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张丽娟 《世界知识》2020,(24):38-39
2020年的全球经济是在抗击新冠疫情、防止经济衰退和力促经济复苏等复杂严峻形势下艰难运行的。实际上,2019年全球经济已处于低增长,当年2.3%的增长率是过去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受突发新冠疫情大流行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活动空前受阻,2020上半年全球经济从下行风险转向实际衰退,绝大多数经济体受到明显冲击。  相似文献   

2.
正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冲击下,2020年东盟国家经济形势惨淡。虽然至2021年第二季度,主要国家经济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但从今年4月起东盟国家面临着新一轮新冠疫情的扩散,到8月底确诊病例超过1000万。在疫情防控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各国能否延续经济复苏的进程,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是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带动新服务、新产业、新模式的发展,尤其在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之下,数字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疫情冲击下的复苏新曙光》显示,2020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占GDP比重为43.7%,全球数字经济成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加速器.  相似文献   

4.
正新冠疫情席卷全球2020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已经席卷全球,造成的全球经济冲击完全不亚于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是波及全球范围的一起"黑天鹅"事件,这对于我国而言,是自2003年非典疫情以来,发生的又一起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也引发了新的公共卫生危机。如今,在中国积极抗疫的努力下,国内经济社会已经逐渐回到正轨。但是,新冠疫情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新冠疫情的长期化,不仅给各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更在全球范围内激发起一场共时性的"心理海啸"。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便发出警告,认为人们忽视了与疫情共发的"隐性"心理健康问题,而全球共有近10亿人受到这一问题的影响。新冠疫情在日本已先后掀起四次扩散高潮。2021年5月8日,日本政府宣布将第三次紧急事态宣言延长至5月底;5月底又宣布再次延长到6月20日。疫情变化下,日本民众的社会心理和价值观念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洗礼,整个社会在苦乐交织的变奏中,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着新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在人类与病毒的对抗中,疫苗无疑是终结疫情的最有效"武器"。一般来讲,一种疫苗从研发到上市通常需要10至15年时间,然而随着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这一"惯例"被打破。3月,中国将新冠病毒遗传信息公开后,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展开了一场研发和获得新冠疫苗的全球竞赛。  相似文献   

7.
朱锋 《世界知识》2021,(2):23-25
跨入2021年,回首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看到人类再一次在伤痛和磨难中艰难前行。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看,新冠疫情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语言的具体写照,显然是当前全球政治变革的最大变量。然而,当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变化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冠疫情并没有改变地缘政治的结构性因素,反倒是激化了一些固有的冲突性和对抗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使各国经济、社会、安全、公共卫生等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并正在深刻改变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欧洲一度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疫情冲击下的欧洲一体化走向、政治与社会思潮的新动向值得关注,而这场危机会助力还是削弱欧洲民粹主义的崛起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中俄双边贸易额在2018年超过1000亿美元,2019年超过1100亿美元,2020年经受住了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贸易大幅度萎缩的考验,仍达到了1077.7亿美元的规模。2010年之后,中国连续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2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比重高达18.6%。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战略属性和互利共赢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薛丽 《世界知识》2020,(12):60-61
人类历史的发展,一直与传染性疾病相伴相随。2011至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172个国家追踪到1483个疫情暴发事件,其中包括"非典"、埃博拉、寨卡病毒等严重疫情。流行性传染病频发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重大威胁,此次新冠疫情更是如此。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截至5月25日,新冠疫情已扩散至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543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34万例。  相似文献   

11.
新冠疫情的爆发在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经济后果。评估新冠疫情对经济,尤其是股市的影响非常重要。为此,我们提出应用几种最先进的稀疏主成分分析(PCA)方法来分析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的沪深300指数股票数据,以揭示新冠疫情爆发的影响.将这段时间分为两个时期——2020年1月1日之前和之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提取主成分并构建投资组合.结果表明,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代表市场的主成分的比例有所下降.关于前两个主成分的构成,新冠疫情爆发后,起决定作用的股票集合有很大的不同.在新冠疫情之后,医疗保健行业的股票开始在沪深300指数的投资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与沪深300指数相比,稀疏PCA方法的前两个主成分可以在组成投资组合的股票集数量少得多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回报.综上所述,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沪深300指数股票的主成分比例和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一场百年难遇的健康危机"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疫情的肆虐对人类造成了巨大伤害,不仅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对全球贸易和经济造成剧烈冲击。这一紧急事态下,人们的心理状态、情绪等精神心理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呼吁,全球应关注新冠肺炎导致的心理痛苦。世界卫生组织现任总干事谭德塞也指出:"对人们的情感健康掉以轻心,将会造成长期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相似文献   

13.
正3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在中亚暴发,尽管该地区不是全球疫情的"震中",但疫情缓中有急,特别是进入5月后,确诊人数增长较快。目前,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疫情处于扩散蔓延中,中亚五国中仅土库曼斯坦官方尚未通报出现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为止,新冠肺炎全球累计确诊超过400万人,全球仍有35亿人禁足,被控在家中。由疫情引发的全球消费需求严重紧缩,更重要的是全世界石油消费剧降。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期货价格更是跌至-37.63美元/桶,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0,(9):76-79
“新冠疫情冲击与新时代中日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举办2020年4月11日,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等国内七所日本研究机构共同举办"新冠疫情冲击与新时代中日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网上视频形式进行。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做了"疫情影响评估及‘后新冠’阶段形势展望"的基调报告。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人类对科技的信念始终不变。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2020年上海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市政府2015年5月《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发布的"期中考卷"。"十三五"期间,上海科创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力、产业引领力、  相似文献   

17.
魏晋 《世界知识》2020,(12):68-69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这场疫情是二战以来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凤凰网财经云峰会上表示,"有人说,人类社会进入了至暗时刻,既回不到过去,又看不到未来。"这次新冠疫情是自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造成数千万人死亡以来,全球遭遇的一场“百年未有之大疫情”。  相似文献   

18.
缅甸五年一度的大选在2020年11月已落下帷幕,这次选后形势相对平稳,但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缅甸政局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首先是缅甸的新冠疫情尚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截至2021年1月4日晚,确诊病例达到126935例,当日新增590例,累计死亡人数2744人。与此同时,泰国疫情也出现严重反弹,从2020年12月26日开始,泰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都超过了100例,最高的时候超过了700例。  相似文献   

19.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中国交通运输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评估不同运输模式抵御疫情冲击的能力将有助于后疫情时代中国运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基于中国2015年-2019年不同运输模式下客、货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数据,使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各项指标受疫情影响的情况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2020...  相似文献   

20.
正缅甸已是中南半岛五国中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2020年3月23日,缅甸首次发现了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后虽然不断出现,但是增长缓慢,到8月16日总共才375例,总体可控。但从8月中旬开始,缅甸暴发了第二波新冠疫情,并且形势急剧恶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