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箭竹坪矿区含煤岩系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特征及与煤炭资源赋存的关系,即箭竹坪向斜在其褶曲轴部厚度加大,两翼煤层厚度相对变薄;F0滑覆断层以脱底式影响着煤系地层;F1正断层的上盘附近的煤层,在沿倾向多发生因煤层层闯滑动,以磷片流、碎柱流和粘塑性流等发生宏观变形,在沿走向上则变化不大;F2、F4、F5正断层的下盘附近的煤层,而正断层的下盘煤层不仅保存状况有利,而且是厚煤区,是煤炭开发的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箭竹坪矿区含煤岩系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特征及与煤炭资源赋存的关系,即箭竹坪向斜在其褶由轴部厚度加大,两翼煤层厚度相对变薄;F_0滑覆断层以脱底式影响着煤系地层;F_1正断层的上盘附近的煤层,在沿倾向多发生因煤层层间滑动,以磷片流、碎粒流和粘塑性流等发生宏观变形,在沿走向上则变化不大;F_2、F_4、F_5正断层的下盘附近的煤层,而正断层的下盘煤层不仅保存状况有利,而且是厚煤区,是煤炭开发的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箭竹坪矿区含煤岩系特征。阐述了该区的控煤构造特征及与煤炭资源赋存的关系,即箭竹坪向斜在其褶由轴部厚度加大,两翼煤层厚度相对变薄;F_0滑覆断层以脱底式影响着煤系地层;F_1正断层的上盘附近的煤层,在沿倾向多发生因煤层层间滑动,以磷片流、碎粒流和粘塑性流等发生宏观变形,在沿走向上则变化不大;F_2、F_4、F_5正断层的下盘附近的煤层,而正断层的下盘煤层不仅保存状况有利,而且是厚煤区,是煤炭开发的最佳地段。  相似文献   

4.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相似文献   

5.
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正断层下盘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断层上、下盘煤层支承压力、顶板垂直应力以及塑性区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由于存在断层地质构造,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导致初始应力场发生挠动,在断层局部区域产生附加的构造应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正断层下盘附近形成了低应力区和高应力集中区带,支承压力明显影响范围距断层面约10~30m;断层上盘煤层上支承压力峰值在靠近断层面附近约35m处;当工作面推进至距断层面25m时,保留的煤柱仍然有足够的承受强度,在工作面支架回撤时能够保障回撤安全。  相似文献   

6.
岩层产状平缓的矿区中,常见有些正断层两侧出现煤层压薄、增厚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正断层形成后,断层附近的层间挤压应力的变化有关,上盘局部加载压薄,下盘局部卸荷增厚.上、下盘呈现“反牵引”现象的正断层也是这样产生的.由矿井实见情况来看,这类正断层落差是层状岩体在平拉开时,断层附近岩、煤层流变的结果.这一认识,与以往对正断层的传统看法有许多不同之处.它对正确分析矿井地质构造指导采掘工作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断层破坏覆岩地层的整体性,影响岩土体的强度特性和变形性质,导致开采沉陷规律更为复杂。为研究不同覆岩地层与正断层共同影响下煤层开采地表沉陷规律,构建不同覆岩地层正断层下盘煤层开采覆岩运动与地表变形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覆岩地层正断层下盘煤层开采地表下沉规律与特征,结合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移动变形范围与松散层厚度密切相关,随松散层厚度的增加,相较于无断层一侧,地表下沉盆地在断层一侧的移动变形范围先减小后扩大再减小,最终与无断层一侧相同;厚基岩地质条件下,随松散层厚度增加,地表产生裂缝的位置由断层露头先向采空区偏移后向断层上盘偏移;厚松散层地质条件下,松散层吸收了断层诱发的非连续变形,随松散层厚度增加,地表由偏态下沉盆地逐渐变为对称的下沉盆地。  相似文献   

