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血液安全面临挑战献血和输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在献血和接受输血,但是,每天都有人在献血和输血过程中受到了感染。轻者,感染了其它不易治疗的疾病;重者,将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据了解,每年全球采集的7500万单位的血液中仍有近1800万单位的供血未经传染性检测。在我国,接受一次输血的人可能感染肝炎的机率是正常人的3倍。就丙型肝炎为例,每年感染或携带病毒的人当中,约20%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血源接触而染病的。全球超过一半国家没有对献血者献出的血液进行彻底检验,导致很多人在接受输血时感染艾滋病、肝炎…  相似文献   

2.
广州血液中心创建于1980年,经过4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建设和辛勤耕耘,现己发展成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集采供血工作、输血医学科研、输血医学教学和输血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的血液中心。广州市无偿献血办公室也设于此。目前中心下属广州市临床输血研究所和广州器官移植配型中心两个输血医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3.
“血疗”是输血医学发展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疾病与血液改变之间的内存联系,探索血液中存在的病理成分,寻找去除或减少血液中病理性致病因素,激活机体内部的生理活性物质,从而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方法。“血疗”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替补性...  相似文献   

4.
人失血过多会死,及时输血可以救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输血事业的真正含义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要输血首先要解决血源从何而来,靠部份人卖血行不行?实行公民义务献血有哪些利弊?无偿献血有哪些好处?献血到哪里去献?血抽出来以后,如何保证血液中没有肝炎,结核、爱滋病等传染病。输血还要解决适应症问题,不是什么病都可以输血,有的可输全血,有的可以输成份血,如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这些都是大众需了解的问题,所以借《大众科学》一角浅谈输血事业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使输血医学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浓度和纯度高,疗效显著、减少疾病的传播发生,可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成分所致的输血反应,且综合利用节约血源等优点,逐渐被接受和重视。特别是1998年《献血法》颁布后,对临床合理、科学、成分用血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且成分输血的比例是输血治疗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因此阜新市近年来的成分输血比例在逐年上升,成分输血率达99.6%。  相似文献   

6.
杨丽华 《甘肃科技》2006,22(8):207-208
目的对52例手术患者自体血液回收后的临床观察。方法采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将患者术中积血或伤口创面的血液回收,经抗凝、过滤、洗涤、浓缩后回输患者。结果52例患者术中回收原血总量:69000ML,节约了血源。63%的患者术后未输异体血,恢复顺利。出血量在2000ML以上患者输了异体血,血浆,血小板后,临床疗效良好。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术后伤口渗血、出血,凝血功能障碍。1例直肠癌根治术血液回输后半年后癌症转移死亡。结论术中自体血液回输不仅节约了血源,而且安全有效,是输血技术的补充和完善。出血量在2000ML以上的患者,适病情补充异体血浆,血小板对减少伤口渗血,促进伤口愈合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输人回收血量的多少无关。严格正确、合理掌握术后异体血的补充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血疗"是输血医学发展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疾病与血液改变之间的内存联系,探索血液中存在的病理成分,寻找去除或减少血液中病理性致病因素,激活机体内部的生理活性物质,从而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预防疾病为目的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信息长廊     
《科技潮》1999,(1)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如何缓解血源紧张状况,避免因异体血输入而引起的疾病传播及不良反应,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节省国家在异体输血方面耗费的宠大人力、物力、财力开支,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北京京精医疗设备公司共同开展的"自体血液回收利用系统"课题历时3年顺利完成。该课题所研制开发成功的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及其一次性使用血液回收罐配套用品是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精密传感系统全过程自动化操作的新型医疗设备,用于创伤、战伤和术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资料认为HCV(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的重要病因,输血是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输血后肝炎中60~90%为丙型肝炎。为了防止肝炎的血源性传播,减少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有必要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我们采用ELISA法对献血员供血前、后两次筛检抗-HCV达3365人次,发现第二次复检仍有抗-HCV阳性者,也支持二次筛检这一观点。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彦  鲁玉桂 《甘肃科技》2013,29(12):125-126,149
探讨了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应用冷沉淀的效果。选用结核性脓胸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均输注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个别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输注冷沉淀5~15u,对照组未输注冷沉淀。对照组PT、aPTT、Fbg与基础值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治疗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Hb及BPC计数基础值与对照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的输注量及出血总量明显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沉淀作为一种成分血,对患者止渗血及术后伤口愈合、控制感染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在运用时,要正确掌握手术患者出血的输血指征,充足、科学、合理、适时地补充血液成分,不但能挽救病人的生命,而且可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疗效,降低输血并发症,节约血源,对促进外科手术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液是万应灵药”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有一句话:“血液是万应灵药”。了解一些血液性质的人都可以体会诗人这句话的真实性。许多世纪以前,人们已经知道大量失血会使人致命。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广泛应用输血治疗以来,救活的人真不知多少。同时,也常常有许多病人由于不能由食物摄取营养而要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但是,依靠人血不可能满足医疗上大量需要,而且抽出来的血液也不能长期保存,因此找出一种代用品就成为迫切的要求了。  相似文献   

