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在3套结构相同的SBR反应器中,利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接种污水厂二沉池的絮状活性污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探讨了不同污泥沉降时间对S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时间和性质的影响。在培养过程中通过监测出水COD、NH4+—N,分析了三个反应器内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的生物降解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还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时期污泥图片研究了不同沉降时间影响下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差异。  相似文献   

2.
微好氧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微好氧条件下(曝气槽中溶解氧量在0.2~0.7mg/L之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厌氧污泥外观、尺寸、反应器中絮状污泥的MLSS(混合固体悬浮物)、SV(污泥体积)、SVI(污泥体积指数)和VSS(挥发性固体悬浮物),以及颗粒化污泥体积的变化.发现培养5d后,厌氧颗粒污泥完全解体,培养10d后出现新的颗粒污泥,培养40d后污泥完全颗粒化.培养成熟的颗粒污泥呈浅褐色,粒径主要集中于500~3000μm之间,SVI达18.147mL/g,比重达1.020g/cm^3,含水率(质量分数)达95.7%,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达74.1%,沉降速率达52m/h,各项指标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和常规曝气条件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3.
 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为种泥,研究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过程及其机制.UASB在污泥负荷(SLR)0.25kg(COD)/(kg(VSS)·d)和水力负荷(HLR)0.1m3/(m2·h)的条件下启动后,通过分阶段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方式逐步将SLR和HLR提高到0.52kg(COD)/(kg(VSS)·d)和0.3m3/m2·h,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成功培育出了厌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先后经历了污泥驯化期、微生物聚集体形成期、初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次生颗粒污泥形成期、成熟颗粒污泥形成期5个时期.好氧絮状污泥的厌氧颗粒化机制整体上符合二次核学说,其中初生颗粒污泥的形成符合黏液学说,而次生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与目前已报道的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不同,其内核是由初生颗粒污泥破碎后的碎片组成,产甲烷丝状菌和其他细菌通过插入碎片中或者附着于碎片表面的方式形成聚集体,并逐渐发展成为次生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及结构,阐述了在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方面的观点,对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流体剪切力、溶解氧浓度、沉降时间、水力停留时间、污泥龄、温度以及有无诱导核存在等。同时,指出了好氧颗粒污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SBR反应器中,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模拟豆浆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投加活性炭粉末的粒径大小及曝气量、沉降时间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最佳培养条件为上升速度1.4cm/s、沉降时间2min、活性炭粉末粒径140目,14d污泥颗粒化.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与内部可见活性炭;颗粒污泥表面由较多交织缠绕的丝状菌和大量的菌体而组成,内部呈孔隙、层状结构,发现有兼性厌氧球菌;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沉降速度为普通活性污泥的5倍以上.污泥全部颗粒化后,COD负荷达2.6~3.2g/L·d,COD去除率达到70%~94%.  相似文献   

6.
UASB反应器中高效能厌氧产酸污泥颗粒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29(5):165-169,186
在产酸UASB反应器中,以配制葡萄糖废水为基质能够快速培养得到高活性、高沉降性的厌氧产酸颗粒污泥,形成高效能的产酸颗粒污泥床,反应器体积有机负荷达210gCOD/L·d时,酸化率为93%;观察研究了产酸污泥颗粒化过程中生物相和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产酸污泥颗粒化的主要控制条件是在反应器启动初期控制反应器内的PH为4.0左右;最后,探讨并提出了产酸污泥颗粒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储层自生矿物是成岩过程中通过孔隙水与碎屑颗粒、杂基相互作用或者碎屑颗粒压溶而形成的原地生矿物,也叫成岩矿物.油气运移和聚集可以影响自生矿物的生长,或者被自生矿物捕获形成流体包裹体,因此,自生矿物记录了油气运聚的信息.利用三种较实用的方法:钾长石的钠长石化法、自生伊利石K-Ar计时法和流体包裹作物化指标测试法,研究了油气运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接种污泥对好氧污泥颗粒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污泥颗粒化进程,在气升式内循环序批反应器中,取普通絮状活性污泥和在絮状污泥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好氧颗粒污泥分别为接种污泥,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探讨其对污泥颗粒化速度及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污泥中适量添加颗粒污泥能使颗粒成熟时间由35 d缩短为28 d,缩短了反应器启动时间,培养的成熟颗粒污泥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和降解性能,SVI稳定在36 mL/g左右,沉降速度达36.23 m/h,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86%、90.23%、89.60%。  相似文献   

