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小麦/花生间作体系中根际有效铁含量及pH值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液联合培养的根箱装置,探讨了石灰性土壤上间作小麦后的花生根际土壤铁动态分布,以及根际的pH值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间作后的花生根际土壤的有效铁含量明显提高,从小麦根际到花生根际,不施碳酸钙的花生间作根际的pH值逐渐降低,施碳酸钙的间作花生根际的pH值并不降低.这表明石灰性土壤中花生根际有效铁含量的升高和pH值降低与间作小麦根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栓皮栎,杉木和火炬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及pH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初步研究了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林场栓皮栎,杉木和火炬松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状况及土壤pH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树种根际土壤全氮含量都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无机氮的季节变化是栓皮栎根际无机氮含量皆高于非根际土壤,杉木和火炬松根际土壤无机氮含量积累或亏缺或与非根际土壤接近。三个树种对土壤pH的影响是:栓皮栎根际土壤pH大于非根际土壤pH,杉木和火炬松则是根际土壤pH小于非根际土壤pH。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翅果油树根际土壤磷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张守敬-Jackson分级测定法、灼烧-0.2N H2SO4浸提法、0.03N NH4F-0.025N HCl浸提-钼锑抗比色法、以及电位法对翅果油树(DElaeagnus.mol-lis)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全磷、无机磷、有机磷、有效磷及土壤pH值等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翅果油树土壤中全磷浓度在根与非根际相近,有效磷和无机磷在根际略高于非根际,有机磷在根际略低于非根际,但均无明显差异,比较无机磷各组分与土壤有效磷的相关性发现:无论在根际还是在非根际,其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除Fe-P外,其余各组分都表现出根际略大于根际的趋势,翅果油树土壤pH表现为根际略小于非根际,而且均呈弱碱性,这与其土壤Ca-P含量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低于非根际土;2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及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但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大,养分含量越低;土壤pH的下降对多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有不利影响;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整体相关性要比放线菌和细菌密切;3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pH相对于非根际的降低,并且逐代连作后根际土壤pH下降更多,而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逐代的升高,还会造成根际土壤中养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的逐代减弱,其中有些指标甚至会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在江苏丰县应避免杨树连作,可更换品种或进行树种轮栽以缓解连作对地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维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减弱土壤的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喀斯特石山特有植物小花异裂菊Heteroplexis microcephala Y.L.Chen.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及差异,揭示其生态适应机制,采用土壤养分分析常规方法和Biolog-ECO微平板法,对小花异裂菊5个典型分布地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花异裂菊根际土壤中,速效钾、全钾、pH、全氮、全磷、碱解氮、交换性钠以及交换性镁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的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均高于非根际土壤;2个分布地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非根际基本相同,其余3个分布地则根际明显高于非根际;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均为羧酸和糖类化合物,4个分布地的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率均明显高于非根际;主成分分析显示,糖类化合物是驱动小花异裂菊根际和非根际碳源代谢差异的主要碳源;冗余分析显示,全钾和交换性镁对小花异裂菊根际微生物的碳源利用模式影响呈正相关,全磷、速效磷、交换性钙与碳源利用呈负相关。本研究表明,通过分泌微生物代谢利用最广的糖类和羧酸类碳源来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整体代谢活性、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并形成适宜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根际非根际土壤性状差异以及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根际比非根际土壤的pH值低1.6%,而土壤电导率高19.3%,根际土壤多糖、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分别比非根际土壤高9%、12.5%、8.3%、24.4%、12.5%、7.7%;土壤微生物的差异更为明显,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别高12倍、3.1倍和9倍,同时,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也比非根际土壤强,其中土壤脱氢酶、蛋白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高37.1%、36.5%、70.6%、35.7%.水稻幼苗盆栽试验表明,在不同施肥条件下,根际土壤栽培的水稻幼苗的株高、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根长、根数、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不同程度地高于非根际土壤.可见,黑麦草的根际效应对于改良稻田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有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后作水稻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低于非根际土;2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及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但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大,养分含量越低;土壤pH的下降对多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有不利影响;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整体相关性要比放线菌和细菌密切;3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pH相对于非根际的降低,并且逐代连作后根际土壤pH下降更多,而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逐代的升高,还会造成根际土壤中养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的逐代减弱,其中有些指标甚至会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在江苏丰县应避免杨树连作,可更换品种或进行树种轮栽以缓解连作对地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维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减弱土壤的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氮源处理对红松苗木根际pH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源对红松苗木根际pH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处理使根际pH降低,硝态氮处理使根际pH升高。pH变化的方向与幅度主要取决于氮源及其浓度,且在同一浓度时铵态氮处理使根际pH下降的幅度大于硝态氮处理使根际pH升高的幅度。受根际pH变化的影响,铵态氮处理使苗木根际微量元素Fe、Mn、Cu、Zn的有效性增加,硝态氮处理则使根际Fe、Mn、Cu、Zn的有效性降低,而两种氮源处理对根际Ca、Mg有效性的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间伐是生产实践中常见的一种干扰,研究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根际土壤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抖落法收集根际土,测定4种间伐强度(强度(65%)、中度(45%)、弱度(25%)、对照(未间伐))下根际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及氮循环相关酶活性,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弱度间伐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铵态氮含量,而强度间伐下则显著降低; 根际土壤全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各间伐强度下均表现为:中度>对照>弱度>强度; 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碱解氮均在弱度和中度间伐下显著升高。弱度和中度间伐显著降低根际土壤脲酶活性,而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亚硝酸酶活性; 间伐对根际土壤蛋白酶、硝酸还原酶和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表明脲酶和亚硝酸酶对间伐的响应更敏感,可作为土壤氮变化的指标。除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外,根际土壤中其余4种氮循环相关酶活性以及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正根际效应。此外,根际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与含水量、pH密切相关。【结论】间伐强度对根际土壤不同形态氮和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弱度和中度间伐能改变土壤含水量和酶活性,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积累,可将其作为间伐强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Biolog Eco微生物分析法,分析了土壤盆栽试验条件下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Ⅱ类土壤环境基准值每kg干土350 mg(土壤pH>7.5)的Pb对Cd处理下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b含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基准值时,会显著影响Cd对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特征,主要表现为土壤低含量Pb增强了Cd对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能力的抑制效应,同时亦加强了Cd对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特征;冬小麦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与根系分泌物酚酸和简单糖类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在低含量Pb-Cd处理与Cd处理之间明显不同,且相关方向和显著性水平均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无氯钾肥的生产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当前我国无氯钾肥(特别是硫酸钾)的生产现状及各种工艺,在此基础上展望我国硫酸钾生产和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一条新的路线-热复分解升华法制硫酸钾。  相似文献   

