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通过一则三分钟的短片,宣布将参加2024年大选,谋求连任。而早在半年前,特朗普就已宣布参选2024。随着民主、共和两党各自内部政治生态的发展变化,2024年大选越来越可能成为拜登与特朗普的再度对决。想要“继续干”的拜登和准备“再出发”的特朗普将如何延伸丑陋对抗,其结果将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曦 《世界知识》2021,(1):35-37
鉴于特朗普在其任内对中美战略稳定关系的冲击,美国当选总统拜登上台后的对华军事战略及核战略走向颇受关注。在竞选期间,拜登曾表示将奉行与特朗普政府有所不同的核军备发展与核军控政策,包括降低核武器作用、反对核军备竞赛、延长《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重返伊朗核协议,等等。因此,拜登上台有可能为修复中美战略关系、重塑中美战略稳定提供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时期,"国家安全"成为其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各项措施的尚方宝剑。拜登虽然在竞选时对特朗普的政策大加指责,但上任后同样把"国家安全"作为其政策制定的重要考量。只不过与特朗普相比,拜登更多的是基于供应链视角,谋求采取更为系统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4~26日,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对巴基斯坦和印度进行访问,目的是将特朗普政府的南亚政策进一步明确化,同时也要对该政策作"非情绪化"的阐释:既借此强化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也着眼于改善与巴基斯坦关系。当前,美国的南亚政策之所以需要这样"非情绪化"的阐释,是因为8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了有关南亚政策的讲话,其中不乏对巴基斯坦的指责,称巴基斯坦给"混乱、暴力和恐怖势力"提供庇护,因此对当  相似文献   

5.
正拜登执政以来,南亚局势呈现三方面特点。第一,印美关系并未因人权、价值观分歧而受到影响,相反,快速实现了过渡。特朗普时期,印美关系曾达到一个高峰,也因此莫迪政府对拜登上台后的印美关系有很多担忧,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人权、价值观方面跟美国的分歧非常大。近些年,莫迪政府在内政上大量加强对非政府组织(N G O)、社交媒体和境外资金管控,还在"废除宪法370条"与《公民身份法(修正案)》问题上受到过拜登批评。  相似文献   

6.
无论有多么留恋、多么不甘心,特朗普1月20日必须离开白宫。最后时刻,国务卿蓬佩奥、总统顾问库什纳不辞劳苦穿梭于中东各国之间,竟然促成摩洛哥与以色列建交。显然这不是选举操弄,而是对外交遗产的抢攻,中东被特朗普政府视为任期内最闪亮的外交成就。但是,拜登誓言铲除特朗普的外交遗迹,让特朗普在美国外交史上无立足之地,使得奥巴马之后紧接着就是拜登的名字。但拨开政治斗争、情绪对立的浮云,不论拜登嘴上是否承认,新政府中东政策都将具有相当大的延续性,把特朗普中东政策推回去的空间不大,"不变"是主流、本质和内容,"变"是支流、表面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龙静 《世界知识》2023,(3):15-19
<正>自2021年初拜登担任美国总统以来,在两年时间里,欧美之间围绕“修复”和“拓展”两大任务,频繁展开政治与外交互动。政治与外交关系的修复之旅“修复”主要指的是拜登政府对此前特朗普时期有损跨大西洋关系的一系列政治与外交行为采取纠偏举措。特朗普时期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的损害,从政治和外交角度来看,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8.
正以2017年8月21日特朗普政府公布阿富汗新政策为标志,美国的南亚政策调整持续深化。特朗普政府的南亚政策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印度的战略拉拢,联印制华;二是聚焦阿富汗和解,急于从阿富汗脱身;三是以"孟加拉湾倡议"为框架,加大对南亚—北印度洋地区秩序治理的参与。第一,在对印拉拢方面,美国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当前,印度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地位已经达到了历  相似文献   

9.
几经波折,2020年美国大选终于落下帷幕,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当选下一任美国总统。有"南美特朗普"之称的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纵有万般不情愿,也只能接受现实。大幅度向美国靠近是博索纳罗上任两年多来巴西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博索纳罗与特朗普在意识形态上的高度一致为美巴关系迅速走近提供了难得契机。拜登上任后巴西和美国的意识形态联盟能否持续?美巴关系将如何调整?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并很快公布了其内阁和白宫官员人选等,拜登政府开始启程。鉴于拜登在美国政界长期从事专外交相关的事务,外交是其最为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因此,其组建的外交核心团队,以及将开启何种外交和安全战略,颇为引人瞩目。外交团队核心成员曾任奥巴马政府副国务卿的安东尼·布林肯出任拜登政府国务卿。  相似文献   

