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徐刚 《世界知识》2020,(1):48-49
在2018年2月欧盟出台的“新西巴尔干扩大战略”《西巴尔干地区可信的入盟前景与欧盟加大同该地区的联系》中,2019年被称作“关键一年”,因为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全面协定有望签署,阿尔巴尼亚与北马其顿或将开启入盟谈判,波黑则可能获得欧盟候选国地位。与此同时,2018年底一种观点认为,2019年欧盟将无暇多顾,西巴尔干地区改革与前进的动力应主要来自内部。一年过去了,这些展望的现实结果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徐刚 《世界知识》2022,(2):48-49
<正>2021年的西巴尔干地区形势可谓步履维艰。西巴尔干疫情仍十分严峻,各国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地区内部冲突乃至分离趋势加剧,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对话进程磕磕绊绊,波黑遭遇《代顿协议》签署以来的最大危机;地区成员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近于停滞,部分成员加紧联合自强。  相似文献   

3.
<正>西巴尔干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区,是一个多文明交汇、多宗教信仰、多民族国家、多矛盾纷争、多势力博弈的地区。科索沃战争后,前南地区虽然进入“后冲突时代”,但就整个西巴尔干地区来说,仍然处于“裂变时代”,从安全角度属于世界亚热点地区,“去巴尔干化”远未提上议事日程。正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今年3月初结束西巴尔干之行后在布鲁塞尔发表讲话所指出的:那里的形势依然紧张、危  相似文献   

4.
2019年10月,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三国签署《建立西巴尔干"迷你申根区"的宣言》,推进区域合作和改善地区经济。有评论指出,这个想法就是建立一个"巴尔干版"的欧盟申根区。  相似文献   

5.
2019年,欧盟两度推迟同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开启入盟谈判,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进程继续停滞不前,黑山和塞尔维亚入盟进展不大。同时,欧盟表示将于2020年5月欧盟—西巴尔干萨格勒布峰会上作出是否同两国启动入盟谈判的决定,并将启动"改进的扩大方法"提案;美国先后任命西巴尔干事务特使和塞科谈判特使。可见,2020年西巴尔干地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0年1月8日,有关西巴尔干较具影响力的门户网站"欧洲西巴尔干"刊登"影响西巴尔干2020年走向的人物"一文,列举了九个(组)人物。  相似文献   

6.
费正健 《世界知识》2020,(19):46-47
9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在其焕旋下,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与科索沃行政当局领导人霍蒂在华盛顿白宫会晤后达成“历史性”的经济关系正常化协议。这份以经济合作为名的协议因其内容中夹杂多处反映美国单方面意志的条款,动摇了欧盟在科索沃问题上的主导权,也对俄罗斯在西巴尔干的影响力构成冲击。未来塞尔维亚能否继续保持一贯的多边平衡外交政策,引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展开激烈的斗争。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一部分遭受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的统治。在1912和19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中,巴尔干各国取得了对土耳其的胜利,这大大鼓舞了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各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运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斯拉夫人强烈要求摆脱奥匈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建立统一的国家。由于在巴尔干战争中的胜利,塞尔维亚被看作南部斯拉夫人反对外国统治、争取民族统一的核心,因此,奥匈帝国亟欲摧毁塞尔维亚,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至20世纪期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的一个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成为一个“反复爆炸的火药桶”。让我们一起来追寻其战争爆发的历史轨迹。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8月,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爆发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起义,得到巴尔干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9月,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和黑山逐步结成巴尔干同盟,企图乘机对土耳其发动战争,瓜分其欧洲地区的领土。10月9日,黑山首先对土采取战争行动。随后,保、塞、希先后对土宣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全面爆发。巴尔干盟军势如破竹,至11月28日,阿  相似文献   

9.
徐凤江 《世界知识》2020,(12):74-74
欧盟与西巴尔干峰会原定于5月6日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召开,但受疫情影响改为视频会议。此次峰会正值新一届欧盟领导层上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欧洲多国,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盟高级别官员和西巴尔干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视频峰会。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使欧盟认识到只有将西巴尔干地区纳人欧洲一体化的轨道,才能实现该地区以及整个欧洲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徐凤江 《世界知识》2020,(24):70-70
第七次西巴尔干“柏林进程”峰会11月10日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以视频方式举行。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和北马其顿总理扎埃夫共同主持会议,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及西巴尔干国家领导人等出席。这是首次由西巴尔干成员参与主持、由欧盟成员国与入盟候选国共同承办的“柏林进程”峰会。  相似文献   

