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昊 《世界知识》2022,(4):23-25
<正>岸田政权上台后,日本在既定对外战略路线上发起新一轮"外交攻势",重点在战略协调、防务合作层面强化"印太战略",力图使其迅速转化为新政权的"外交业绩"。巩固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岸田就任后,将推动对美外交特别是访美会见拜登作为"当务之急"。但在疫情严重的形势下,直到2022年1月21日岸田才得以与拜登进行视频会谈。日本外务省官员称会谈气氛"相当积极"。  相似文献   

2.
正9月27日,美日印澳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四国安全对话。这是2017年底美国正式出台"印太战略"以来,美日印澳四国安全对话重启后的首次外长会晤,意味着原来的司局级磋商正式被提升至部长级。四国拟于今年11月  相似文献   

3.
张洁 《世界知识》2021,(7):24-25
2021年3月12日,美日印澳“四边对话”以线上形式举行首次峰会,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菅义伟、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出席。这是“四边对话”机制创立以来举办的最高级別会晤,也是拜登就任总统后美国着力推动的结果。从会议公报看,“四边对话”作为美“印太战略”的支柱性机制,未来会以集体方式更多参与地区事务,从而加剧中美在地区层面的博弈。  相似文献   

4.
正QUAD——英语中一个表示与"四"有关的字头,如今俨然成为一个新词,代指"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the QuadrilateralSecurityDialogue),也有人称其为"四边机制",等等,甚至直呼其为"四国同盟"。"四边机制"的概念出现已久,但当时仅指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四国联手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天灾过后,设想逐渐变味。当时安倍晋三初登日本相位,到处兜售美日印澳"菱形同盟"(或"钻石同盟")构想。2007年四国举行首次司局级高官会及首次"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但当时四国战略联手的动力并不急迫,因此这个机制也只是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5.
张洁 《世界知识》2021,(2):12-16
2020年12月底,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罗伯特·奥布莱恩代表特朗普向印度总理莫迪、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以及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颁发"功勋军团"荣誉勋章(LegionOfMerit),意在表彰三人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所做出的"贡献"。从他这一波操作所选择的三个对象国,不难看出特朗普政府对于"美日印澳四边对话"(下文称"四边对话")机制的认可,他似乎也在为自己任内推动美国"印太战略"颁发了一枚勋章。  相似文献   

6.
楼春豪 《世界知识》2020,(22):44-45
<正>10月6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四国外长在东京举行第二次部长级四边(Quad)对话,就加强"印太"地区秩序构建、新冠疫情后续影响应对、海洋与网络安全保障等议题进行探讨,其中"互联互通"与"有韧性的产业链"成为重点议题。在当前美国持续推进对华经济"脱钩"以及新冠疫情广泛引发产业链安全担忧的背景下,美日印澳正试图补足四边机制的经济短板,针对中国意图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7.
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抛出"印太战略"并启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以来,外界普遍认为印度是"四边机制"中的薄弱环节。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有奉行不结盟政策的传统,且与日澳不同,并非美国的同盟体系成员国,另一方面,印度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缺美"机制的重要成员,并且莫迪总理在2018年6月香格里拉对话会上阐述的印太政策与美国的印太战略"立意不同",似乎表明印度不会完全"随美而动"。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1月,东盟峰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其间,美日澳印四国的高级官员举行了单独会谈,"四国联盟"之说再度引起关注。在特朗普政府强推"印度洋—太平洋"(印太)概念后,印度与美国等国的亲密互动和战略热度不断攀升。四国不断靠拢,究竟缘于何种考虑,印度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想象的"利益共同体美日澳印四国联盟一说由来已久,各方共同的"利益基础"是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其想象中的"威胁",共同  相似文献   

