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条约"签署20年来,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提出,两国相互尊重对方根据本国国情所选择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道路,为双边合作的深化和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巩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9月7日{(又称“中俄尼布趁议界条约”、“黑龙江界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中俄布连斯奇界约1727年8月31日{中俄阿巴哈依图界约1727年10月23日!(“中俄布连斯奇界约”第一个子约。);中俄色楞颇界约一727年一l月7日{(“中俄布连斯奇界约”第二个子约。);中俄恰克图界约1727年10月21日 中俄竣浑条约1558年5月25日(即“中俄硬浑和约”。)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一3日i中俄北京条约1560年xl月14日;(即“中俄北京续增条约”。) 中俄勘分东界约记1861年6月28日(又称“黑龙江定;界记文”。“中俄北京条约”第一个子约。…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这是中俄关系的里程碑,更是新起点。2001年7月,中俄在全面总结两国关系历史发展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签署了这份双边关系史中的重要文件。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国家关系,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年来,中俄不断将两国关系提高到崭新水平,两国间的合作领域日益广泛,内容也日益丰富。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给中俄两国都带来巨大挑战。中俄关系的发展证明了两国发展关系不是权宜之计,中俄合作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中俄已商定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围绕庆祝该条约签署20周年这一主线,推动新时代中俄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27个字表述与俄罗斯的关系与俄罗斯的关系,在中国与各大国关系中是最稳定的和内容最丰富的关系.2011年,中俄关系在保持持续发展势头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内涵.也就是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面的定语增加了,它的内容丰富了,这就是一个新的变化.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也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在这一年里,中俄规划一下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就显得顺理成章.在条约签署十周年的时候,中俄两国对未来做了一个明确的判断:“条约签署后的第二个十年为中俄关系进一步大发展开辟了新机遇”,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的,中俄两国应该抓住新机遇,将两国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正6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两国元首宣布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普京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指出,我们即将迎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的世代友好理念符合两国根本利益,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今天的中俄关系成熟、稳定、坚固,经得起任何国际风云变幻考验。  相似文献   

6.
正6月28日,中俄两国元首举行视频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充分肯定20年来中俄关系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布决定《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并强调将全面总结两国关系始终航向不偏、动力不减的成功经验,对各领域合作新目标、新任务作出顶层设计,为中俄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条约延期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因为它为当前日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注入了和平与稳定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是中俄国家元首和人民在深刻总结两国交往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放眼世界格局,立足各自长远发展利益签署的一份重要历史文件,其中确定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等发展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外交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是20年来中俄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外交动态     
中俄两国元首理互致新年贺电 中俄两国总理互致新年贺电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新年贺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普京总统和俄罗斯人民致以诚挚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习近平指出.202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我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条约》延期.秉持"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引领双边关系蓬勃发展。双方坚持"四个相互坚定支持"共识.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双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全方位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将迎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下简称"条约")签署2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尽管这不平凡的2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却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俄关系经历了全面升级,实现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正> 一、中国痛失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教训 1858和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瑗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沙俄强占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19世纪帝国主义霸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一次,也是帝国主义霸占中国领土最容易的一次。沙俄吞并如此大片土地,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这与清政府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普京担任总统的八年里,中俄两国在2001年共同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和其他双边及多边法律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军事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中俄关系的快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康熙帝一贯奉行和平的外交原则,诚恳解决中俄边境争端。在谈判持续十余年毫无进展的情况下,转而组编"新满洲",永戍黑龙江,建立巩固的东北边防。两次雅克萨之战,取得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以国际公法形式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相似文献   

13.
对条约的辩论反映出人们对转让国家主权的担心。丹麦公民投票否决条约使欧洲联合进程复杂化。去年年底,欧共体12国首脑聚会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新里程碑"的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以下简称马城条约)。按照规定,这两个条约还需经过各国议会批准明年1月1日方可生效  相似文献   

14.
马皓玥 《科技信息》2012,(30):190-190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都会产生不同的饮食观念,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和俄罗斯的饮食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饮"与"食"两方面着手,对中俄两国饮食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中俄两民族在性格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正中俄两国国土毗邻,两国友谊源远流长。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中俄科技与创新浦俄国际论坛在上交会俄罗斯馆成功召开,该论坛以中俄科技成果发布为主题,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俄工业联盟集群间合作""中俄行业标准对接""中俄营商环境对接"等话题,展示了浦东新区与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的合作成果,以及俄罗斯工业建模实例和国家技术潜能。理工大学副校长阿列克  相似文献   

16.
张艳臣博士     
正俄罗斯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历来是中国跨境高等教育重要的合作对象,然而对中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的性质、动因、发展历史、特点、现状、水平提升等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对相关国际组织制定的有关跨境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则与归档,中俄双方发展跨境高等教育的战略、政策与学历互认等,还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跨境高等教育合作路径选择研究"(BDA180033)(2018年7月-2020年12月),依托毗邻俄罗斯的地域优势,构建中俄跨境高等教育的理论体系,分析中俄跨境高等教育的概念与种类、产生与  相似文献   

17.
公元1689年9月7日(清康熙28年7月24日)清政府首席代表索额图与俄国全权大臣戈洛文在尼布楚(今苏联涅尔琴斯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第一个界约,也是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标志着清廷正式外交的开始,因而可以说索额图是满清的第一位正式外交官。索额图,清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是清初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又系康熙皇后的叔父,初任康熙的侍卫,后又任吏部侍郎,曾协助康熙从权臣鳌拜手中夺取政权,历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议政大臣,颇受清廷的重用。早在明末清初,沙俄的势力就已开始向我国黑龙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是中国谋求对外深化开放、合作发展的战略重点。作为中国周边地缘大国,俄罗斯的决策对于这一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后乌克兰危机时期的俄罗斯发展面临重重困境,加入"一带一路"战略框架、谋求与中方合作也是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机遇。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分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双方合作契机与挑战、探寻合作新模式,尝试为中俄合作发展提供对策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是中俄两国政府批准设立、两国企业联合创建的国内第一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中俄科技合作园,自成立以来,坚持"按市场经济机制运作,发挥中俄对口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开展互惠互利的合作,达到双赢目的"的办园宗旨,不断推进合作园建设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国家级中外科技合作园区,成为目前国内中俄科技合作园最为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正1987年12月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里根在白宫签署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以下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在其生效后三年内,双方将销毁从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中导条约》的签署有着显著的时代意义,被后人誉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军控协议"。条约签署之时,苏联与美国及西方关系走向缓和,双方在军控方面的合作正处在"蜜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