实地观察,提出全民参与型旅游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分析法建立了开发模式的层次结构,确定了评价要素层和评价因子层各指标对应的权重,计算出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了验证开发模式的可行性,通过问卷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发现:政府和企业联合旅游开发模式效果是明显的。但是,在旅游社区居民话语权、公民组织参与、游客辅助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继续加强。对此,总结分析了现有开发模式的贡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鼓励公民组织积极活动、打造决策沟通互动平台、做好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科学定位旅游实力、营造良好旅游社区环境五个方面,来推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极易受到破坏。本文通过对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植被的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分析贵州省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评价其生境敏感性。研究调查结果发现,贵州省高等植物共6930种,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13种,受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63种。贵州的生境敏感性的分布主要以高度敏感区为主,面积为93579.40km2,比例占53.15%;其次是不敏感区域,面积为39071.14km2,比例占22.19%。贵州省生境敏感性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黔东南,黔南和黔北的生境敏感性较高,而黔中、黔西南和黔东北的生境敏感性较低。生境敏感性与高程相关分析发现,贵州的5个敏感性分类等级区都主要分布在500m~2000m之间,其余高程范围分布很少。 相似文献
15.
2000年4月至2008年11月对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柄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发现11种,隶属于2目、5科、10属.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和广布种为主,各5种,分别占该区两栖动物总数的45.5%,其中大鲵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伏牛山是臭蛙属及花臭蛙分布的北限,同时也是秦巴拟小鲵分布的东限.根据其资源特点,提出了保... 相似文献
16.
罗永洪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247-254
与已知的两种隐语相比较,滇东南苗族的隐语有其鲜明的特殊性,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应当能够为语言学及相关学科提供一份崭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场所──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标准,保护区内的居民问题,偷猎、偷伐问题以及调动包括领导与群众在内的保护积极性方面就3国的情况作一介绍。管理的另外两个重要方面,加强科研及公众教育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康熙末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袭占拉萨、危害川滇,西南边疆局势岌岌可危。为巩固边防,维系湖广经黔入滇道的畅达,清廷采取了开辟黔东南苗疆“生界”之策。但在开辟过程中,由于经营未得善策,引发了黔东南苗民大起义,危害了清廷在西南的统治。面对如此之局面,清廷直接任用当地征苗有功者、或土人为土司,以代理朝廷实施间接统治,这一经营策略,由于能兼容苗疆实情与清朝的治边理念,为西南边疆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魏建功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2)
追求和谐、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当今人类重要的社会和政治理念。西南边疆壮族固有的传统规范和民间习俗对维护该地区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承、借鉴其精髓对于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对于我们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第一,深入分析找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功能,以自觉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第二,在正确认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合时宜性的基础上,寻找复兴发展出路;第三,不断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国际运动会赛场;第四,为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须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第五,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规模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