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Cd(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了Cd^2+的配合物:[Cd(phen)(H2O)(C8H4O4).3 H2O]n(C8H4O4=邻苯二甲酸根).对该配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14 19(12)nm,b=1.117 33(19)nm,c=1.341 1(2)nm,α=82.723(2)°,β=79.469(2)°,γ=83.681(2)°,V=1.039 5(3)nm3,Z=2,Dcalc=1.689 g.cm-3,F(000)=532,R1=0.041 2,wR2=0.091 2.在该化合物中,每个Cd2+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八面体,在每个晶体中邻苯二甲酸根通过2个羧基氧连接2个Cd2+形成一维链状结构.2条1D链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具有1维双链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而一维双链配合物又通过与游离水的氢键作用形成2D网状结构.测定了配合物的UV,IR及荧光光谱,并对光谱进行分析指认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nm,β=123.76(3)°,V=2.277 1(8)nm3,Mr=566,Dc=1.648 g/cm3,F(000)=1 152,Z=4,最终偏离因子R1=0.052 6,ωR2=0.143 1.配合物中Cu离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啉配体的4个N原子以及来自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和水浴合成法,以不同的刚性和柔性有机羧酸衍生物为配体,合成了2个Ni(Ⅱ)配合物:[Ni(otpha)(Imh)3(H2O)2].H2O(1)(H2otpha=邻苯二甲酸),[Ni(mal)(phen)(H2O)2](2)(mal=丙二酸,phen=1,10-菲啰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2个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分别为P2(1)/n和P2(1)/c,中心金属Ni(Ⅱ)离子均为6配位,并由氢键将其分别连接成具有3D和1D结构的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它们在300-800nm范围内均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2个配合物的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指认,并分别将它们的SPS谱与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SPS谱中响应带的数量和位置与其UV-Vis吸收光谱中的吸收峰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和溶剂热方法合成了2个Cu(Ⅱ)配合物:[Cu(C3H2O4)(phen)(H2O)]2·3H2O(1)和[Cu(inic)2(H2O)3]·H2O(2)(phen=邻菲啰啉;inic=异烟酸根).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IR、UV-Vis-NIR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物性测试.结构分析表明,2种配合物均为单核Cu(Ⅱ)配合物.配合物(1)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中Cu(Ⅱ)离子为五配位,配位微环境为畸变的四方锥构型.丰富的分子间氢键将它们网联成了2D配位超分子.2种配合物的SPS在300~800nm范围内都呈现出正的表面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分析讨论了2种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和SPS谱.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合成法得到2种Cd(Ⅱ)配合物:[Cd(opth)(H2O)]n(1)和[Cd(phen)(Cl)2]n(2)(opth=邻苯二甲酸;phen=1,10-菲啰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并通过IR,UV-Vis吸收光谱,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物性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以邻苯二甲酸根为桥配体的具有2D结构的Cd(Ⅱ)配合物,其中金属Cd(Ⅱ)离子为7配位,形成帽型八面体构型;配合物(2)是以Cl%离子为桥配体的具有1D结构的Cd(Ⅱ)配合物,其中金属Cd(Ⅱ)离子为6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通过SPS对2种配合物以及简单Cd(Ⅱ)配合物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300~600nm范围内均有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而且配合物的结构、配体的种类和性质对配合物的光电响应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温下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了组成为[Cd(HBTC)(H2O)2]n的配合物(H3BTC=1,3,5-均苯三甲酸),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1.9711(4)nm,b=0.90994(18)nm,c=1.3343(3)nm,α=90°,β=117.90(3)°,γ=90°,V=2.1150(7)nm3,Z=8,R1=0.0229,wR2=0.0556.标题配合物首先由中心金属离子Cd(Ⅱ)与1,3,5-均苯三甲酸以及水构成二维层状结构,其中1,3,5-均苯三甲酸的两个脱质子的羧基分别以螯合配位的模式与Cd(Ⅱ)配位,另一个没有脱质子的羧基则以单齿配位的模式与Cd(Ⅱ)配位,Cd(Ⅱ)处于一个变形的五角双锥的配位环境中.固态下层与层之间又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以二氰胺(N(CN)2)为配体的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Gd(dca)2(phen)2(H2O)3]^+[dca]^-[phen])m(dca=N(CN)2,phen=1,10-菲咯啉).