13.
宁夏平罗春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414”实验方案研究宁夏平罗县春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和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籽粒产量;氮、磷、钾肥对春小麦的增产率,氮肥显著高于磷、钾肥,而磷肥又高于钾肥.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春小麦最高产量(5231.5kg/hm。)时的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是258kg/hm^2(N),173kg/hm^2(P2O3),22kg/hm^2(K2O);经济最佳产量(5220.7kg/hm。)时的施肥量是257·9kg/hm^2(N),173.0kg/hm^2(P205),21.6kg/hm^2(K20),氮、磷、钾肥的施肥质量比为1:0.67:0.08.对于指导该地区农业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取盆栽试方法,研究马铃薯马铃薯施含氯化肥及不同磷、钾肥效应,结果表明:在贵州生态条件下,施用K2SO4和KCl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能同时施用氯化铵与氯化钾;在氮钾肥为中量不变时,随着磷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递增;在氮磷肥为中量不变时,随着钾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也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5.
长期不同施肥对青海小麦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连续实施20年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长期增施钾肥和秸秆还田对青海东部农业区春小麦产量及农田土壤钾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10年累计产量各处理从大到小排序为NPK+ 50% ST> NPK> NPK+100% ST> NP+100% ST> NP+ 50% ST> NP,长期施肥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有年际波动,增施钾肥和秸秆还田能够增加或维持春小麦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土壤速效钾含量有下降趋势,增施钾肥和或秸秆还田,能够明显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达到13.5%~260%,增加土壤钾素含量,提高土壤钾库贮量.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补充土壤钾素的作用,在当地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作为替代无机钾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莲座期红花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及其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相关性,进行添加氮肥、磷肥、钾肥的田间独立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水平下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含量不同且差异显著。土壤速效氮随氮肥、钾肥水平增大而增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降低,且随施磷水平增大变化不明显;各肥料对红花的作用总体表现为:叶和根元素含量受磷肥影响较大,钾肥较小;茎受氮肥影响较大,磷肥较小;2)生物量随施肥量增大而增大,而受钾肥影响不显著;N2、P2、K1水平下叶N/P最小,而生物量与叶N/P负相关,即在此水平下生物量最大。结果表明,施肥促进了土壤和植物各器官养分不均衡吸收和分配,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当施肥达到各器官吸收饱和点后,由各器官元素比值调节红花的生长。因此,建议选取N2、P2、K1水平进行红花莲座期施肥。  相似文献   

17.
电动力土壤修复技术对铅污染红壤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b(NO3)2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电动力技术对铅污染红壤修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大部分铅能在阴极附近富集.土壤的pH值是影响电动力土壤修复的主要因素,pH值可以通过降低土壤的电导率而导致槽电压升高和土壤发热;还可以通过改变铅的存在形态而降低其修复效率.电动力技术需经过改进才能用于铅污染红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红壤中微量元素锌在酸雨淋溶下的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淋溶下4种红壤锌的释放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经过相当于9 150-10 650mm降水量的淋溶后,与对照(pH5.6)相比,pH4.5的酸雨使表层土pH值降低0.15-0.22个单位,但对心层土和底层土影响不明显;pH3.5的酸雨使整个土层pH值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尤其是表层土降低最显著,达0.43-0.60个pH单位.酸雨淋溶下红壤中锌的释放具有前期阶段为快速递减释放和后期阶段为慢速平稳释放的两阶段性特征,锌累积释放量与淋溶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模型来描述.从长期的淋溶效果来看,酸雨增加了红壤中微量元素锌的淋失.酸雨对锌释放的影响可增加水体中锌的负荷,并导致土壤缺锌;而对受锌污染的土壤,则会加重锌的毒害作用.图3,表3,参8.  相似文献   

19.
黄泛平原砂土钾素状况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施肥、室内模拟及大量室内分析对黄泛区砂质潮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质潮土速效钾含量中等偏低,缓效钾含量高,二者平均分别为76.4mg.kg^-1和631.7mg.kg^-1,各形态钾含量为水溶态钾<代换态钾<非代换态钾<矿物态钾,代换态钾与非代换态钾分别占全钾的0.32%和3.5%,代换态和非代换钾与土壤物理性粘粒显著正相关,水溶性钾与之成相关,土壤粘土矿物以云母为主,土壤缓效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