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增强质子背散射研究注氦纳米晶钛膜中氦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使用增强质子背散射方法,分析了几种Mo基体纳米钛膜中氦的保持量情况.结果表明:采用离子注入法注入的氯在纳米钛膜中能保存较长的时间,氦的释放速率受氯在钛膜及基体中的分布、钛膜中氦浓度大小的影响;Ar,He混合气体放电法工作参数的选择可影响渗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一直在进行金属氚化物(主要是氚化饵)的氦释放测量。我们发现,定性地看,我们感兴趣的所有氚化物都具有相同的释氦规律:最初,氦以低速度释放。该速率似乎与材料(膜或块)的外表面积有关。例如,氚化饵膜最初的氦释放速率约为其生成速率的0.3;大多数氚化物膜最初的氦释放速率大致如此。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长短与氦生成量、母体吸气元素性质及二氢化物相的氚饱和度有关)后,氦的释放变为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几种获取1.8 K超流氦方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如何获得1.8K的超流氦提出了直接节流、预冷与节流相结合、抽真空以及抽真空与节流过程相结合的4种方案,同时针对各个方案给出了过程进行的温-熵图、流程简图以及实现过程的主要设备,借助于各个方案进行过程的温-熵图,对这4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和计算,确定了各个方案最终可以获得的超流氦液体率.抽真空及抽真空与节流过程相结合的方案最终获得的超流氦液体率分别约为100%、90.3%,但这两种方案所需要的设备比较复杂,成本较高,直接节流方案和节流与预冷相结合的方案要求的设备相对比较简单,但直接节流方案没有利用低温饱和超流氦蒸汽的冷量,而节流与预冷相结合的方案利用低温饱和超流氦蒸汽的冷量进行预冷,使其最终的超流氦液体率与直接节流方案相比提高了近12%。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利用IMA测量介质膜中可动离子漂移迁移率的新方法,并用该方法测量了熔凝玻璃膜中Na~+漂移迁移率,研究了Na~+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噪声沸腾是超流氦传热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对这种现象的充分认识有助于超流氦在诸如超导磁体的冷却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氦浴温度是影响噪声沸腾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电流加热一个大小为2.5cm×2.5cm的小试样,同时用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了在不同氦浴温度下噪声沸腾时的压力振动,并对不同氦浴温度下噪声沸腾的压力振动曲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过冷态超流氦的沸腾中,一个极薄的气膜在小试样上振动,几乎没有什么噪声;而在饱和态超流氦的沸腾中,一个小试样大小相当的气泡在其表面上反复振动,并伴随着巨大的噪声和强烈的机械振动.氦浴温度对噪声沸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噪声沸腾的特征频率和沸腾状态发生改变时的临界静压液柱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全球氦市场价格与供应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氦产量、价格和政策,而近期美国将氦核定为战略储备资源,限制粗氦产量,频频提高氦价格,并实行定额供应措施,对我国大量用氦的科学仪器装置以及科研项目造成重大危害。面临严峻形势,全面掌握氦供应紧缺对科学仪器与科研项目的影响,进行前瞻性部署,并制定合理可行的对策,显得相当重要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氦原子及类氦离子基态能量与波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元泛函变分的方法,求出氦原子及类氦离子Li^ ,Be^ ,B^ ,C^4 ,N^5 ,O^6 的基态能量与波函数,结果表明,二元泛函变分法比一元泛函变分法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计算得到的氦原子及类氦离子基态能量值与实验值之差,比用一元泛函变分法得到的能量之差减小7%-15%。  相似文献   

8.
对电子与氦原子相互作用的模型势进行了修正.用修正前后的模型势计算低能电子被氦原子散射使得S分波相移与实验结果一致,把同样的模型势(忽略交换势)应用到低能正电子被氦原子散射,得到了低能正电子的分波相移、弹性散射截面、动量转移截面.结果表明,用修正后的模型势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从而说明对模型势的修正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相互作用势对氦在α-Fe中行为的模拟结果的影响,发现不同的作用势会影响到单个氦原子在α-Fe中的稳定位置,但对氦泡中氦原子的分布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不同的He/Ar混合气氛下,制备了不同He含量的铜膜.利用弹性反冲探测(ERD)方法探测了铜膜中氦的含量和深度分布,实验发现引入铜膜中的氦深度分布较均匀;并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铜膜中氦的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铜膜中氦含量的逐渐增加,对应Cu(111)晶面的峰强也有所增强;最后应用了慢正电子束分析(SPBA)技术测量了不同含氦铜膜的缺陷结构,随着铜膜中氦的增加,S参数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以正电子素为探针探测不同相结构的氧化铝和HY分子筛等多孔材料内表面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现在α、θ混合桐的氧化铝中存在着孔径为不到1纳米的小孔和几个纳米的大孔,随着温度升高,小孔向着大孔方向扩胀.也发现在非活性的氧化铝中表面正电子素强度与孔的比表面积存在着线性关系,在活性氧化铝中却有明显的偏离.还发现正电子素在HY分子筛内表面和笼内与质子酸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并求出了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2.
