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美国政界风波迭起的今天,舒尔茨的作为和去留格外引人注目。其人如何?他可能为里根演出一台精采的“压轴戏”吗?读者不妨看看下文。最近,关国政界吹出了一股"舒尔茨辞职"之风,此风起于保守派政治行动大会召开的年会上。共和党1988年总统竞选人之一、纽约州众议员肯普强烈指贵国务卿舒尔茨"破坏了里根的对外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1月3日艾奥瓦州的初选,使名不见经传的前阿肯色州州长、共和党人迈克尔·赫卡比一夜成名。此前,这名发誓要“用基督教拯救美国”的前浸礼会派基督教牧师虽深受基层宗教保守派人士的青睐,却不被共和党主流看好。赫卡比的异军突起是基督教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复兴?抑或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总统力推的医疗改革方案冲破重重阻力艰难通过,这不仅是奥巴马政府中民主党在与共和党斗争中的胜利,也是美国历史上自由派对保守派的胜利。其背后的理念之争和利益集团之争值得深思:民主党认为医疗保险是一项基本人权,而共和党完全反对;保险业和医药界是旧体制的最大获益者,而新体制鼓励市场竞争,同时政府的负担也大增。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美国政坛一个让人关注的现象是议长博纳辞职后腾出的议长职位长期难产,由此反映出共和党内一种向右转的政治生态。这对美国政治的未来走向将产生重要影响9月25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突然宣布将于10月底辞职,这一消息震撼了美国政坛。在博纳宣布辞职后,共和党第二号人物、现任众议院多数党领袖的凯文·麦卡锡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替博纳的人选,博纳也希望由麦卡锡来接任。但出人意料的是,在10月8日举行的众议院共和党推选议长候选人的闭门会议召开前,麦卡锡  相似文献   

5.
赵萌 《世界知识》2023,(7):54-55
<正>2023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在马里兰州举行。该会议创办于1974年,由美国保守派联盟主办,每年都吸引众多共和党活动家、立法者、捐助者参会,里根、老布什、切尼等前政要是大会常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本届会议上发表了长达90分钟的演讲。除了为2024年参加总统大选造势外,特朗普批评了拜登政府的一些政策,  相似文献   

6.
在加紧进行的美国选举中,两个竞选政党之一的共和党,已经完成了它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丑剧。7月15日,它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了戈德华特为其总统候选人。至此,今年年初即已开始的共和党内各派系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激烈争夺,暂时告一段落。戈德华特得势的背景戈德华特这次当选为共和党总统侯选人,并取得了对该党级织的控制权,不是偶然的。在共和党内部一向存在着所谓“温和派”(又称“自由派”)和“保守派”。这两派代表着不同垄断集团的利益。代表美国东部大垄断集团的“温和派”,从1940年以来在共和党内一直占优势。但两派的实力,这些年来悬殊并不太大。在1952年的竞选中,“温和派”主要是靠大肆吹捧艾森豪威尔才在总统候选人提名中把“保守派”首领塔夫脱击败。在1960年的总统候  相似文献   

7.
刁大明 《世界知识》2011,(24):28-29
金里奇的意外崛起极具讽刺性:在暴露出2012年共和党候选人青黄不接的同时,也揭示出当今共和党内不同力量整合的难度之大。然而,能否排除他重蹈覆辙、再被保守派抛弃的厄运吗?  相似文献   

8.
外刊概要     
<正>1美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未来【美】《外交事务》2014年1/2月自从奥巴马2010年3月签署"平价医疗法案"以来,该法案就成为美国政治的焦点。茶党及其共和党内的盟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阻扰该法案的机会,围绕这一法案的争议在短期内也不会尘埃落定。这部医改法案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医保体系改革,围绕改革所引发的争执不仅事关医保政策,也不单由两党"极化"所推动,而是逐渐成为自由派和保守派对美国政府大小和规  相似文献   

9.
正特朗普深深感受到了运用多种社交媒体给他带来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给他省了巨额的竞选经费,但宣传效果却相当好。美国亿万富翁、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的言论经常让人有"他是不是疯了"的观感,比如说他在去年12月7日语出惊人地呼吁美国应该"全面彻底地禁止穆斯林入境",直至政府"能够完全掌控事态发展"。他的这一言论迅速引发了一场政治风暴,遭到美国内外舆论的强烈批评。但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尽管备受争议屡遭抨击、共和党主流阶层也不太希望他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但唐纳德·特朗普却以一种让人震惊之势在民调中处于  相似文献   

