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最近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一九八九年三月外交部召开的『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研讨会』的文章结集,是国内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的第一部专题文集,共收入文稿四十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外交活动、外交风格、外交艺术及其对新中国外交和战后国际关系的贡献作了记叙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间,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外交政策和外交基本原则已经确立,并逐步付诸实施。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决策人、指挥者和实践家。他的外交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实践证明,他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外交家,是当之无愧的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周恩来总理一贯重视外事翻译工作及翻译干部的培养,强调它是整个外交工作和外交队伍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于1959年至1968年在外交部参与过翻译培养、管理工作,对此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4.
日本石油消费的70%从中东进口,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对日本的石油进口是一个冲击。而且,海部首相被迫推迟了对中东五国的访问。日本的对中东外交因而碰到了麻烦。海部首相早已拟就的一项外交日程是,8月访问土耳其、沙特阿拉伯、阿曼、约旦和埃及。海部对这次中东之行十分重视,投注了极大的热情,把它作为继5月出访东南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周恩来早期的生活经历、旅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来源。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外交思想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而这一切主要基于在长期的革命和外交生涯中,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外交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周恩来早期的生活经历、旅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来源。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外交思想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而这一切主要基于在长期的革命和外交生涯中,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7.
<正>中东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动荡的地区,也是近年中国外交面临机遇和挑战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东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必须紧密结合中东的实际,形成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符合中东实际情况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和外交机制。首先,应从周边外交的范畴认识中东的区域重要性。如何通过解放思想、增强对中东地区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是至关中国中东外交顶层设计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东地区已从我国周边战略延伸地区调整为大周边的  相似文献   

8.
<正>此次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中国的积极斡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帮结派、激化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两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截然不同,折射出两国外交理念的深层次差别。美国,中东和平搅局者沙伊矛盾由来已久,却并非完全无解,可以说,正是美国造成了沙伊关系恶化乃至中东局势混乱。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政策,以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约旦国王侯赛因历来是国际舞台上令人注目的人物。今年以来,他或穿梭于阿拉伯国家之间,或出访几个西方大国,更是十分活跃。人们注意到,侯赛因国王最近的外交活动特点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求阿拉伯团结,加强约旦的地位,寻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途径。外电评论,约旦的外交重点已从争取约巴联合来收复西岸领土转移到从促进阿拉伯团结入手,使自己在推动中东和谈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周恩来总理诞辰93周年前夕,外交学院和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共同召开了学习《周恩来外交文选》研讨会。40多位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教授、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直接领导人和决策者,他对战后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都作过深刻的研究和论说,为我们留下了  相似文献   

11.
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91周年之际,回忆起我跟随周总理从事外交工作的情况,犹如昨日之事历历在目;思念起他老人家对我的亲切关怀和真诚教导,心潮起伏久难平息。建国初期,外交部干部很少,而且大都是从军队和地方上选调来的,不懂得外交工作怎么搞法。可以说,中国外交是在周总理亲自领导下,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方针政策,到干部培养,他抓得很具体。他是我们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我们在外交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周恩来总理。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公认的伟大的政治家,他在很多方面包括对外交问题、全球问题都提出过了不起的战略思想,但他不喜欢处理实际外交问题,所以在外交上他总是离不开周恩来。1949年~1950年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毛泽东不快的苏联之行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目的是商讨两国间的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为斯大林祝寿,重点是处理1945年国民党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月11~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东三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与阿曼进行了穿梭访问。联想到此前不久伊朗总统鲁哈尼访日、日本充当美伊之间"协调人"而频频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不难看出,安倍的中东外交走的是一条"平衡外交"之路:在美国与伊朗之间搞"平衡",既不触怒美国,也不得罪伊朗;既要照顾到伊朗面子,又要均衡顾及沙特等中东其他大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3,(17):64-65
刘彦一生未正式在外交部任职,却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外交家.他关于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旅大的提案,振臂一呼,全国响应.他研究中国外交史的著述丰富而影响深远.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受刘彦著作的影响很大,解放后曾向外交界推荐过刘彦的外交史著作.刘彦是中国近代第一代有民族意识、致力于维护民族利益的外交家和外交史学家.  相似文献   

15.
高景林 《科技信息》2012,(32):199-199
周恩来总理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用超常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当代中国和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家”。这一切,不仅是时代给他的机会,也不仅是他才智作用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决定于他那伟岸的人格。他的卓越外交活动深深地渗透着平等待人、注重礼仪、爱憎分明、谦逊好学、清廉俭朴、诚实守信等优秀人格。伟人的人格显现大国的国格。当前,钓鱼岛等问题热化,影响着我国的及展大局。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同志的外交经验,从他那伟岸人格的外交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胆略,促进外交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中东的外交一直风风火火,摆出主导中东事务的姿态。在4月11日发生的以色列和黎巴嫩的16天冲突中,美国也没少下工夫做调解,但舆论认为美国“多少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对中东外交有所失分。首先,美国的做法明显偏袒以色列,引起阿拉伯方面普遍反感。黎以冲突初期,美国听任以色列以凶猛的火力“教训”黎巴嫩真主党。当法国外长率先赴中东斡旋时,美国急匆匆抛出一个停火协议,而这个协议又是偏向以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无数中国人的记忆里都是一个令人激动和自豪的日子。而在韩叙的记忆里,这一天则显得格外不同寻常——开国大典结束后,他有幸作为新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外交使者,前往原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国驻北平总领馆,递交了毛泽东主席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公告以及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随附公函,这份文件曾被周恩来描述为“新中国的第一个外交文件”和“通过使领馆向外国政府发出的第一个照会”。当韩叙骑着自行车递交完那些文件之后,北平的街头已经灯火阑珊。他久久地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创者和第一位外交部长,其卓越的外交风范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外交档案作为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真实记录,大量记载了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字里行间既展现了他的宏才大略,又记录了其外交技巧的细腻和娴熟。日内瓦会议打破16国阵营1954年4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出席讨论朝鲜问题及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因此备受世人的关注。日内瓦会议开了两个多月,由于美国的极力阻挠,进行得异常艰苦,特别是在朝鲜问题上,与会各方经过激烈争论,最终仍没能达成任何协议…  相似文献   

19.
一个核心思想、两大支柱构成的框架和谈判方针,加上周恩来的道德力量,一并组成一个世界外交的新纪元。了解这些,是全面了解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钥匙,也是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牛新春 《世界知识》2023,(14):70-71
<正>在最近一波中东缓和潮中,阿拉伯国家表现特别抢眼,不仅弥合了内部的裂痕,而且改善了同周边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还维护了同域外大国的平衡,增强了外交自主独立性。阿拉伯国家的做法不仅使其在地区政治中左右逢源,也在全球政治中显示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在人口、资源、国家数量上享有绝对优势,但是受国内政治动荡和国家间矛盾影响,长期以来未能展示相应的整体政治影响力。特别是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叙利亚、利比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