11.
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已就如何定位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位置,以及采取何种对华政策,做出一系列表态。总体而言,美方明确将中国视为美“最严峻的竞争者”,以“战略竞争”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基本框架,力图综合、动态地运用竞争、对抗、合作三种政策手段同中国打交道。拜登政府强调对华外交要“务实且以结果为导向”,注重通过激活壮大盟友体系等方式,确立和巩固自身的“强势地位”,以赢得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12.
正拜登入主白宫以来,为"治愈"美国国内政治撕裂伤和应对新冠疫情、经济衰退冲击采取了一些措施,重审和调整对外政策的进程也已开启。在执政的头50天里,拜登及其政府处理国内事务做得怎么样,对外有哪些新举措,处理对华关系又呈现何种气象?本期封面话题刊登四篇文章,向读者做一介绍。——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3.
倪月菊 《世界知识》2022,(11):62-64
<正>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恢复部分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涉及此前549项商品中的352项。5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即日起将对特朗普时期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行为启动法定复审程序。5月10日,拜登总统公开表示称,美国可能会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上述讯息似乎释放了中美经贸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一旦美国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是否意味着拜登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正中东地区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焦点和能源中心,具有双重战略价值,历来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方向。拜登入主白宫后,在中东问题上以新姿态示人,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对手和盟友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勾勒出拜登政府中东政策的轮廓。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全球战略重心继续东移,则是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规划的更宏观背景。本期封面话题邀四位学者撰文,解读拜登政府日渐清晰的中东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5.
正相对于特朗普时期美朝关系的大起大落,拜登政府上台后在对朝政策上却颇"沉得住气"。终于,2021年4月底至5月初,美国连续通过多方渠道集中对外释放信息,宣告出台积极谨慎、渐进务实的对朝政策基本框架。而朝鲜则以适度强硬、留有余地的形式予以公开回应,并私下积极答复美方对话提议。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新总统上台,总要给世界各国领导人打电话,全球各国也要评估美国新政府的对外政策。尽管经过特朗普四年的折腾,美国这匹"骆驼"已经显得越发瘦弱,但架子还在。中东尽管不是拜登政府的优先外交目标,但一听到美国"打喷嚏",就已开始"发烧",多个热点明显升温。近20年来,美国换总统对中东的影响都是很直接的,拜登当政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1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访问墨西哥并出席北美领导人峰会途中造访了美国得克萨斯州边境城市埃尔帕索,这是拜登就任总统两年来首次造访美墨边境。自去年4月拜登政府宣布废除特朗普颁布的“第42条”公共卫生令以来,大量移民穿越边境涌入埃尔帕索,再次引发南部边境的移民危机。如何应对南部边境非法移民问题正在成为困扰拜登政府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8.
赵萌 《世界知识》2023,(7):54-55
<正>2023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在马里兰州举行。该会议创办于1974年,由美国保守派联盟主办,每年都吸引众多共和党活动家、立法者、捐助者参会,里根、老布什、切尼等前政要是大会常客。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本届会议上发表了长达90分钟的演讲。除了为2024年参加总统大选造势外,特朗普批评了拜登政府的一些政策,  相似文献   

19.
拜登执政已经度过第一个50天,在需要两党支持的国内政策议程和内阁提名确认问题上往往步履艰难,遭共和党严重掣肘。拜登奉行了“行政治国”策略,通过签署总统行政令以直接废弃的方式,推翻了特朗普政府确立的一些保守主义议程,引发美国右翼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弹。在共和党剑指2022年中期选举和2024年大选的背景下,拜登所要面对的是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共和党,一种新“保守主义联盟”的反扑。  相似文献   

20.
正在当前所有军控议题中,美国都是至关重要的"利益攸关方"。由于两党理念不同,每当新总统就任,美国的军控政策均会出现幅度可观的调整,进而牵动国际军控形势变化。拜登执政不足半年,美军控政策已呈现出迥异于特朗普时期的变化。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军控政策可用"退"字概括。尽管伊朗并没有违背核协议,但特朗普政府以协议对美不利为由选择退出。美苏冷战期间签署的限制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发展的《中导条约》在存续30余年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