9.
安全合作日益密切2020年11月17日,日本首相菅义伟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就《互惠准入协定》原则上达成一致,日澳或将成为"准军事同盟"关系。日澳合作是美日印澳"四边对话"机制中一个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又十分重要的部分。两国日益密切的安全合作保持了"四边机制"的发展动力,相似的安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四边机制"的发展方向,合作深化的限制因素影响了"四边机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胡欣 《世界知识》2021,(7):75-75
自美国大张旗鼓推行“印太战略”以来,“印太”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已然成为主要国家纵横捭阖的角力场。最引人瞩目的是美日印澳四国战略协作的不断推进,这引发了人们对该地区出现一个非正式同盟的猜测。除了这四个国家外,远在欧洲的部分国家也逐步向“印太”延伸触角。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9月,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与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举行了一次视频会议,之后宣布三国建立简称AUKUS的三边安全合作机制,美英还同意向澳大利亚建造核潜艇提供技术支持。这意味着美国为了全方位遏制中国进一步升级了"印太战略",同时也表明澳为了自己的地缘战略利益,在日益加剧的大国竞争当中明确选边美国,充当美"印太战略""急先锋"。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印太战略"概念后,这一概念仍在发展中。2017年11月,美日印澳恢复举行四方安全对话(QUAD)后,今年6月7日,四国又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二次对话。会议结束后,四国仍旧采取各自发布新闻稿的形式,对外通报会议内容。与上次四国对话一样,此次讨论的内容仍旧聚焦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地区秩序与安全等议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四国在声明中都强调要坚持东盟在"印太地区"的"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印安全关系在双边的推动下不断提升,美印战略互动也令多方关注。作为印度的重要邻国,中国因素在美印战略互动中居于何种地位,美印对中国因素的认知又是如何,将是本文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美日印澳四国"印太战略"出台,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更加受人关注,对于印度洋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更加充分的讨论。浏览一下近年国际上关于"印度洋世纪"的研究,似乎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假定:在实现了"太平洋世纪"之后,"印度洋世纪"将在21世纪下半叶来临,印度洋将在未来的国际政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这一假定恐怕也是各种版本"印太战略"出现的背景之一。然而,这一假定本身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印度洋的确重要,但  相似文献   

15.
张洁 《世界知识》2021,(15):28-29
<正>美国加大对华"战略竞争"是当前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印太战略"是美在地区层面与中国竞争的重要抓手,意在遏制中国,维护自身在地区秩序上的主导权。拜登政府在"印太战略"上的延续性大于变革性。由于美国内对中国的基本认知没有改变,拜登执政后基本全面接盘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8月公布的"新南亚政策"中重点强调了美印战略伙伴关系。10月18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出访南亚之前,在华盛顿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题为《确定下一个世纪我们与印度的关系》的演讲,除了将"印太自由开放"作为主题外,也把印度同日本、澳大利亚一道列为美国区域战略的支点国家,并赋予了印度在其南亚政策中的核心地位。这使美印两国媒体和智库对于美印"新蜜月"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亚太局势不断变化,特别是特朗普政权上台后美国调整其亚太政策的背景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战略性外交"也在经受冲击与考验。日本相当担忧日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对中美关系的走势则充满警惕。"四面出击"的安倍政府今年以来,安倍政府的外交较为忙碌。除继续"稳固周边"、强化与东盟、印、澳等"地区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外,另一重点是与美国、欧盟等西方"盟友"加强协调,强化日本作为"西方一员"的角色与作用。继2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东南亚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但中美日印等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日趋激烈,其中中美博弈尤为激烈,并且呈现"中进美退"态势。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东南亚国家的外交新调整呈现出新特征。中国视东南亚为周边外交的关键地区,并在此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逐渐明晰,而东南亚被美国视为联通印太的关键地区。日本安倍政府积极强化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的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特别是克林顿出任美国总统以来,印度在美外交战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从克林顿 政府至今,美印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持续的、稳定的上升态势。美印关系为何合从冷战时的时冷时热转变成目前的持续升温?其中有那些因素推动着美印关系的发展?章从美印双方入手,就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并对正碉地认识美印关系发展变化的态势及影响作了析评。  相似文献   

20.
正特朗普执政后,将中国列为头号"修正主义国家"和"战略竞争对手",在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基础上,提出了"印太战略",其基本框架是安全利益、价值秩序和经济繁荣。台湾以其独特的地缘政治属性,被纳入"印太战略"实属必然;蔡当局的"台独"路线和执政困境也决定了其一边倒投入该战略的立场。未来,美台有将台湾打造为"印太战略"代理人和重要支点的共识,双方的战略合作或将深层次重塑美台关系,这对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将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