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封闭式高床雏鹅舍的通风情况,通过空气流场CFD数值模拟了雏鹅舍内气流场情况,分析直管进气和倒U型进气相结合的气体流速及温度稳定态的分布情况,为雏鹅舍通风换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雏鹅水中毒病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以前未见报道。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若不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对我市养鹅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一、发病情况我区爱辉镇四道沟村一位村民于5月10日购入鹅雏1,000只,5月13日死亡14只,以后陆续出现死亡,直到19日共死亡200余只。当时饲养员发现鹅雏都是饮水后发病死亡的,认为雏鹅死亡的原因是饮水过多,所以在20日停水一天一夜。21日上午开始给雏鹅饮水,饮水后立即出现大群发病,当天死亡150只,截止到22…  相似文献   

3.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的关键,雏鹅是指0周龄~3周龄的小鹅,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学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笔者在农村技术服务中,调查了解的雏鹅早期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的相应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辽市某养鹅户饲养的640只雏鹅从5日开始死亡,死亡率达75%.经PCR检测后确诊为鹅细小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养鹅业威胁极大。本病在广州、湖北一带流行,凉山州迄今尚未见有本病的诊断与防制报导。1984年3月至4月,驻凉山某部副业组所养雏鹅暴发了一种急性传染病,经初步诊断为小鹅瘟。  相似文献   

6.
一种光伏一热通风装置的热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一种新型的光伏/热通风装置,利用CFD仿真对比分析了底板进气和侧板进气两种不同形式下装置内温度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底板进气可有效降低装置内最高温度,并使装置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对新型光伏-热通风装置进行了室内稳态试验,通过改变加热功率、风速及底板通风孔个数,分析不同工况下装置的热特性.结果表明:出风口温度和装置内最高温度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加,但装置热效率随着加热功率的升高而降低,减少底板孔数后装置内温度分布更均匀;定加热功率试验表明风速越大装置效率越高.此基础上对新型光伏-热通风装置进行室外实际天气条件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对空气的加热功率变化趋势与辐照度的变化趋势接近,整个装置在中午时热量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根据小鹅瘟病毒(GPV)和鹅源禽腺病毒(FAV)基因组序列特征分别设计了各自的PCR引物,经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二重PCR方法.该法能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疫苗株以及分离的鹅源腺病毒蚀斑克隆株分别扩增出相应的特异性产物,而对其它常见鹅病的病原及正常鹅胚肝组织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来自广西不同地方的36份临床病例样品的检测发现,其中具有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典型病变的22份样品均可检出GPV和FAV两种病毒.其它的有4份只检出GPV,3份只检出FAV;12份健康雏鹅肝组织中仅有一份检测到GPV;健康成鹅泄殖腔中GPV和FAV的检出率分别达44.29%、37.14%二者都有的占1.43%.结果表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可能包括GPV和FAV两种病毒;建立的PCR诊断技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可用于该病征的临床快速鉴别诊断以及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雏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川省的某些地区雏禽(鸡、鸭、鹅)死亡率较高。由于在生产统计中,雏禽不计入存栏数,因此对雏禽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有关部门往往未加重视。雏禽疾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挫伤了农户的养禽积极性。雏禽死亡的原因较为复杂,除饲养管理外,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也是造成雏禽病死的原因。其中沙门氏菌感染导致死亡,在我省某些地区  相似文献   

10.
全国重点水禽基地的四川隆昌县,改变农户家庭传统的养鹅旧习惯,推广科学养鹅及加工新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养鹅生产的发展。每年出栏肉鹅120多万羽,销售雏鹅3000多万羽,供应全国456个县(市)饲养,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水禽集散地,且年售羽绒毛400多吨,农村户均养鹅收入1600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