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三羟甲基乙烷CH3—C(CH2OH)3(PG)和新成二醇(CH3)2C(CH2OH)2(NPG)二元系的混合物的贮热性能.结果表明,对于PG浓度为40%~50%,大多数物质有唯一的明显峰出现;对于混合物PG/NPG和中间浓度,峰是宽广的.对于低温转变△H值仅依赖于PG/NPG中NPG的浓度.将二种多元醇混合时,转变温度降低,这表明:三羟甲基乙烷CH3—C(CH2OH)3(PG),新戊二醇(CH3)2C(CH2OH)2(NPG)和它们的混合物,适用于低温(40~90℃)贮热.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对多元醇三羟甲基乙烷(PG)、三羟甲基甲胺(TAM)及其二元体系的固-固相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区间内,变温红外光谱图中伸缩吸收峰的位置、强度、形状均发生了突跃现象,并由此可以验证多元醇及其二元体系固-固相变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在4000~450cm^-1波段范围内测定了三羟甲基胺(TAM)在20~140℃的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在130~135℃区间内,TAM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形状、强度均发生较大变化,该温度区间与TAM的固-固相变温度134.73℃相对应。研究结果可以验证TAM的固-固相变相理。 相似文献
6.
7.
NPG/TAM二元体系固-固相变贮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AM)和新戊二醇(NPG)二元体系的贮热性能.并探讨了热焓随浓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羟甲基丙烷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三羟甲基丙烷的性质,用途和市场前景。并对现有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使产品收率从75% 提高到90% ,并且避免了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与油酸(OA)为原料,以固体非酸性氧化物为催化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出了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OE)。研究了其合成工艺条件及后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合成工艺条件和后处理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羟甲基-双(二茂铁基)丙烷的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二茂铁丙烷通过Vilsmeier反应得到了一元和二元的甲酰基-双(二茂铁)丙烷.并通过正交实验法获得了较好的产率(一元醛产率约70%~75%)和转化率(80%~86%).一元和二元的甲酰基-双(二茂铁)丙烷经KBH4/CH3CH2OH还原得到了两个新的化合物,即一元和二元的羟甲基-双(二茂铁)丙烷.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各种增稠剂的试验研究,选出白炭黑、凹凸棒土、水溶性聚合物CA—5三种增稠剂,可有效的防止相变储热材料分层。其中以水溶性聚合物CA—5效果最好,经热循环1500次后储热能力仅衰减27.16%。 相似文献
13.
四氯合锰(Ⅱ)、四氯合钴(Ⅱ)酸正十烷铵固-固相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氯合锰(Ⅱ)酸正十烷铵(C10Mn)和四氯合钴(Ⅱ)酸正十烷铵(C10Co)两种物质,进行了元素分析,并用DSC,IR对它们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一个固-固相变,且有较高的焓变值和熵变值(△H=35~40kJ·mol-1,△S=110~120J·mol-1·K-1),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化学稳定性,因此,C10Mn,C10Co可作为贮热物质. 相似文献
14.
相变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变储热技术是利用低品位能源,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就近年来国内外适合于建筑用相变材料的选择,相变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的结合技术及其储能性能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提出了本领域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NPG分子比为0.854的NPG/PE二元体系的热稳定性及贮热应用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后一种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