11.
巴尔干的历史将永远记下2002年3月14日这一天,贝尔格莱德,南联盟总统科什图尼察和黑山共和国总统久卡诺维奇在欧盟的斡旋下签署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联盟结构改组协议,这份协议的核心是:将南斯拉夫的名字从地图上抹去,并以新的名字“塞尔维亚和黑山”组建一个松散的联合国家体。  相似文献   

12.
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俗语在学术大家庭中同样存在。从事巴尔干问题研究的学者大抵有这样一个共识:当代中国的巴尔干近现代史研究几乎与已是耄耋之年的马细谱研究员的学术生涯划等号。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巴尔干近现代史》又是其一部"经典之作"。在国人对域外地区的关注中,"巴尔干"不仅不陌生,相反还由于一战导火索、我驻南联盟使馆遭轰炸及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与中国互免签证的欧洲国家等事件而为人们所熟悉。从学术研究来讲,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  相似文献   

13.
在波黑战火久扑不灭、“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险象丛生之际,一直让人心存不安的希腊和马其顿的关系出现转机。9月13日,希马两国外长在美国纽约签署有效期为7年的雅典一斯科普里谅解与合作协议,10月13日,协议全面生效。两国关系从此走上了正常化的轨道,其意义和影响非同寻常。历史纠葛沉淀泛起希腊与马其顿的矛盾由来已久。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腹地,在希腊以北。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那里曾建立过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进入本世纪初,两次巴尔干战争都以争夺马其顿为中心。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马其顿地区被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瓜分。希腊所属之地被称为“爱琴马其顿”,拥有整个马其顿地区的一半面积和主要出口海岸;保加利亚获得了不到10%的土地,被  相似文献   

14.
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遇刺身亡(3月12日)后,塞尔维亚随即进入“非常状态”,警方加紧破案。究竟谁杀了金吉奇?为什么杀他?这给人们在震惊之余留下一个谜团。塞尔维亚警方很快将目标锁定贝尔格莱德一个叫“泽蒙家族”的犯罪集团。该集团约有200名成员,在前南地区和欧洲一些国家建立了庞大的贩毒网。近年来,该集团制造了300多起严重的刑事案件,仅在贝尔格莱德等城市就干下了数十起绑架案和50多起谋杀案。“泽蒙家族”的头目之一卢科维奇与金吉奇“交情”不浅。2000年,卢科维奇担任塞尔维亚特种警察部队(俗称“红色贝雷…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内部矛盾和世界大国的干预是导致巴尔干地区形势长期动荡的两大因素。1995年7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巴尔干国家左翼党国际会议就认为:巴尔干地区各国之间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该地区的国家没有联合起来,他们不仅在语言、宗教信仰、民族属性和历史等问题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在“向东”和“向西”靠拢的战略方针上有明显分歧。一些民族主义者常常试图修改国家边界,或试图建立纯民族国家,结果导致各种冲突。同时,一些世界大国不断插手巴尔干地区事务,进行挑拨离间,人为制  相似文献   

16.
正5月5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伦敦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反对西巴尔干成员的重新划界和领土变动。G7外长会议对全球事务发表声明是惯例,但专门发布关于该地区的联合声明并不多见,其起因是今年4月接连出现两份涉及西巴尔干成员重新划界和领土变动的"无名文件"。4月15日,第一份文件由一家斯洛文尼亚媒体披露,  相似文献   

17.
“科索沃效应”散射四方,“科索沃余震”难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西方自讨苦吃,马其顿又招谁惹谁了? 今年初以来,巴尔干小国马其顿一夜之间出了名,由于阿尔巴尼亚族叛乱分子与科索沃武装分子内外勾结,在马其顿与南联盟科索沃边界地区和马政府武装发生冲突,许多人担心由此引爆巴尔干这个“欧洲火药桶”,从而危及整个地区乃至欧洲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欧盟首脑会议描绘了西巴尔干未来的玫瑰色前景,但这一地区何时能够真正走出历史,实现地区稳定、经济繁荣,并最终走向统一的欧洲?欧盟对此没有确切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波黑战火停息后,美国在积极落实“波黑和平协议”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巴尔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试图构筑起“泛巴尔干安全新结构”,将其纳入新的“马歇尔欧洲”之内,最终建立起以北约为核心的“全欧安全新体系”,确保美国对欧洲安全的主导权和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20.
西巴尔干五国如果没有明确的欧洲前景,这些国家的内部改革有可能停滞不前,如果走向欧洲的道路过于漫长和艰辛,巴尔干地区合作将没有支撑物,巴尔干国家固有的“弱性”将死灰复燃,各种民族主义将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