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历史唯物主义在教学中的运用。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或影响者其它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中外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革命、起义、改革,都是由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而引起的。如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  相似文献   

2.
一、人民教师的作用和任务作为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由于生产的需要,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相当丰富的生产经验,以及为了进行生产和青年一代为适应和维持一定生产关系而必须掌握的一定的思想、观点和社会行为规范,需要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青工作人员来向青年一代传授。同时,也由于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在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上的科学表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从马克思到列宁都十分强调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阐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社会这个巨大系统是由许多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或分系统,如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生产方式系统、上层建筑系统和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等等构成的。其中生产力系统是社会的基础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去考察生产力,或许能比较科学地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看清它的内部联系和反馈过程,指明哪些东西属于生产力的哪个层次。 生产力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主要是通过劳动,而劳动必须有若干条件,按马克思的意见就是:…  相似文献   

7.
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人民赋予教师崇高而光荣的称号。自人类有教育以来,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传授着人类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才,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自古以来教师就受到人们的崇敬。当然,教师的劳动,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真正  相似文献   

8.
巩飞 《科技信息》2012,(9):61-62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目标。1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1.1历史唯物史观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描述,揭发了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本质、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社会、生态社会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和发  相似文献   

9.
房屋与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与发展资料。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一直是各社会形态关注的中心问题。住宅从“构木为巢”到高楼大厦,土地从“予取予求”到证券化经营,其历史演进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变迁,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变化。然而我国的房地产业将如何发展,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由于历史传统的种种原因,往往教人们所忽视,甚至有意无意地被割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二者之间,生产力是最活跃的。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往往只注重生产关系的调整,而忽视生产力的活跃性和生产力的发展。科技工作也常常被误认为是一项软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站在科学的高度,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理论,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辉煌前成就。新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3月19目第五届人大记者招待会上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我们有决心把科教兴国的方针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1.
普列汉诺夫把马克思的地理环境理论具体化为地理环境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社会起作用,这被认为是对马克思的发展,但他们的思想在四个方面存在差异:一是人与环境的相关点,马克思认为是生产-劳动,普氏认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是人与环境关系如何变动,马克思用“相互作用”论,普氏用“可变的量”,三是自然向人的逻辑过渡,马克思指出自然与人的本质统一,普氏说明地理环境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四是人自然矛盾的解决,马克思导向了人的自由和人类解放,普氏却在原地兜圈,其政治上的保守性窒息了理论上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师专的历史教师,不仅担负着文明成果的传递重任,而且还承担着培养闽西新一代教育人才的重任。利用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四有”人才的一个重要途经。下面谈谈结合历史专业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世界史的发展过程,增强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世界历史虽然跨度大,范围广,其中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拔开历史迷雾,归根到底,各种历史事件的本质不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所以,不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无法弄清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3.
周银珍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67-669,680
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不仅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离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劳动每向前发展一步都会提出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促进科学发展。同时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必将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而伦理关系则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因此,生产科学和伦理产生于劳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上,他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理论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规律的揭示,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宣告了资本主义社会也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剩余价值这一伟大的发现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两大发现正式宣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道路以及人类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5.
交往活动是人类基于生产实践活动而伴随的另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历史交往作为一个历史哲学概念,指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各领域、全过程,并产生了各种各样后果的人类社会性行为。历史交往对史前人类的进化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语言的发展和心智的形成以及地域文化和国家的起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交往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史前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入,已有所收获,但是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看法。本文出于探索真理,促进四化,拟先就经济学界有关论述作些分析,然后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以就正于经济学界同仁,并希收抛砖引玉之效。人类要生存,就得要生产,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为了进行生产,就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然后才能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去征服并改造自然,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能起反作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适应到不适应,引起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本文对“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进行了深入阐述。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我党有力量的根本原因;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和基础;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集中而鲜明地回答了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保持并不断发展先进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支配下产生的,又是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现代生产力不高的中下等国家首先建立起来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它的巩固和发展更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有与自己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自己的物质基础的,只有能保证比资本主义有更高的生产率,更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生产力、才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好比一座高楼大厦,没有坚固的基础是建立不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就应该把建立社会主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因为,社会化大生产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物质前提,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先进媒体和技术引发了教育变革,教育变革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化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网络化的生产关系,数字化的生产力”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信息技术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也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生产方式是技术生产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统一。反映劳动过程技术条件的方面,即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可称为技术生产方式;反映劳动过程社会条件的方面,即劳动的社会组织形式,可称为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通过生产方式这个中介来实现的,即生产力决定技术生产方式,技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