8.
大南湖矿区二区F1南井田含煤地层缺乏明显标志,煤层对比遇到困难。通过该区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对煤层物理性质、煤层间距、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序列、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进行研究,总结出研究区煤层特征如下:F1南井田含煤地层位于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碎屑岩中,全区含煤52层,煤层总厚度平均为63. 95 m,其中发育24层可采煤层,15煤层最厚,平均厚度为6. 14 m,出现在含煤段的中部,分布稳定,全区可采,可作为主要对比标志; 5煤层全区可采,较稳定; 22下煤和30煤层局部可采,分布不稳定;其他大部分可采煤层可采范围较大,局部可以对比。大部分煤层每两层可组成一个煤层组;各煤层间距变化不大;多个煤层间发育一套粗粒砂岩或砂砾岩,可作为对比标志。同一含煤地层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大部分相似或接近;典型煤层界线的地震反射同向轴具有空间连续性;同一煤层沉积环境具有空间过渡性特征。煤层的综合地质特征分析为煤田地质开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贵州平塘县克度煤矿的含煤地层特征、可采煤层的煤层特征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岩性主要由泥质灰岩、粉砂质粘土岩及薄煤层组成,含可采煤层1层(M5)。可采煤层的厚度稳定,煤类单一,主要为贫煤。通过钻孔资料分析,吴家坪组主要为一套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混合沉积,主要沉积相为浅海相、分流间湾相和泥炭沼泽相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朔县矿区太原组沉积体系与煤聚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朔县矿区太原组沉积特征、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太原组下组煤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表明,太原组下部主要为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上部主要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组煤(即9、10、11号煤层)形成于障壁坪和泻湖坪环境,煤组下部砂体与煤厚具有互为消长的成因关系,即砂岩厚度大的区域不利于成煤。  相似文献   

11.
根据构造、层序、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等多因素分析了安徽省宿州市芦岭煤矿Ⅱ88采区瓦斯地质规律,并建立了运动学模型和压力梯度计算模型。芦岭煤矿区域构造上由于徐宿弧形构造和双重构造2方面因素,造成其相对于临宿矿区其他矿井的构造应力更集中,瓦斯压力较大、含量较高,突出灾害危险性严重。层序上,芦岭矿井第8煤层发育在最大海泛面时期,为层序内最厚的稳定煤层,顶底板圈闭性良好,瓦斯富集。Ⅱ88采区以采区中部的F14正断层为界划分为东、西2个瓦斯地质单元,分别具有不同的瓦斯压力梯度。东部瓦斯地质单元是F14断层下盘,海拔高度较高但瓦斯压力高,而西部单元(断层上盘)海拔高度较低但瓦斯压力低,与正常瓦斯地质规律相反,初步分析与正断层F14上盘煤层顶板在拉张运动过程中被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2.
67号是七煤集团向阳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单一煤层,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倾角12 ̄28。。煤层厚度0.7 ̄1.2米。距上部65号层70米,距下部68号层25米。从第一水平看,F13断层把该层分为地观不同的两部分。下盘煤厚1 ̄1.2米,有0.2 ̄0.3米厚的黑色页岩伪顶。上盘煤厚0.7 ̄0.9米,局部有0.15 ̄0.20米厚的粉砂岩伪顶。一、矿压规律1直接顶的垮落步距直接顶的垮落步距经过几个工作面的观测,一般在24 ̄30米,一次垮落范围沿倾斜四十米左右,冒落厚度1.5 ̄2.0米。顶板初次垮落前悬露的顶板,四个边缘都受支承,所以用平板理论计算初次垮落步距。四边受支承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还原聚煤环境以及探究元素对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织金县以那矿区龙潭组多煤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灰成分分析法和富集系数法研究了不同层段煤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煤层总体为中灰分、特低挥发分、中高~高硫煤;各煤层硫以黄铁矿硫为主,黄铁矿硫与全硫显著正相关,黄铁矿呈聚集团块状和分散颗粒状分布,表明煤层中硫的富集可能受泥炭堆积时期海水的影响;大部分煤层灰成分指数大于0.22,27号煤层小于0.22,说明该矿区大多数煤层形成于海相环境,仅个别煤层为陆相沼泽成因;可采煤层中As的富集系数达6.02,属高砷煤,6、7、10号煤层F含量明显高于中国煤和世界煤中均值,属高氟煤,建议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视As、F等有害元素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箭竹坪矿区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层、构造、顶底板岩性组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整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地质条件做简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箭竹坪矿区主采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差异比较大,其中煤层中的后期小构造和顶底板岩性被视为顶底板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阜新盆地刘家区煤层气储层特征及产出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阜新盆地刘家区构造演区及构造特征,煤层发育特征,煤的化学成分及排采试验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对研究区煤层气含量,煤的吸附性,煤层渗透率,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煤体,层气产出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煤的吸附能力强;埋深与辉绿岩侵入体是控制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因素,成煤后期构造运动是影响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应在向斜翼部和岩墙,岩体附近变质程度高的煤区。  相似文献   

