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尾矿砂在结构和环境可持续方面的特点。试验需要试配强度等级为C30、C40及C50三个强度标号的铁尾矿砂混凝土。通过强度等级公式确定不同水胶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标号。对比C40的尾矿砂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探讨铁尾矿砂完全替代天然砂用于配制混凝土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水胶比的铁尾矿砂混凝土试块和普通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相近,为实验室配制尾矿砂混凝土提供研究依据。在有掺合料配制混凝土的前提下,建议对试配混凝土强度等级对应的三个水胶比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平板法试验研究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多,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少,而且水胶比较低,常掺有其它掺合料,因此若处理不妥易出现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本文在圆环法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平板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发生在早期,因此在早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控制裂缝的措施;在低水胶比的情况下,水胶比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水胶比越小,开裂越严重;掺入粉煤灰对混凝土抗裂有所改善,但是其掺量对抗裂的影响并不是呈定向规律,而是存在着最优掺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部地区严酷环境条件,制备了214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并研究了水胶比、水泥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养护龄期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配制强度等级C40以上的混凝土,其W/B必须小于0.4;W/B=0.4时,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00kg/m^3;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及掺量的变化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强度的影响很大;随养护龄期增长,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在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适合青藏高原的环境特征并满足工程要求的C80高强混凝土最佳配合比,采用当地硅酸盐水泥、不同的水胶比、掺合料及高效减水剂等配制C80高强混凝土,通过试验室内对比试验,在同一水胶比的情况下,分析不同掺合料用量及养护龄期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掺合料最佳掺量比。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硅粉的掺量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很大,当比例为16.1∶7.1时,混凝土的强度最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的增长呈非线性增长,并且曲线在早期增长较快,之后增长速率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5.
吴志兴 《广东科技》2006,(7):123-124
我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即开始研制高强混凝土,并已试点应用在一些预制构件中。那时的高强混凝土为干硬混凝土,密实成型时需强力振捣,故推广比较困难。在80年代后期,高强混凝土已在现浇工程中采用,强度等级相当于C60或600号。C80及C80以上等级的高强混凝土,目前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而有些城市正酝酿在工程中使用C80级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和沙漠砂替代率对不同龄期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在正交试验基础上,保持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砂率不变,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研究不同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沙漠砂替代中砂配制高强混凝土是可行的;综合考虑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中沙漠砂替代率对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沙漠砂高强混凝土中沙漠砂的最佳替代率20%。  相似文献   

7.
基于C50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要求,采用萘系高效减水剂,研究了水胶比和砂率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出C5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并对优化了的C50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形性能以及抗渗、抗碳化、抗冻等耐久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粉煤灰掺量 11% ,硅灰掺量 9% ,砂率为 40 %时的水泥混凝土的水胶比 (W /B)对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 ,在W/B =0 .2 1~ 0 .2 9的范围内 ,强度与W/B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而劈拉强度 ,轴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则呈正相关关系。微观结构检测显示 ,与普通混凝土的水泥石结构不同 ,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石结构较为致密 ,水泥石主要由C -S -H凝胶构成 ,凝胶体中孔隙很少 ,且孔隙中由规则分布的Aft晶簇充满 ,还有一种晶须镶嵌于凝胶体中 ,起“加筋”作用。  相似文献   

9.
超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武汉地区的原材料及通用的工艺方法,研制成功了可实施的大流动性超高强混凝土;以优化后的超高强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研究水泥等级、胶凝材料用量、掺合料种类、水胶比、减水剂用量、减水剂品种、粗骨料最大粒径、砂率、养护龄期等配合比参数对100—140加Pa超高强混凝土强度及流动性的影响,为推广强度极高,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良好的超高强混凝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扩展混凝土矿物掺加料的种类和掺量,优化配比了双掺陶瓷砖抛光废粉及粗粉煤灰混凝土(PFC),矿物总掺量为0~60%.对比分析了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减水剂用量等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获得了不同混凝土的3d、7d及28d强度.研究表明,优化配比下,不同掺量的复掺矿物混凝土(PFC),均可达到预期的工作性控制目标.50%掺量时,各龄期强度可较普通混凝土提高50%左右;60%掺量时,类似工作性的混凝土可降低水泥用量24%以上,研究可为陶瓷抛光废粉和粗粉煤灰用于混凝土提供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有重点保证其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水胶比低于0.4或至多不超过0.45),选用优质原材料,由传统的水泥、砂、石、水等四组分改变为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后的六组分,水泥用量减少,用水量降低。高速铁路工程一般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速铁路作为一个带状结构,跨区域多,环境变化大,混凝土可能处于多种环境叠加的范围内,混凝土配比设计前需进行现场调查,根据不同的环境等级进行评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  相似文献   

