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6月4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球疫苗峰会视频会议上发表致辞。李克强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经过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努力,已经有效控制了疫情。但疫情并未结束。各国人民健康安全休戚相关,没有一国可以独善其身。在前不久举行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建议和举措。中国将继续为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  相似文献   

2.
田原 《世界知识》2021,(1):28-29
2020年12月6日,由中国生产的120万支新冠疫苗运抵印尼首都雅加达。虽然尚须等待印尼食品和药品监管总署批准方能正式启用,但这批中国疫苗的到来,有望使印尼成为最早使用疫苗的国家之一。当前,印尼全国感染人数超过65万人,抗疫形势严峻。12月18日,印尼总统佐科郑重表示,一旦中国疫苗获批启用,他将第一个接种,以此提振国人的抗疫士气。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转移国内民众视线,美国特朗普政府在"甩锅"中国的同时,也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而对世卫组织的攻击同样是"意在中国"。美国曾和世卫一道称赞中国抗疫  相似文献   

4.
舆论     
正环球网#美专家称不保证疫苗有效#或会导致病毒更强据环球网报道,有美国抗疫队长之称的专家安东尼·福奇在疫情听证会上表态:"不能保证(新冠病毒)疫苗真的会有效。"福奇说,流行病学家的另一个担忧是,疫苗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14,(11):14-25
姚桂梅:中国跟非洲的经贸交往一直是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上,要真正达到巨利共赢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三个多大,但是中国的GDP相当于非洲的的四倍多(中国是9万亿美元,整个非洲才2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跟每一个非洲国家都讲互利共赢,那就会像一个大胖子跟一个小瘦子谈共赢一样,失力过于悬殊,做大互利共赢不太现实。李总理在非盟总部演讲时提出要“打造中非全面合作的升级版”,从理念上提出中非要共促“包容性增长”。就是说不仅中国要包容性增长,非洲也要包容性增长,中非关系也要包容性发展。我觉得,未来的中非关系要超越“共赢”达个基本层次。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在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要“多给少取”,更多地担负起大国的责任。我们总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但这种说法正在非洲遭受挑战,因为一些非洲国家已不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6.
外交动态     
正习近平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6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面对疫情,中非相互声援、并肩战斗,中非更加团结,友好互信更加巩固。中方珍视中非传统友谊,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方加强中非团结合作的决心绝不会动摇。中方将继续全力支持非洲抗疫行动。  相似文献   

7.
<正>1、"高科新"企业积极作为,展现科技防疫硬实力此次"新冠"疫情下,国家高新区充分发挥大批科技型企业和新业态企业集聚优势,组织、引导各类企业发挥所长,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高新力量。科技战疫,创新成果助力疫情防控。国家高新区充分发挥生物医药创新企业聚集优势,积极推动病毒检测、疫苗、药品等疫情防治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一批抗疫医药新产品陆续面世,成为强有力的抗疫"武器",有力地推动了疫情防治,充分展示了国家高新区的"硬实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后,中非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出现了空前发展的局面。中国逐渐成为影响非洲事务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被誉为非洲人"全天候"的朋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力量在非洲之崛起不仅有利于中国国家的自身利益,更是一种国家身份的战略布局。这是中非共同营造长期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正未来可期,在《实施意见》的推动下,上海将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高度。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上海科技力量为抗疫防控的"保护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在临床诊治、医疗器械与诊断试剂、药物及疫苗、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学抗疫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疫为世界抗疫作出了贡献。首先,中国采用了群众路线、矛盾分析、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取得了好的抗疫效果,为世界抗疫提供了方法借鉴;其次,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提振了世界抗疫的信心;再次,中国在抗疫过程中极力倡导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最后,中国率先打赢了疫情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消减了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已持续数月的新冠疫情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既有冲击,也带来机遇。而随着新冠疫情在美国的不断扩散,美国政府为了掩盖其抗疫失误,指责和污名化中国,导致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力度。四个方面的机遇。一是有助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增强。随着新冠疫情不  相似文献   

