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立了发酵液中他克莫司的RP-HPLC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8 (250 mm×4.6 mm, 5 μm) 色谱柱,流动相为V(异丙醇)∶V(水)=35∶65,柱温5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对影响分离和检测的色谱柱、流动相、柱温、检测波长等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他克莫司标准品质量浓度在10~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194 9ρ -0.055 3 (r=0.999 6),发酵液试样中他克莫司的平均回收率为99.8 % (n=9),相对标准偏差为0.58 %. 相似文献
2.
研究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作用.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划分成对照组(n=53例)、研究组(n=5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环磷酰胺治疗,研究组则应用他克莫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研究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前体氨基酸对发酵合成他克莫司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发酵初期添加2.5 g/L的异亮氨酸(Ile),他克莫司产量提高约59%。有机酸分析和丙酰CoA合成酶与丙酰激酶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异亮氨酸的加入显著增加了丙酸(Pro)的浓度,在产物合成期丙酰CoA合成酶的最大酶活提高到600 U/g。由此表明该前体氨基酸促进他克莫司发酵合成的原因可能是其促进了丙酰CoA等前体物质的合成,从而增进了内酯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治疗组患者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连用4周;对照组给予10%氧化锌软膏外用,每日2次,连用4周,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有红斑、灼热感和刺痛感,但可耐受.结论: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治疗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和NB-UVB结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其中NB-UVB治疗组给予NB-UVB全身照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组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涂搽患处;联合治疗组给予全身NB-UVB照射,患处同日涂搽0.1%他克莫司软膏.用PASI积分评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平均起效时间为5 d,PASI评分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而NB-UVB与他克莫司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起效时间均在9 d以上,总有效率为分别为75%和80%.得到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克明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6,(3):33-37
采用原生质体制备技术与单一因素多次诱变育种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对产胡萝卜素酵母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比亲株胡萝卜素产量高1.6倍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两种血药质量浓度他克莫司在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利用他克莫司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分析了南部战区总医院肾内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经过肾穿刺活检明确Ⅱ~Ⅲ期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应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的66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根据他克莫司质量浓度分为低质量浓度组与高质量浓度组,观察患者在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尿蛋白水平变化,比对分析两组蛋白尿缓解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治疗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蛋白尿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同治疗期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尿缓解率方面,高质量浓度组(86.49%)较低质量浓度组(80.34%)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高血药质量浓度组(37.50%)出现不良反应率高于低血药质量浓度组(20.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Ⅱ~Ⅲ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他克莫司治疗低质量浓度组对比高质量浓度组的蛋白尿缓解率无明显区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当,较低的他克莫司质量浓度可以达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花生四烯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对由高山被孢霉出发菌株M3-18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DES诱变3min,可获得高产突变株M20,其花生四烯酸产量比对照株M3-18提高了4.4倍,而且突变株的继代遗传稳定。说明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离心分离获得菌丝体菌液,分别从渗透压稳定剂、裂解酶、裂解时间及菌龄4个方面优化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MgSO_4,最优酶解液为1%纤维素酶,最佳菌龄为5 d,最优裂解时间为2 h.L_(20)(5~4)的正交试验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为1.46×10~7个/m L.紫外诱变实验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半致死率时的照射剂量约为40 s,诱变距离与致死率成反比,在诱变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诱变受诱变次数影响较小,分次处理和一次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诱变菌株,诱变株多糖含量高于普通菌株,其中17~#菌株多糖含量达6.01%,筛选菌株的稳定性实验表明:继代培养3次,筛选的菌株产多糖能力下降较少,表明筛选菌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紫外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条件组合:选用15 g/L的纤维素酶+15 g/L的蜗牛酶的混合酶来酶解菌丝,0.6 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菌龄为3d,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1.7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渗溶液组成及浓度、酶的组成与质量分数、预处理方法、温度和pH等因素对雨生红球藻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细胞数约为106·mL-1的对数生长期细胞,于50 mmol·L-1EDTA和25 mmol·L-1 DTT缓冲液,30℃下恒温处理1h,再于质量分数2.0%蜗牛酶和质量分数1.0%纤维素酶,温...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链霉菌702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较优组合条件,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多水平的正交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中探索该菌的对数生长期为35 h~50 h,在菌丝体培养基中添加1.0%甘氨酸有利于该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正交试验分别以影响该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菌丝体培养时间、溶菌酶使用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的四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试验表明:链霉菌702菌株原生质制备和再生较优组合为A2B2C3D1,即菌丝体培养时间为43 h,溶菌酶浓度为2.0 mg/mL,酶解温度为37℃,酶解时间60 m in,原生质体的制备率和再生率分别达到96.5%和27.8%。本试验为该菌进一步进行原生质体诱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林莺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331-336
洁霉素产生菌不论生长在含有甘氨酸的S培养基或不含甘氨酸的S培养基的菌丝中,其细胞壁均可被溶菌酶溶解而释放出原生质体。甘氨酸浓度为1.0%破壁效果最好,溶菌酶的作用浓度以2.5mg/ml为最佳。原生质体在Hb培养基上能够很好地再生。用P培养基配制的40%(w/v)PEG1000溶液,能有效地诱导洁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重组频率达6.7%。 相似文献
14.
玉米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玉米黄化叶片为材料,采用两步酶解的方法研究了从玉米叶片制备原生质体的方法,发现第一次酶解以30℃处理1h为宜,第二次酶解以30℃处理2.5~3h较合适。同时发现所得原生质体净化悬浮时用25%的蔗糖溶液在2500rpm离心5min能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产生菌~#218菌株菌丝体用玻璃纸平板培养法培养,培养时间为36小时。采用2%蜗牛酶,不须硫醇类化合物预处理,可直接裂解赤霉素产生菌~#218菌株菌丝体,得到大量的原生质体。将原生质体悬浮液接种到高渗性再生培养基上,再生频率约为1~2%。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仍保留亲株的菌落形态及合成赤霉素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植物原生质体作为一个良好的实验系统,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及细胞学研究中.本研究以烟草NC89叶片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制备烟草原生质体,经台盼蓝染色鉴定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产量为(12.7±1.6)×106 g-1,表明该方法能成功地制备高产率、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建立了一种烟草原生质体的简易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商品混合酶酶解的方法,研究了黑曲霉、绿色木霉、桔青霉头孢霉、粗糙脉孢霉、紫色红曲霉、白地霉、凤尾菇、冬菇、平菇等10种13株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对这些真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证明所得到的制备物确实为没有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实验表明,用商品纤维素酶、蜗牛酶、溶菌酶等配制成的混合酶液,可成功地从上述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的丝状真菌菌丝体制备出原生质体.实验还说明,巯基乙醇对多数丝状真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不是必需的.在所有供试菌株中均观察到由原生质体直接长出菌丝及由原生质体先形成酵母芽链状再长出菌丝这两类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18.
林肯链霉菌生长在0.5%甘氨酸的S培养基中,能较好地被溶菌酶破壁形成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能在RB培养基上再生,但不能在R_2培养基上再生,这和已报道过的其他链霉菌不同。78-11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5.7%,S-3菌株的再生频率约为20.5%。PEG(聚乙二醇)1000对诱导融合的效果较好,重组频率最高可达10~(-2)。重组子和亲本在培养特性、孢子形态方面无特殊差异,但经C_O~(60)诱变后重组子的正变率超过亲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