运用摩擦学实验与表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以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润滑的铜摩擦副表面膜,分析了表面膜中主要元素的存在状态和ZDDP的减摩抗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ZDDP在铜摩擦副表面形成了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共存的反应膜,该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可有效减小摩擦磨损;此外,ZDDP还可通过对摩擦副表面的改性,增强其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液滴交换模型计算了水平圆管内环状流液膜厚度沿管周的分布及液膜流量。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参数测量方案,这种方案对流动的阻力很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水平管排外降膜蒸发换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流和紊流两种模型对水平管外垂下液膜的强制对流蒸发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 .计算中 ,对管顶部的冲击滞止区和管侧部的自由绕流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坐标变换方法进行微分方程组简化 .根据滞止区计算结果确定自由绕流区的初始边界条件 ,排除了以前类似计算中人为假定计算边界条件的缺陷 .紊流计算采用壁面函数法 .计算结果和作者的单管和管排实验数据及其他研究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实验值处于层流解和紊流解之间 ,更靠近紊流解 .实验证明 ,单管和三管管排的平均换热系数十分接近 ,数值计算结果对管排中各管都能适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砂轮表面特性和修整对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运用最优回归试验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同以往公式不同的磨削工艺参数与磨削表面粗糙度间的数学模型,指出了砂轮修整用量对磨削表面粗糙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加热段单侧竖壁受热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阳  顾文斌 《江西科学》1993,11(2):81-90
以一种用于大功率半导体元件冷却的加热段单侧坚壁受热的两相闭式热虹吸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包括界面剪切力及池沸腾等复杂流动、传热现象在内的热虹吸管综合模型,并对稳态情况作了描述.在稳态时,对所给定的边界条件,给出了模型的估计值,并对热虹吸管的传热极限以及影响热虹吸管传热特性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液膜厚度是研究液膜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为了得到液膜流动过程中厚度的变化规律,对竖直平板表面上由重力驱动的水膜流动进行实验测量。自主设计并搭建降液膜流动实验台,利用电容式液膜测厚仪统计分析层流流动,距离入口25cm处的流动液膜厚度随时间的演化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时间域上,观测点的液膜厚度值不断发生变化。Re=297时,0至70 s内的流动液膜的波动性平稳,厚度平均值接近168.5um 。Re=462与Re=627时,在0至40 s时间段内波动较强烈,40至70 s的液膜流动趋于平稳状态。Re=814时,所测时间段0-70 s,液膜波动较剧烈,波动幅度增大。液膜厚度与雷诺数呈正线性相关关系。当Re=814时,每个时间点的液膜厚度在360um以上,高于其他三种不同雷诺数时的液膜厚度。高雷诺数时液膜的波动状况更加剧烈,减小雷诺数有利于形成光滑的液膜。从侧面体现出流动液膜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关联式气体流量调节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气体流量与阀通径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此调节器的设计可以实现气体流量的梯度变化,为沉积梯度薄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半导体激光器端面反射率对输出光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天池  王佳菱 《河南科学》1998,16(4):429-432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半导体激光器端面反射率变化对其输出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半导体激光器端面反射率进行优化后,能够获得最佳输出功率;此外,还分析了端面反射率优化后对半导体激光器微分功率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行商用塑料规整填料表面润湿性差,改性前后聚丙烯(PP)表面液膜流动特性均缺乏系统研究.利用聚合物表面改性和表面粗糙方法,大幅改善了PP表面对水的润湿性,成膜率从约40%提高到约95%.PP改性前,液膜在两边缘厚度增加明显,与中间平均膜厚相比,最大增厚可达460%;改性后液膜在表面基本铺展,整个宽度上液膜厚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