用x射线衍射单晶分析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属于P2。/c晶群,晶胞参数为a=14.2380(11),b=16.4961(12).c=17.1927(13),晶胞数为Z=4.氢键既形成了配位聚合物的3D网络结构,又为相邻Gd金属离子之间提供了磁超交换通道,变温磁化率显示配合物为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并符合外斯定律,其中外斯常数θ=-2.37K.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Cu(tzda)(H2O)3]·3.5H2O}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9073(12)nm,b=0.7134(4)nm,c=2.3635(15)nm,β=91.3780(10)°,Z=8.金属中心Cu(Ⅱ)离子呈现出五配位,处于四角锥的配位环境;配体阴离子tzda2-采用双(单)齿配位模式将Cu(Ⅱ)离子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的电化学研究表明:在-0.3—0.4V电位范围内,Cu2+/Cu+电对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准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hen)(sO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936(10)A,b=13.8468(9)A,c=7.0223(5)A,β=108.5340(10),y=1373.09(16)A3,Z=4,R1=0.02942,wR2=0.0833.晶体解析表明化合物中的铜离子与phen配体的两个螯合氮原子配位,并在硫酸根的桥连作用下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链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1种Mn(Ⅱ)的配位超分子[Mn(phen)2(H2O)2].(ssal).4H2O(H2ssal=磺基水杨酸,phen=邻菲啰啉).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可确定该配位超分子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超分子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07 32(14)nm,b=1.225 49(17)nm,c=1.393 87(19)nm;α=97.005(2)°,β=101.404(2)°,γ=98.866(2)°,V=1.645 8(4)nm3.在分子中,中心Mn(Ⅱ)离子是六配位,配位模型式为:MnN4O2,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分子间由氢键将其连接成具有2D结构的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技术,研究了该配位超分子的表面光伏性能.结果显示,该配位超分子在300~600nm范围内呈现出正的光伏响应,表明它具有一定的光电转化能力.将该配位超分子的SPS谱与它们的UV-Vis吸收光谱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指认,发现两者具有密切的关联.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和IR光谱进行了分析指认.  相似文献   

12.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二苯乙醇酸、邻菲罗啉(phen)、高氯酸锌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Zn(phen)2[(C6H5)2C(OH)COO]2。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5912(4),b=1.13381(17),c=1.7457(3)nm;β=1123.697(2)°,V=4.2671(11)nm°,Dc=1.370g/cm^3,Z=4,F(000)=1824。最终GooF=1.005,最终偏离因子R1=0.0367,wR2=0.0834。晶体中锌原子与2个邻菲罗啉的4个N原子及2个二苯乙酸根4个羧基氧原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3-羧基水杨醛缩2-氨甲基吡啶(H2SP)及其Cu(Ⅱ)配合物[Cu(HSP)(H2O)2]ClO4,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71 53(12)nm,b=1.017 05(15)nm,c=1.939 3(3)nm,β=93.3°,V=1.716 13 nm3,Z=4,Dc=1.758 12 g/cm3,Mr=454.27,F(000)=924.00,R1=0.072 5,wR2=0.092 2.配合物中铜离子为五配位,处于变形的四方锥形配位环境中.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双分子链,然后通过π-π堆积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最后通过C-H…O弱氢键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标题化合物La2(m-MOBA)6(Phen)2(m-MOBA:间甲氧基苯甲酸;Phen:邻菲啉)(1)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化合物1中两个La^3+分别与来自配体m-MOBA羧基的7个0及1个邻菲啉的2个N配位构成9配位的畸变三帽三棱柱几何构型的LaO77N2中心.羧酸氧原子以螯合、桥联、螯合桥联三种形式与La^3+配位,邻菲啉的氮原子与La^3+螯合配位.配合物分子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C—H…O氢键、C—H…π氢键和C—H…H—C二氢键分子间弱作用力。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0549nm,b=1.1813nm,c=1.4518nm,a=108.9910(1)°,β=94.9630(1)°,γ=107.7130(1)°,V=1.5945nm^3,Z=1,Dc=1.609g.cm^-3,μ=1.400mm^-1,F(000)=776,R=0.0208,Rw=0.0544,Mr=1545.04.  相似文献   

15.
