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欧洲三十年战争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战争中以法国为代表的各王权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普遍增强,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对利益的划分也集中体现了战争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始于何时,国内史学界众说不一。有影响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王绳祖先生把近代国际关系史的上限断在17世纪中叶,理由有三:一、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二、30年战争后,欧洲开始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国际体系,散处各洲的相对独立的国际关系彼此联系紧密起来;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1]袁明则以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为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因为“它显示了一项重要的原则,即各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能以主权国家的身份派出代表参加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这打破了神…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建设"欧洲主权"的呼声在欧洲不断高涨,成为欧洲政治转型与外交战略辩论的风向。与战略自主类似,当前这一概念的内涵仍在快速演化中,并呈现出不断泛化的趋势。欧洲主权大讨论"主权"概念一直是欧洲一体化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核心议题。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来,主权政治实体无一例外是国家,因此主权一直被视为与国家密不可分。一般来讲,主权概念涉及国家及其对独立和自决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获得通过,在该法中首次提出网络空间主权概念。在同年12月16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的网络治理原则。2017年6月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则明确其法旨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何谓网络主权国际关系中的新现象、新领域一直是国际规则博弈的核心领域。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  相似文献   

5.
我讲两个问题。一、冷战后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的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冷战是一个例外,而不是一个常规。冷战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国际关系斗争的一种形态。大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当时那样平衡过,意识形态从来没有起这么大的作用。大国力量的平衡来于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两极结构,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国际关系史》10卷套书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展台上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套宏篇巨著《国际关系史》是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组织全国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100名专家撰写的,也是国际问题研究界的重大成果。专家们苦耕9年,从17世纪中叶标志近代国际关系开端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一直写到1979年,按照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的演变,以及历史进程中的重大转折性变化,全面、系统、翔实地论述了300余年来的国际风云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从本质上均势自然或不自然地遵循着两项命题假设,并大致形成了三种概念解释或理论假说,状态机能说、政策动机说与权力关系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作为传统均势的典型模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均势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和弊端,即所谓“制衡难题”。尽管如此,均势原则仍不失为国际政治的一般原理和现代国家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世界,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变的速度加快、变的幅度增强、变的方向调整、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捉摸。但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复杂,人类的理性和国家决策都需要去准确理解、切实把握。因此,就出现了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要清楚今天的世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二是要调整我们的认知框架,用复合性思维来观察、理解、认知日益复杂的世界。当代国际关系的首要变化在于议事日程更趋复杂。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下地缘  相似文献   

9.
冯梁 《世界知识》2021,(1):16-19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海洋大国群体性崛起,因海洋而起的海洋地缘政治也在悄然兴起,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现状,日益影响世界政治未来。世界海洋地缘政治大致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始至拿破仑战争结束,地缘政治主要围绕欧洲陆海争霸进行,核心是陆权斗争,海洋争斗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陆上争霸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包丽敏 《科技潮》2000,(6):72-73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欧洲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但是今天的欧洲却忍不住告诉世人:欧洲并不喜欢美国。在很多欧洲人看来,美国霸道又自以为是。近来如果逛逛法国的书店,你不难发现书架上摆放着一些标题极为醒目的书.诸如《世界不是商品》、《谁在杀害法国?是美国的战略》、《美国极权主义》等,这些书通常认为美国是一个利益统治的社会,是一股有着统治世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北方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南方奴隶制度的一场正义的、进步的战争。内战本属美国内部问题,但由于战争结局会影响到欧洲列强的既得利益,因而北方的林肯政府在内战中不得不面对当时极其复杂的国际关系。我们认为,北方之最终获胜固然在于其正义性,但林肯政府灵活、有效的外交策略,同样功不可没。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内战的国际关系及林肯政府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2.
易刚明 《科技信息》2007,(31):363-364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国际关系理论的每一次新发展,都会导致国家利益这一概念在内涵上发生重大变迁,国际关系理论几次大的论战过程和结果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大学堂参加了一场题为"和谐中国,和谐亚洲"的研讨会。这是一场国际关系学者与中国文化学者的对话,对于急于从国学中寻找启示的国际关系学者来说,比如笔者,启示不少。罗列如下。以直报怨会议期间,少不了谈钓鱼岛问题。对于伤害过我们的国家,应该持何态度?国际关系学界有人说"以德报怨",也有人说"以怨报怨"。武汉大学一位退休的教授说,应该是  相似文献   

14.
现状与问题国际关系学最早诞生于西方,它是在主权的民族国家的对外实践活动以及近代欧洲条约制度的框架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与其他许多学科一样,国际关系学在中国也是个舶来品。国际关系学研究在中国的真正成长和发展主要是近20年的事。从纵向比较看,这20年无论在学者队伍和研究院所的规模上,还是在学科认识和研究的范围上,国际关系学可以说是处于蒸蒸日上的局面。1997年以来,在杂志上陆续见到一些反思性、总结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对20年研究的成果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律关系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而国际关系的驱动力和国际关系的演变线索是国家利益,正是国际利益使得各国在国际交往中运用各种手腕进行博弈,才产生如此复杂的国际关系,也才产生众多的国际法制度。通过对国际法中关系到国家交往的重要制度:国家承认制度的历史梳理和分析,试图论证国际法、国际关系史以及国家利益之间的制约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古话,“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人类社会早期的外交官首要素养大概是足够的胆量和赴死的决心。公元1455年,米兰公爵在热那亚建立使团,外交官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然而,此后的世界其实一直在战争的阴霾中不能自已。1640年,欧洲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规定了现代民族国家作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外交官更是作为一种职业兴盛起来。在不成熟的国际关系中,战争的频发和国家间关系的骤变随时可能发生。信息传递手段的落后,使得信息无法及时到达,外交官很容易成为仇恨的首要报复对象,甚至可能沦为囚徒。  相似文献   

17.
1618——1648年,在欧洲历史上爆发了以德国为主要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先后直接或间接卷入这场战争的有欧洲的近十个国家,战争持续了30年,故又称“三十年战争”。这次战争对近代初期欧洲国际关系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是欧洲封建社会解体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次重要战争。一、战争起因16至17世纪,正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尼德兰等国在经济上迅速发展和繁盛的时期,但是,德意志却和意大利一样,经济开始衰落了。新航路开辟后,主要的商路转移到了海上。多瑙河上游的城市(如奥格斯堡)与意大利威尼斯等地的商业衰  相似文献   

18.
由于普法战争后复杂的国际背景,德国外交的一系列错误的累加,以及法国巧妙的外交手段,1875年德法外交上的小摩擦终于演变为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政治危机。对这场危机的背景,各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和危机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古兰经》和《圣训》所规定的世界观、道德观是伊斯兰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伊斯兰国际关系理论包括“人类友爱互助”的理念、“平等协商共处”的准则、“重视交流合作”的策略三个方面。在21世纪,伊斯兰国际关系理论仍是指导伊斯兰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英国学派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独立于美国“主流”学派之外的一个学术特色鲜明的学者群体,其最大理论特色是运用历史学、法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来阐释国际政治。英国学派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对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在国际学术界的主导地位构成强有力的挑战,对中国学者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抵制美国的“软权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