12.
正新冠肺炎疫苗一时难以面世,特效药物研发同样风险高周期长。因此从现有药物中找到有疗效的"潜在药物",成为暂时的惟一选项。今年2月,中国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抗疫实践中,发现一款有20多年历史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法匹拉韦(日本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相似文献   

13.
外交小灵通     
正【习近平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互致信函】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互致信函,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两国关系和抗疫等领域合作交换意见。习近平强调,总统先生就任以来,我们通电话并多次互致信函,就深化中阿关系、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中阿两国人民面对疫情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两国传统友谊在抗疫斗争中得到升华。中方愿同阿方加强疫苗研发和使用合作,继续为阿方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李自国:在抗疫过程中,中俄守望相助,坚持多边主义,力推国际合作,而"守望相助"正是对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的最典型描述。在中国向国际社会率先报告疫情后,俄是首批向中国提供援助物资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向中国派出援助医疗队的国家。普京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来说,非洲曾经是牵引我们重回国际舞台的朋友,现在更是新世纪共同发展前进的"新型战略伙伴".近几年来,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国家级媒体,也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大步走进非洲大陆,引起了国际各界的关注和评议.  相似文献   

16.
给非洲外交官学习班讲当代中国外交时,一位来自西部非洲的学员情绪激昂地问我:在讲座中您言必称美国,为什么不提"第三世界"?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我回答说:首先,中国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中国的外交是弹性的全方位外交。其次,"第三世界"的提法已经不准确,现在多说发展中国家。再次,中国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一个全球治理的角度,而不仅仅是能源战略的角度。看着他迷惘的样子,我突然感觉到中国在亚非拉国家人士心目中的地位是我们不曾认真思考过的。一位学员甚至直截了当地跟我说,他们愿意跟中国走。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差不多10年前,从加拿大回到北京,和一干媒体圈的朋友在星巴克谈事,一位性格活泼的女店员和我一位朋友闲谈,问"咖啡原产地是哪里,答得出你这杯我付钱",朋友说"哥伦比亚吧",被告知"错了",我这个"老非洲"接口"是埃塞俄比亚的咖法省"。这个让我赢了一杯免费咖啡的"知识点"在我那个年代的中学世界地理课本里就白纸黑字的写着,只是不怎么被考到,大约也就没什么人关注罢了。咖啡原产地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但当地的咖  相似文献   

18.
自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果。长卷漫画《中国抗疫图鉴》以图像和文字记录了中国的抗疫历程,从医生、人民到国家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的抗疫精神和形象。本文以多模态隐喻和架构理论为基础,对《图鉴》中的隐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图鉴》中图文互补,共同激活了“战争”架构、“天气”架构和“春天”架构,构建了“疫情抗击是战争”“疫情是天气”“抗疫胜利是春天”的概念隐喻;上述表层架构进一步激活了深层架构,建构了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坚强勇敢的中国医生形象,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积极乐观的中国人民形象,领导有方、人民至上、不屈不挠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在英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一位刚刚访问过中国上海和香港的外国学者对我说:"中国不能算作发展中国家,因为中国展现出的景象与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截然不同。今后中国不应当再获得国际援助。"她的这番话不禁使我想起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如果把中国比喻为一头大象的话,这位学者所触摸到的恰恰是其最发达、最特殊的"部位"。2006年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了7000美元,在中国各省(市)中位列第一,而当年中国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研究出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而这种中国"神草"却难以在非洲推广,与此同时法国24小时电视台却欲将成果归功于比利时。不久前,法国24小时电视台"观察家"栏目,播放了有关纯绿色植物青蒿在非洲治疗疟疾的节目,称赞这一神奇的植物为有效治疗疟疾的"灵药""新发明",具有"广阔前景"。众所周知,青蒿产自中国,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研究出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青蒿素类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且数十年来成功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主要是在疟疾肆虐的非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