以5-甲基-3-羧基水杨醛(H2MCS)、邻菲咯啉(phen)、乙酸铜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Cu(phen)(MCS)(H2O)].H2O,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824 9(3)nm,b=1.009 0(3)nm,c=1.185 0(4)nm,α=72.891(7)°,β=89.565(7)°,γ=88.990(8)°,V=0.942 6(5)nm3,Z=2,Mr=457.91,Dc=1.613 42g/cm3,F(000)=470,μ=1.202mm-1,R1=0.055 0,wR2=0.117 5.配合物中铜离子为五配位,处于变形的四方锥形配位环境中.每两个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分子对,然后通过游离水分子和分子对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维之字链配位聚合物[Cd(p-cpoa)(H2O)3]n(1)(p-cpoa=4-羧基苯氧乙酸阴离子)并通过元素分析,IR,TG,PL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单钭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7.086(1).b=16.288(1),c=10.146(t)A,β=100.22(1)°,V=1152.4(1)A3,Z=4,Dc=2.078g/cm3,μ=1.927mm-1 and F(000)=712,R=0.0145,wR=0.0385.镉离子是七配位,与两个4-CPOA的羧基氧原子和3个端基水配位形成变形的五角双锥,并被4-CPOA以双双齿螯合的形式桥连形成沿B方向的Z字形链,链内镉离子间距为10.25(1)A。单链通过4-羧基苯氧乙酸和水分子之间的O-H—O氢键作用(2.828(2),2.638(2),2.825(2),2.663(2)and 2.728(2)A)形成平行于AB平面的二维层,再通过相邻层间的配位水和羧酸基强的O-H-O氢键作用堆垛成有趣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热分析结果表明在366℃前配合物是稳定的;固体荧光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于420nm处发射蓝色荧光,其荧光寿命为0.811ns。  相似文献   

17.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合成了以焦磷酸根阴离子桥连的双核铜配合物[Cu2(phen)2(H2O)2]P2O7·8H2O (Ⅰ,其中phen=1,10-邻菲啰啉).采用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17 93(7) nm,b=0.925 21(8) nm,c=2.186 16(18) nm,α=83.969 0(10)°,β=86.550 0(10) °,γ=76.679 0(10)°,V=1.599 9(2) nm3,Z=2,R1=0.054 5,ωR2=0.226 4;配合物Ⅰ中,phen通过2个N原子与Cu2+配位并通过焦磷酸根阴离子的连接作用形成双核结构单元.这些结构单元进一步通过与水分子以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2个Cu2+之间存在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新的锰配合物[Mn(H2O)6](bctrz)2(1),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bctrz=(4-苯甲酸)三氮唑).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i,a=0.69466(16),b=0.85287(17),c=1.01095(19)nm,α=72.556(12),β=90.109(2),γ=84.596(16)°,V=0.5538(2)nm^3,Z=1,Mr=539.37,Dc=1.617g/cm^3,F(000)=279,μ=0.665mm^-1.对于I〉2σ-(I)的1923个衍射点的最终R=0.0306,wR=0.0841.锰原子与六个水分子的六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了扭曲八面体的配位环境.通过[Mn(H2O)6]^2+和bctrz的氢键作用,配合物1形成了三维网格.  相似文献   

19.
室温下,通过[(PPh3)2Cu(NO3)]与二硫化碳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铜(Ⅰ)配合物[(PPh3)2Cu(S2COMe)],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性质,并经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心铜离子分别与来自三苯基膦的两个P原子和S2COMe-阴离子中的2个硫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0.951 3(2)nm,b=1.807 5(4)nm,c=1.996 8(3)nm;V=343.34(12)nm3,Z=4,F(000)=1 440,Dcalcd=1.345 g.cm3,μ=0.880 mm^-1,R=0.048 7,Rw=0.093 5.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个水杨醛-1,2-丙二胺Sehiff碱锰(Ⅲ)单核配合物[Mn(salpn)(CH3OH)(4,4'-bipy)](BPh4).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1 7(3)nm,b-2.629 7(5)nm,c=1.358 1(3)nm,a=90 o,β=110.256(4)°,γ=90°.配合物中,中心Mn(Ⅲ)离子采取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4,4'-联吡啶和甲醇分子作为轴向端基配体与Mn(Ⅲ)离子配位,单核单元之间通过氢键作用构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