9.
在0~52.5cm/h的速度范围内,考察了流经污泥床的不同线速对UASB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化的影响._提高床层流经速度能明显缩短污泥颗粒形成期限,表明一定速度下的水力冲刷是污泥颗粒化的关键性条件,丝状甲烷菌、胞外多聚物和菌丝束在液流剪切力下产生的包绕作用是颗粒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条件及形成机制是目前环境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使用细胞自动机的方法,提出一个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直观地揭示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机理,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对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工业化放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效厌氧环境(厌氧颗粒污泥)处理双酚A生产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颗粒污泥和BPA废水的锥形瓶接触实验中,9 h的接触时间即可以使原水的COD去除率约51.2%,其中COD污泥负荷高达37.21 kg/(kg.d);反应器的实际运行实验表明,在低污泥质量浓度的反应器中,9 h的停留时间也可以使COD去除率达到50%.结果显示,颗粒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能够较好地适应杂酚废水的毒害抑制,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厌氧-好氧交替工艺培养好氧颗粒污泥,采用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对不同pH、反应时间、进水浓度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较高(460 mg/L)、pH为7~8、温度20℃左右的条件下,稳定运行15天,氨氮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微氧条件下固定化颗粒污泥的氯酚降解及菌群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氯酚优势好氧菌与厌氧颗粒污泥以三种不同方式组合:(1)以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冷冻法将氯酚优势好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进行混合固定;(2)将氯酚优势好氧菌单独固定后再与厌氧颗粒污泥混合;(3)将氯酚优势好氧菌直接投加到厌氧颗粒污泥.比较三种固定化颗粒污泥在微好氧及厌氧条件下的五氯酚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氯酚优势好氧菌和厌氧颗粒污泥的混合固定中,微好氧条件下可通过厌氧菌与好氧菌的协同作用实现氯酚的厌氧好氧同时降解,而在厌氧过程中,三种固定化颗粒污泥的氯酚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差别.厌氧好氧活性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固定化颗粒污泥中厌氧、好氧菌活性的存在,并进一步推导出了微氧条件下氯酚固定化颗粒污泥的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4.
好氧颗粒污泥可通过特殊的厌/好氧空间结构实现短程硝化,而短程硝化和好氧颗粒结构都可能导致温室气体N2O释放.试验研究了处理养殖废水过程中好氧颗粒污泥短程硝化性能,及利用微电极探针定量分析N2O过程释放特性.稳定运行期间,COD与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8%和94.4%,短程硝化效率可达88.9%.根据微电极探针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厌氧和好氧阶段N2O生成量分别占46.4%和53.6%,但短程硝化系统的N2O释放主要来源于曝气吹脱作用;系统内N2O中氮的释放量占进水氮的比例为2.1%,好氧颗粒污泥并未显著强化N2O释放.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批式实验,以人工配水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DO浓度、碳氮比、污泥龄对序批式颗粒污泥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O通过渗透作用造成颗粒内部缺氧区大小变化进而从整体上表现出对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较低的DO浓度更有利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当DO浓度控制在1mg/L左右时,颗粒污泥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及磷酸盐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进水碳氮比减小,导致厌氧段胞内储存物质(PHB)的合成不足,造成好氧聚磷和反硝化聚磷对PHB的竞争,系统同步脱氮除磷性能下降;而序批式颗粒污泥系统泥龄的控制应从平衡排泥除磷以及保持足够颗粒污泥数量维持系统正常运行综合考虑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6.
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好氧污泥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探讨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以及工业应用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粒径大多在0.5~1.0mm,SVI为27.0mL/g,MLVSS/MLSS为86.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采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脱氮除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功能,反应周期结束时氮氮、PO4^3-P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