12.
该项目对血液保护方法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了完善,提出“综合性血液保护”技术,包括10大措施,并成功地应用于CABG中。在保证CABG成功率100%的基础上,节省库血若干,其中27.1%例实现了未输血手术,并可减少输血并发症。项目还对综合性血液保护进行了生化及微观电镜观察。项目还设计了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自体血回输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13.
正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能!绝对不能!"医生在给病人输血前,必须先检测病人的血型,如果发现它与供血人的血型相符,还要把两种血放在一起做交叉配血实验,看到不发生凝集反应,才能安排输血。血型不符的输血,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动物血怎么能被输入人体呢?其实,很早就有人尝试把动物血输入人体。1666年,英国有一位叫罗威尔的医生,把羊羔的血抽出,输入了一位精神病患者身体。侥幸的是,那位病人没有死亡。之后,法国有  相似文献   

14.
辛佳锶 《科技信息》2011,(17):I0411-I0411,I0418
输血是治疗疾病与保障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措施,由于输血感染疾病案件的频繁发生,输血安全问题及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归责问题成为医学和法学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输血感染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法律适用,进一步明确其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并对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救济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冯长俊 《甘肃科技》2016,(15):139-140
优化采供血机构内部机构和业务功能设置,构建市中心血站层级、采供血业务中心层级、献血服务部层级、储血点层级的多级辐射式采供血服务网络,使得地区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如何保证充足安全的血液,是采供血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重点就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献血者的招募、血源组织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巨脾症患者术中采用脾动脉结扎、脾动脉快速输液等方法.结果自体脾血回输后术中输血量减少,术后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结论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具有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节约血源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巨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9例巨脾症患者术中采用脾动脉结扎、脾动脉快速输液等方法.结果自体脾血回输后术中输血量减少,术后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结论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具有方法实用、操作简单、无副作用、节约血源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加拿大研究人员把皮肤直接转变成血液方面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种新方法不仅能为手术和癌症患者提供迫切需要的血源,而且能为贫血症等血液病患者提供新血  相似文献   

19.
<正>气化学说是天文学、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祖国医学的独特理论。中医学认为,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与气化相关。水液的代谢、气、血、津、液、精、神的产生和互相转化。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则津液流行,气血充盛,(五脏安和,疾病不生,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气血衰少)五脏动摇,变生百病;气体终止,则精气竭绝,阴阳离散,死亡立致。气化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医学却不理解这一点。《土鄂医话》指出:“西医以人体  相似文献   

20.
心脑血管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死亡的首要病因 .协和医院中医科在武汉市率先使用“等容血液稀释血液代生物平衡疗法” ,采用中西医药物 ,融合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激光复合量子医学、磁医学、紫外线照射和高压氧医学等高新技术 ,对血液进行处理后 ,再进行体血回输 ,从而达到调整血液流变性质 ,改善微循环的状态 ,平衡机体内循环 ,增强免疫机能 ,综合形成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整体性治疗 .经临床实践证明 ,该疗法有效率达 98% .据协和医院中医科李道本教授称 ,血液稀释平衡疗法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 ,是目前预防和治疗心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