16.
断层带煤体瓦斯地质特征与瓦斯突出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开采期间的突出与断层之间的关联问题,采用瓦斯地质方法,通过矿井开采实例研究了井田内断层封闭与开放的瓦斯地质特征,并根据断层附近瓦斯涌出规律判断断层与突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封闭性断层带附近瓦斯涌出异常增大,构造应力集中、常常封闭有高能瓦斯以及发育的构造煤,为煤与瓦斯突出创造条件;开放性断层带附近具有煤层瓦斯压力相对较低,煤层瓦斯含量较正常下降的特征,而在远离断层面的一侧,伴随有平行断层的条带状煤层应力集中区,其中具有煤层瓦斯压力大、煤层瓦斯含量高的特征.该成果对煤矿在煤层断层带开采瓦斯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科技信息》2011,(27):344-344,380
断层的类型划分有三种方式,按照导水性能可将断层划分为导水断层和不导水断层;根据力学特征可将断层分为压剪断层和张性断层;依据断层上下盘的运动关系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等。根据突水点与断层空间位置关系可以将采动断层突水类型划分为断层切穿煤层突水、断层接近煤层突水和断层隐伏较远突水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下组煤的开采直接影响着上组煤及其顶底板的稳定性,层间岩层厚度及岩层垮落特征是能否进行上行开采的关键因素。以山西省吕梁某矿4号煤层与42采区煤层层间岩层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层间岩层厚度变化对层间岩层及其垮落特征的影响,以便确定42采区上组煤层开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层间岩层厚度为18.2~28.2 m时,42采区煤层位于4号煤层裂隙带,顶底板较完整,可进行上行开采,同时在4号煤层采空区边界上方出现悬空结构,上行开采时应采取底板充填、调斜工作面等措施以避免矿压灾害的发生;当层间岩层厚度为10.2 m时,42采区的煤层位于4号煤层规则垮落带与裂隙带的交界处,42采区煤层及其顶底板遭受严重破坏,不建议开采;当层间岩层厚度为10.2~18.2 m时,42采区煤层处于4号煤层裂隙带,但裂隙较发育,需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或延长间隔时间,方可进行开采。该研究可为类似条件下的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与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实施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共采及煤层地下气化开采的需要,依据煤层厚度及间距、煤层组合规律、分布的稳定性、测井曲线形态及非煤标志层等特征,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三段含煤亚段150余口钻井的煤层进行了对比和统一编号,揭示了该区共发育了编号为1~11的11个煤层或煤层组,其中,1~4煤(组)构成了上煤层群,6~11煤(组)构成了下煤层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煤层的平面分布规律,指出研究区内共发育了6个赋煤区,7、8、9煤层组在各赋煤区均有发育,且厚度较大,是东部凹陷的主力煤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应力显现规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断面巷道的围岩塑性区及应力非对称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建立异形断面巷道围岩破坏力学模型,确定其合理的支护方式.结果表明,大倾角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塑性区沿煤层倾斜方向演化,顶底板破坏深度大于两帮,且两帮破坏程度差异大;巷道断面形状不同,导致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塑性区及变形量等有很大差异;拱形巷道围岩变形适应性好,异形巷道两侧的顶角煤易发生剪切破坏,但考虑回采巷道掘进、设备运行及服务年限等需求,常用异形巷道;采用"锚网+钢带+锚索"的支护形式,加强异形巷道顶板帮及坡顶煤的支护,满足支护阻力大于F1和F2,可明显减少巷道围岩变形,保持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