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巢老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我院56例糖尿病空巢老人出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两组患者出院时均给予口头和书面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电话指导调适心理、控制饮食,坚持用药,适度锻炼。3月后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电话指导的态度、用药的依从性、生活规律、自我保健能力、心理状况、饮食与营养等。结果 两组从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坚持控制饮食、能正确用药、保持良好生活规律、坚持适当运动、血糖控制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回访健康指导是空巢老人来一种较好的社区护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树影 《甘肃科技》2014,30(19):122-123
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影响。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年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及口头或书面出院指导;随访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进行延续健康指导。出院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1年后观察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改玲 《甘肃科技》2016,(2):128-129
观察电话回访在出院患者中的意见反馈及满意度,分析其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患者的电话回访和住院及门诊患者的问卷调查作比较。住院及门诊患者问卷调查满意度呈波动状态,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满意度呈上升趋势。电话回访可信度高,能得到真实信息,有利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国际医疗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评审的顺利通过,减少医患矛盾,发挥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将183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由主管护师,责任护士分别于病人出院后对病人实施具体的家庭护理指导;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出院的病人进行电话咨询、指导。结果对2组比较,实验组掌握的康复知识及康复情况比对照组要高。结论有效的家庭健康指导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社会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惊厥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及带教经验,提出儿童惊厥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结果:健康教育方法主要有口头语言教育,文字、图片教育,视频教育,行为教育,出院后电话咨询和定期门诊随访.健康教育内容分为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健康教育,主要包括解释病情、急救措施、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和出院指导.结论:做好较大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能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预防再次发作,对减少脑损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口腔种植义齿修复患者植入义齿后口腔卫生护理行为的影响,为改进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5年3月间,因牙列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的111例患者,按初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嘱其按医嘱定期复诊并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月做1次电话回访式口腔健康教育,特殊患者根据需要调节次数.于治疗前、半年期、一年期对两组患者共做3次问卷调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1年后,观察组口腔日常护理产品使用情况、刷牙行为的改善、复诊及牙周洁治等口腔卫生护理行为和口腔专业护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种植义齿修复后的口腔卫生护理行为有促进作用,能增强患者口腔卫生保健意识,强化口腔清洁行为,提高种植义齿患者的复诊率.  相似文献   

7.
丁会莲  赵玉玲  陈瑞 《甘肃科技》2022,(18):120-123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性化延续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病区2018年6月—2019年6月经治的10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专科指导,出院时责任护士给予出院宣教和纸质版出院指导,评估周期为: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自制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实验组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健康教育和专科指导的基础上邀请患者加入糖尿病延续护理群,实施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评估周期为: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对2组患者认知、行为状况等进行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方式、血糖达标率和按时复诊依从性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2组患者随访评估比较统计学差异确切(P<0.05)。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延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水平、合理用药依从性、合理饮食依从性、健康生活方式依从性、血糖达标率和按时复诊依从性,减少和预防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动疗法依从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出院后接受每月一次的电话回访。连续6个月,全部病人首次发病,进行运动疗法相关知识教育,每3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运动疗法依从性达标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明显优于不能达标的患者(P〈0.05)。结论有效的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对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出院指导卡在老年病人中的使用,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自护能力,同时也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和感情.方法:在对病人做好院内健康教育的前提下,为出院病人制作出院指导卡,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科内联系电话,护理责任组长、护士长姓名.结果:在使用出院指导卡后3个月对病人进行调查,普遍认为很实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出院指导卡的应用培养了病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出院指导卡在老年病人中的使用,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和自护能力,同时也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和感情。方法:在对病人做好院内健康教育的前提下,为出院病人制作出院指导卡,内容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科内联系电话,护理责任组长、护士长姓名。结果:在使用出院指导卡后3个月对病人进行调查,普遍认为很实用,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出院指导卡的应用培养了病人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科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任秀芹  薛桂芝 《科技信息》2012,(36):I0227-I0227
目的:总结护士对保留气管套管患者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的经验体会。方法:对全科保留气管套管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电话随访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血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1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且出院后的糖尿病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出院后实施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干预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糖尿病院后健康监测管理系统开展延续护理。随访1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血糖干预效果。结果: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干预组在疾病知识习得、饮食控制、遵医用药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 <0. 05)。出院随访12个月内,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出院随访12个月末,干预组患者对院外血糖监测管理的满意度为98. 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院外血糖监测管理的满意度81. 05%(P <0. 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延续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有益于院外血糖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院外血糖监测管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58例髋关节置换病人,从术前的心理疏导、全身的护理评价、充分的术前准备至术后的一般护理、并发症防治的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给予全程的护理干预.随访1~2年,假体松动1例,57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护理工作展示出广阔的空间。在洋为中用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怎样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播种、收获是当前护理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科自1997年3月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针对妇产科病人生理、病理与需求特点,将健康教育作为护士的主要职责来抓,使原来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及反馈评价的出院宣教,转变为能促进病人自我保健,预防并发症,降低再住院率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一、健康知识传播活动方法、手段1.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是运用护理程序,通过评估,确定教育项目,制订教育计…  相似文献   

