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是双方关系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大年";"30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快速发展,双方率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率先建成自贸区,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始终领跑东亚区域合作。可以自豪地说,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地区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我个人认为,在中蒙两国合作中的主流是互利共赢。两国都需要通过合作发展自己。这是共识。在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蒙古,与蒙古国总统达成了共识——发展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这个关系,从03年至今已经5年多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证明了共识的正确性。睦邻互信伙伴的内涵就是政治上互信、经济上互利、文化上互鉴、安全上互助。  相似文献   

3.
正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CENTRIALITY)成为亚太国家对东盟外交的"政治正确"。2007年后,这一词汇更是被陆续写入到东盟组织及国家的官方文件中。2017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对话会,明确承诺中国将"坚定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2017年11月12日举行的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4.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0,(24):6-7
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11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习近平强调,2013年,我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7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5.
正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东盟的整体关系、中国与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板块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11国的双边关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当下,处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域的东南亚是  相似文献   

6.
正5月19日~20日,俄罗斯与东盟峰会在索契召开。这是俄罗斯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0年来的第三届峰会,东盟各国主要领导人云集于此,共同发表了《索契宣言》和"俄罗斯与东盟2016至2020年发展合作综合行动计划"。俄罗斯与东盟关系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曾经以军事和政治因素主导,今日又以经济和贸易驱动,进而成了务实合作的伙伴。东南亚:从冷战"平衡器"到亚太伙伴东南亚扼亚太要冲,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  相似文献   

7.
张洁 《世界知识》2023,(21):52-55
<正>2023年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in Southeast Asia,TAC)20周年,也是中国提出“建立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十周年。20年前,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TAC的东南亚地区以外大国,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东盟战略互信的提升,为全面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中国率先加入TAC还发挥了示范、  相似文献   

8.
<正>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和对外经贸合作的优先方向。1月7日,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东盟迎新春增合作系列活动,助力中国—东盟共同打造今后合作的"钻石十年"和升级版自贸区。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中国和东盟作为战略伙伴已经携手走过了十个年头,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过去的十年是双方合作的黄金十年,"十年树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这棵大树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新的一年来临,双方将携手开创"钻石合作新十年"。  相似文献   

9.
<正>8月6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王毅祝贺东盟成立50周年,表示中方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东盟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王毅表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  相似文献   

10.
正新冠疫情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改变了国际关系的互动方向和规则。东南亚作为经济发展十分抢眼、区域合作特色鲜明的地区,基本经受住了考验,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在疫情面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化"危"为"机",逆势而上,而且有望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提供范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疫情对东盟发展方向的影响,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11.
蒙古,在国际舞台上一向默默无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具有重要性。不久前胡锦涛主席的欧亚之行,最后一站就选择了蒙古,双方提出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使这个地处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内陆国家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地方。苏联解体和冷战终结后,蒙古放弃了长期奉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正式确立均衡发展与俄中两个邻国关系、同时发展与美日等大国关系、并立足亚太、争取欧盟的多支点全方位外交战略。从1921年“独立”到80年代末,蒙古有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之称。苏联解体后,因为得不到原先来自苏联的机器设备、零配件,蒙古…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东盟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区域。当前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仍面临着一些障碍,高等教育合作能够沟通民心、增强政治互信、积累人才和技术、拉动经贸合作,从而帮助化解合作风险,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制定适应"一带一路"新形势的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政策,需回顾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历史进程。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经历了1991年前的铺垫期、1991年至2010年的巩固期和2010年以来的拓宽期3个历史阶段,将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一以贯之。针对当前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的新形势,未来的政策既要灵活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对接东盟战略和东盟各国国情,还要保障人员流动的便利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7~23日,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被拉美各界视为奠定未来十年中国与拉美全方位合作关系的"定调之旅"。三国均为拉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其中秘鲁和智利是拉美"太平洋联盟"的成员国,该次地区一体化机制被认为是拉美最有生机、前景最为看好的区域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日本注重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因为东盟一体化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东盟利用"大国均势"外交策略在亚太地区安全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为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去年此时,在《世界知识》的年终研讨会上,我用一个"反"字总结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年度特点,意为去年的整体形势在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发展。今年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是东盟成立50周年,迈入下一个50年。另一方面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整体好转,并且从中共十八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转进到十九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因此,从较长时段来观察今年的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对于东盟成立的原因,学术界一直没有一种统一的看法.在冷战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东盟的成立既有应对外部环境威胁的考虑,又有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和巩固政权的共同利益.而这一形成过程是东盟各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周年,也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中国与东盟组织和国家正共同打造双方合作的"钻石十年"。如何顺应地区形势和彼此内部发展状态的变化,提升互利合作的水平,排除矛盾分歧的干扰,更好地实现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和融合,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思考的问题。2016年6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世界知识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一期周边外交重大问题交流活  相似文献   

18.
问:去年12月14日至16日,江泽民主席在东盟成立30周年之际前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并出席东盟9国与东亚3国、东盟9国与中国的首脑非正式会晤。这是东亚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请评价其意义和影响。答:这次东盟—中日韩(简称“9 3”)和东盟—中国(简称“9 1”)首脑非正式会晤是东亚国家与东盟历  相似文献   

19.
正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年来,双方关系不断拓展、深化,取得这样的进步实属不易。中国与东盟国家虽是近邻,也有着长期的历史交往,但二战结束后,在冷战背景下,双方的关系并不好,在许多方面,甚至处于对立状态。25年:从关系解冻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中美关系解冻,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开始改善。1974年和1975年,马来西  相似文献   

20.
时事概览     
11月28日至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老挝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了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八次东盟与中日韩(10 3)、中国与东盟(10 1)和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10 1会议上,温总理提出了“平等互信、合作共赢”这一指导双方关系长远发展的基本方针。双方发表了《落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