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特征及利用现状 ,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进行长沙市土地利用分类解译,利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土地利用动态度指标对1994—2018年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沙市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建设用地持续增加,2009—2013年增长最为显著。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呈显著线性相关,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减少。  相似文献   

3.
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口市土地利用数据资料,以海口市近7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有关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土地利用转化的速度以及发展的趋势.找出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并对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对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海口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外资的引入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交通用地的增加和社会经济活动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庆市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沙漠化是大庆市土地退化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本文采用“3S”一体化技术,对大庆地区1988年~2001年的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状况做了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庆地区沙化土地的成因做了初步探讨,指出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对土地利用程度的加剧是现代土地沙漠化产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城市郊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结合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特点,建立了城郊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开封市郊区为例对土地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据此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土地资源普遍遭受到了不合理的利用。作为能源型城市的河南省平顶山市在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使用GIS技术对平顶山市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平顶山市在土地持续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河池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在实地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河池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土地资源潜力,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多指标动态评价方法,对2007—2016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动态评价;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集聚性特征,土地利用效益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青岛和济南两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年度间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是影响土地利用效益总体水平的重要原因。协调发展度显示,处于轻度失调区的城市数量最多,其次是协调发展和初级协调区,滞后失调区城市数量最少,土地利用社会效益低是导致土地利用效益协调性差的主要原因。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度低,影响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动态评价方法更好地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区域土地利用效益的总体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镇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以大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方面进行分析,利用了历年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几种模型:(1)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2)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模型(3)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型,对大庆市土地动态变化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城镇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从信息论的信息熵原理可知,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通过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计算,可以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为小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南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城镇土地利用历史悠久,历经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城镇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如用地规模不大、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不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使用制度不适应、土地管理机制不完善和投资项目管理失控,为优化湖南城镇土地利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加强规划工作;实行土地综合开发;强化土地管理。  相似文献   

12.
桂中平原以耕地利用为主,是广西重要的粮食、甘蔗生产区。本文以来宾县为例分析了该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和制约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 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14.
<正> 四、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荷兰农业的成功,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十分注重科学有序地利用国土资源,实行农业的高度集约化经营。荷兰又称“低洼之国”,土地资源极为珍贵,为了科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该国先后通过了4个土地开发方案,具体规定了土地开发的法律程序和监督机制,有效地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协调度方面对济南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5年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粗放利用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中度集约水平,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2015年济南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各不相同,集约水平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依次降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间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协调度水平阶段划分看,2000—2006年为较高协调水平,2007—2014年处于高协调水平,2015年下降到较高协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动力.最后基于济南市各区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今后应因区制宜、因县制宜、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本文分析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最小方差法在甘肃省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200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最小方差法,在全面分析了甘肃省81个县(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对甘肃省土地利用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可划分为陇东黄土高原、陇中黄土丘陵、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和河西走廊5大土地利用区,这不仅揭示了甘肃省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而且也为全省的农业区划和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揭 色市的土地利用特点,研究了世纪百色市土地利用的趋势和土地利用目标,并提出了跨世纪的土地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潜力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指出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潜力,并就如何推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绥芬河市土地的合理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明晰低碳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不但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而且对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可持续利用及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我国30个省市为例,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HR协调度模型剖析了2007,2011,2014和2017年4个研究时点我国低碳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系统协调度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省市低碳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一定异质性,总体上随时间变化大致处于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级递减趋势;(2)各省市低碳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协调度普遍偏低,且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影响各省市低碳理念下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差异显著,其中土地利用碳结构系数、地均财政收入为首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