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5年来,双方关系不断拓展、深化,取得这样的进步实属不易。中国与东盟国家虽是近邻,也有着长期的历史交往,但二战结束后,在冷战背景下,双方的关系并不好,在许多方面,甚至处于对立状态。25年:从关系解冻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中美关系解冻,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开始改善。1974年和1975年,马来西  相似文献   

2.
李志斐 《世界知识》2021,(16):13-16
<正>2021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间,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经历了初建睦邻互信的十年、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十年"和"钻石十年",从而成为最大规模的贸易伙伴、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区域合作范例。从"冷眼相看"到睦邻互信的十年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于1967年。受冷战影响,东盟成立后的十余年里与中国鲜有互动,直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尤其是冷战结束后,  相似文献   

3.
<正>各个力量间重新洗牌魏玲:总体上看,东盟共同体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东盟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上(主要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海丝);对地区的影响则涉及地区的自贸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泰国总理巴育、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和越南副总理范平明在启动仪式上共同将从澜沧江—湄公河途径六国不同河段采来的水注入启动台水槽,实现了"六水合一",正式宣告澜湄合作机制诞生。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流域六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  相似文献   

5.
6.
《世界知识》2014,(11):16-18
<正>现在到了中国必须向非洲让渡部分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的时候了,否则,中非合作的质量无法超过欧美与非洲合作的质量,中国想要在非洲可持续发展,更是不可能。姚桂梅:中国跟非洲的经贸交往一直是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上,要真正达到互利共赢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三个多大,但是中国的GDP相当于非洲的四倍多(中国是9万亿美元,整个非洲才2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跟每一个非洲国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4,(11):14-25
姚桂梅:中国跟非洲的经贸交往一直是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个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但事实上,要真正达到巨利共赢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非洲的面积相当于中国的三个多大,但是中国的GDP相当于非洲的的四倍多(中国是9万亿美元,整个非洲才2万亿美元)。如果中国跟每一个非洲国家都讲互利共赢,那就会像一个大胖子跟一个小瘦子谈共赢一样,失力过于悬殊,做大互利共赢不太现实。李总理在非盟总部演讲时提出要“打造中非全面合作的升级版”,从理念上提出中非要共促“包容性增长”。就是说不仅中国要包容性增长,非洲也要包容性增长,中非关系也要包容性发展。我觉得,未来的中非关系要超越“共赢”达个基本层次。在目前的状况下,中国在与非洲的经贸合作中要“多给少取”,更多地担负起大国的责任。我们总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但这种说法正在非洲遭受挑战,因为一些非洲国家已不再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8.
马燕冰 《世界知识》2013,(21):25-27
近两年来,中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的一些国家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围堵中国”。一时间,中国周边外交向何处去,中国的东盟政策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内战略界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2014年6月26日,广西民族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十几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展开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许利平教授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主题发表观点。他讲述了古代海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部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不甚了解,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政策获取优惠和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1.
徐红磊 《科技信息》2007,(34):166-166,20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这一新概念的出现还仅仅只有五年时间,但它如今所带来的震撼性影响力是当初的设计者所没有想象到的。现在,由我国联手东盟十国组成的自贸区已启动了全面建设进程,引人关注的是,这一自贸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被称为未来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我们在加快开放步伐中正创造着东亚发展的崭新格局。根据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与东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就主权,互利性,存在差异、摩擦和矛盾等进行分析。并就贸易的增长、贸易结构进一步合理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对外援助始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自身的生产力低下,物资十分匮乏。尽管如此,新中国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向那些寻求中国援助的社会主义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受援国人民改善生活状况,提高受援国的军事水平。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受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的对抗中生存下来,而且加强了中国与各受援国之间的友谊。但是,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超出了与中国自身的综合国力相适应的援助水平。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综合国力的逐渐提高,中国的对外援助工作日趋成熟、更加理性,从简单、单一,缺乏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转变为手段多样、内容丰富,能够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体现了援助的"互利性",更符合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张洁 《世界知识》2015,(6):21-24
<正>2015年1月13日,中国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访问马来西亚时透露,300多名中国人已经以马来西亚作为中转站,前往第三国,再进入叙利亚或者伊拉克加入伊斯兰国。1月18日,新华社长文报道了中国公安部成立的4·29专案组,从2014年5月初到2015年1月,重点打击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发生的有组织的偷渡行动,共破获案件262起,查获涉嫌偷越国(边)境的嫌疑人852人,偷渡路线是从新疆到东南亚国家再转至中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但该组织属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系中的哪一种?本文试图从国际协和的角度理解上合组织及其未来。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迫切需要国际协和。上合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可能更容易接受国际协和为目标、为手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国际协和及其研究在中国的国际关系史研究中,concert of powers一直被译为"大  相似文献   

15.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6.
张洁  沈铭辉 《世界知识》2021,(16):19-22
<正>纪念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既要总结历史经验,更要展望未来,特别是在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之百年大变局、国际关系与格局处于重大调整期之时。迈向新的30年,中国与东盟作为非西方国家群体性崛起主要力量,彼此关系发展更具世界意义,同时也面临更多外部压力和挑战,双方需要不断更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2003?2018年)。我从中国视角,对这一阶段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做了一个整体评估,并形成了一系列初步结论。在此主要结合2018年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最新发展,介绍两个值得重视的战略评估结果:一是中国对东南亚的战略安排,呈现明显的内外统筹性加强的特征。二是中国对东南亚的政策架构,呈现明显的制度化程度加强的特征。这两点,对于近15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克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6月2日至3日,由中国驻东盟使团主办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研讨会"在印度尼西亚历史名城三宝垄举行,来自中国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和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近40位专家学者与会,笔者受邀参会。会后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接受了《世界知识》杂志专访。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由于地理位置与亚洲的东南亚相对比较接近,且与东盟成员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同为英联邦国家,使得东南亚地区成为澳大利亚对外战略中的优先方向之一。冷战时期,孤悬于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视东南亚为前沿防卫战略中的“堡垒”。冷战后,澳大利亚与东盟经济合作顺风顺水,将东盟视为“经贸后院”。而在当前中美博弈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积极协助美国,欲把东盟朝着其“民主人权后院”的方向塑造。  相似文献   

20.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30年分为三个时期,即中年投入期、晚年变法期、耄耋化境期。耿林莽的散文诗创作求新求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变的是形式、技术、题材、旨趣,不变的是诗中都有一个“忧郁”的内核,是悲悯情怀、深刻思想与适度先锋形式所构筑起来的忧郁美。因其“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不重复自己而不断创新,给人以日新日鲜的无穷活力;因其“不变”,耿林莽的散文诗以其主导风格的不断延续、始终如一、经久积淀,而使其“忧郁美”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在形式更加生动,表现出特有的风格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