15.
冯华玉 《遵义科技》2003,31(2):60-61
青光眼是常见致盲眼病之一,本文分析总结了46例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宣教,宣教内容注重病因、预防、治疗、护理等,认为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基础上做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能有效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分析脑卒中患者中开展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选取脑卒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接受电话随访,45例实验组患者则接受家庭延伸康复护理。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观察比较。与出院时相比,两组出院后半年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ESCA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出院后半年相比,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ESCA评分、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再次入院率为2.2%,便秘发生率为6.7%,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1%,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2%,压疮发生率为8.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20.0%、33.3%、35.6%、62.2%(P0.05)。为脑卒中提供家庭延续康复护理,不仅能改善其日常活动能力和自护能力,促进恢复神经功能,而且还能让并发症减少,让再次入院率降低。  相似文献   

17.
探讨护理措施在保证超声内镜(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入双蘑菇头金属覆膜支架内引流术的顺利进行,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的护理。以1例符合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囊肿穿刺内引流适应证的病人为例阐述预防性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指导、物品器械准备、病人准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默契细心的手术配合,做好无菌操作技术。术后加强病情监测,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做好饮食护理和用药指导及出院健康宣教,并告知病人定期随访。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等胰腺假性囊肿囊液完全消失之后,复查随访了4个月后囊肿无复发迹象。针对于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治疗的病人采取预防性护理方法,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及术中的默契娴熟的配合和密切监护,术后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一个关键环节[1],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分析出院后电话随访对酒精依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选取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84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出院后行电话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酒精依赖评分、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结果:两组干预后酒精依赖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饮酒频率、合理饮食、定量运动、心理状态等方面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率95.24%,远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出院后电话随访可改善酒精依赖患者的依赖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遵医率,值得在临床干预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在肺静脉隔离前后联合使用三磷酸腺苷(ATP)+异丙(去甲)肾上腺素(ISP)对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情况以及消融非肺静脉触发灶后的临床疗效。创新要点:发现肺静脉电学隔离前肺静脉在触发房颤方面起主要作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显著降低了肺静脉的放电情况,却同时增强了肺静脉以外的部位触发房颤的能力。研究方法:选择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药物治疗无效,发作时症状明显的8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于肺静脉隔离前后通过静脉给予ATP(20 mg)+ISP(20μg/min)诱发房颤。诱发出房颤的起始部分被标记和记录(诱发过程详见图2)。术后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不少于3个月,控制INR值2~3;术后3个月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及当病人有心悸等症状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病人随访。重要结论:ATP+ISP可以有效诱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非肺静脉触发灶,特别是在环肺静脉隔离以后。术中对非肺静脉触发灶进行消融可能使病人获益,虽然在本研究中随访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驾驭"五驾马车"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11月在南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5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原因,针对个体特点进行健康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行为的合理干预。结果:患者出院5个月后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6.0%上升到96.0%,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百分率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五驾马车"式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提高病人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改变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