12.
高强混凝土立方体强度变异系数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给变异系数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规范所给变异系数偏大且过于粗略;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的背景材料和清华大学叶列平等人的建议的基础上计算出了C50~C80级高强混凝土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结果存在的局部不合理进行了调整,并把调整后的结果和规范GB50010—2002所给变异系数以及几个工程实例的统计参数进行了比较,发现调整后的结果与工程实际统计数据比较接近,用于高强混凝土结构可靠度分析、高强混凝土某些强度指标的确定以及施工过程中高强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的确定时,比规范GB50010—2002所给变异系数要更适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C50~C100的高强混凝土(HSC)制备试验,采用后退分析方法,对HSC的配合比及强度和坍落度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水胶比是影响HSC强度和坍落度的最主要因素.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HSC的坍落度模型和强度模型,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发现,强度模型的理论计算值误差在10%左右,对于工程实践具有比较高的精度;坍落度模型误差偏大,可供定性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高强混凝土由于水泥自缩、湿涨造成的脆性大、抗拉强度低,特别是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不及普通混凝土的特点,本以掺入短碳纤维为突破口,选取水胶比、砂率、短碳纤维的体积比、高效减水剂掺量四个因素作为变量,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用SPSS软件对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而得到回归方程,用MATLAB进行优化处理,进而求出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短碳纤维的加入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脆性,劈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比由原来的1/10~1/15增大到1/6~1/8,且拌合物的保水性、粘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最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短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并从基理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骨料和配合比对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选出高强混凝土的最优制备方案。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建立了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水泥混凝土中掺加玻璃纤维起到加筋作用,强度增大;随着水泥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的进行,产生的钙矾石充满剩余孔隙,使混凝土内部结构更加密实,抗压强度提升显著;建立的损伤本构模型与试验曲线的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高强混凝土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六组分技术路线和当地材料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可能性及其可靠性,并就水胶比(W/B)、净浆骨比(S/A)、砂率(Sa)等因素对强度的影响规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正交试验,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砂率和沙漠砂替代率对沙漠砂混凝土7 d、28 d、56 d抗压强度和28 d劈裂拉伸强度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沙漠砂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研究结果表明:用沙漠砂替代中砂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综合考虑沙漠砂混凝土7 d、28 d、56 d抗压强度和28 d劈裂拉伸强度,沙漠砂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4、粉煤灰掺量10%、砂率30%、沙漠砂取代率30%,为沙漠砂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评价了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硅灰或磨细矿渣-硅灰的不同组合时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在水胶比0.28~0.33、总胶凝材料用量500~550kg/m3下,采用这两种矿物掺和料组合替代30%~50%的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大多为85~100MPa,28d劈拉强度大多为5.5~6.5MPa,并具有高工作性和很低的氯离子渗透性;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快,而且后期强度持续增长。含粉煤灰-硅灰或矿渣-硅灰的不同组合的混凝土的劈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比值为0.063~0.066。不存在一个对于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都是最佳的掺和料组合。  相似文献   

19.
配制C100高强混凝土,分别浇筑成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块和特制的黏结试块.对立方体试块和黏结试块进行200,300,400,500,600℃的高温试验,测量不同温度经历下高强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和基于损伤的黏结强度,并分析横压力与黏结强度的关系.对高温后高强混凝土的表观特征和带肋钢筋与高强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退化机理进行研究,为火灾后高强混凝土结构鉴定及加固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永庆 《科技资讯》2009,(12):50-50
由于工程建设的范围与规模不断扩大,要求混凝土具有高强、高体积稳定性、高弹性模量、高密实度、低渗透性、耐化学腐蚀性及高耐久性并具有高工作性等特性。因此,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对C50-C80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和工程应用已经逐步展开了。本次以某城市广场地下室柱C60混凝土为工程实例,该楼层地上为二十二层,地下室两层,转换层以下的塔楼柱均为C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