10.
11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党团会议推选现任众院拨款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利文斯顿为美国第106届国会众院议长,以接替辞职的前议长全里奇。根据美国宪法,众院议长实际上是仅次于总统和副总统的第三号人物。利文斯顿,共和党保守派。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第1选区。1943年4月30日生于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下的共和党总统竞选人中有两个汤普森,一个是56岁的前威斯康星州州长汤米·汤普森,他曾担任过小布什政府的卫生部长,现在出线无望;另一个是65岁的前田纳西州联邦参议员弗雷德·汤普森,此公身高将近2米,仪表堂堂,饰演过不少严肃影视题材中的正派官员角色,他在9月5日宣布参选前,就已获得众多保守派选民支持,被誉为"里根第二"。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4月,随着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肯尼迪主动退休,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备受保守派青睐的布雷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为新的大法官。就在共和党行将走完提名程序时,媒体突然曝出卡瓦诺的性侵丑闻,使本次提名演变成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卡瓦诺的提名之战9月12日,正当卡瓦诺的提名程序顺利推进之时,主流媒体突然爆出有匿名女性指控曾遭卡瓦诺试图性侵。9月16日,《华盛顿邮报》披露指控者是斯坦福大学女教授克里斯汀·福  相似文献   

13.
正"男孩也好,女孩也好,只要来到这个世上,要么是个小自由派,要么就是小保守派。"这是吉尔伯特和沙利文歌里的一段歌词。民主党追随的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一角硬币印着他的头像;共和党追随的是罗纳德·里根,华盛顿机场的名字以他命名。他们被认为是各自政党的现代创始人,因为他们勾画了今日民  相似文献   

14.
两种战术     
纳尔逊·洛克菲勒和哈里曼争夺纽约州长的滑稽戏在美国是颇为轰动一时的。作为共和党的候选人,洛克菲勒大骂民主党人“眼光短浅,优柔寡断”;作为民主党的候选人,哈里曼把“共和党反对派”叫作“口是心非和厚颜无耻的伪君子”。两位“政治家”一来一往,在纽约的政治舞台上大摆驴象抢肉的迷魂阵,把资产阶级的轮番执政表演得煞有介事。洛克菲勒和哈里曼的对骂是美国选举中的传统手法和看家本事,谁要是不会这一套,谁就不可能在美国的两党政治中显露头角。杜鲁门本人这次并不参加竞选,可是他也得四出奔走,大骂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为民主党壮声势。艾森豪威尔还在当着总统,而且对新闻记者声明他不参加下次总统竞选,可是他也顾不得风烛残年,往返数千公里,大肆吹嘘共和党执政的功绩,把民主党骂个狗血淋头,一刀一枪地回敬杜鲁门。在美国,只要卷入政争的漩涡,就必须懂得对骂的技术,锻练对骂的本事,研究对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他的政治影响力大势已去,故而他的一贯的好斗姿态已为和解姿态所代替。他全力以赴地要将自己的保守政策当作遗产传下去,他努力为共和党争取基础群众,以期赢得大选。对外,他要实现访苏和达成新的军控协议。但是美国经济衰退在逼近,这是他最后一年的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6.
【美】《时代》2012年11月5日美国人都想获得更多的太阳能能源,但共和党的政治家们并非如此。美国的工业该何去何从?美国最近在太阳能议员团体的一次"政治集团是否强烈支持太阳能"的民意测验显示,有92%的选民(包括84%的共和党)都要求发展太阳能。在美国,对太阳能具有普遍的认同。当然在华盛顿,普遍认同的事物也会被当做党派之争的载体。一些  相似文献   

17.
近来,全球防疫形势严峻,新冠疫情在全球多地不断恶化,欧美国家成为新的疫情大暴发地,美国确诊病例数持续攀升。在此期间,美国总统、国务卿和多名共和党国会议员却在社交媒体及多个场合给新冠病毒强加地区标签,称之为"武汉病毒"或"中国新冠病毒",美国福克斯新闻等保守派媒体也与保守政客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对美国来说,最具吸引力的事件莫过于"占领华尔街"运动了.这一运动从10月发起,蔓延到全美各大城市,受到垒世界的关注,被称为"华尔街之秋".然而,对于"占领华尔街"一事,美国的政界和舆论所给出的评价是不同的,共和党、保守派更多评价其为"暴徒",而民主党行事谨慎,也并没有把这事接过来,将其转化为提升本党影响力的政治资源.实际上,从"阿拉伯之春"到"欧罗巴之夏",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本国的老百姓反对本国政府,而本国老百姓和他国老百姓之间也不团结,全球化带来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动,成为透视华尔街之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保守派由于对当代美国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与传统保守派、自由派相比,新保守派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他们曾经是自由派人士、前托洛茨基分子、左派人士,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转投保守派阵营。新保守派外交思想与自由派、传统保守派的外交理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道德与武力是其核心。新保守派是美国社会相当独特的一个政治团体。  相似文献   

20.
王波 《世界知识》2012,(3):54-55
由于不同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尽相同.同性恋在加拿大完全合法,而在墨西哥就被禁忌.在美国,同性恋运动自爆发以来,可谓一波三折.在美国两党中,共和党保守派在同性恋问题上多持反对立场,民主党内支持同性恋的比例相对较高.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在同性恋问题上继续彰显民主党的宽容政策.同性恋不再成为政治障碍,在军队里沿用多年的“不问不说”政策被废除,同性恋议题也被纳入人权议题,成为政府对外施压的外交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