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园地》2006,(1):25-25
1.配种年龄母羊开始有发情表现.公羊开始有性行为.只足性成熟,正处于强度生长发育阶段,还不能配种繁殖。此时配种,则会使交配的公、母羊生长发育受到阻碍,所生后代品质也很差,绵羊的适宜配种年龄为1—1.5岁.最适宜的利用年限为5年~6年:小尾寒羊的配种年龄为8月龄.繁殖年限为6~7年,以3岁-4岁繁殖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由于长期受分布地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作用,牦牛仍处于生产性能较低的原始品种状态。母牦牛一般3—4岁开始配种,每年集中在7—9月发情,其营养好坏,对发情与否的影响很大。据调查,1979年全省牦牛的繁活率为40.7%,(皇城公社1979年牦牛的繁活率为51%,)多数产犊母牦牛当年不发情,一般母牦牛为二年一产,繁殖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调节耗牛繁殖时间提高犊牛成活率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牛的繁殖性能受日照、气温、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依据牦牛研究已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母牦牛发情、排卵规律、性周期激素水平特性作为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动物繁殖新技术,建立调节牦牛繁殖时间,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方案,人为的控制母牦牛发情,调节繁殖时间,将母牦牛的发情时间推迟1-2个周期,调整、控制在水草丰茂的7月中旬至9月初集中发情、配种,把产犊时间调节在气候较为暖和、牧草返青的4-5月集中产犊,达到提高受胎率、繁殖成活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牦牛205万头,是我州畜牧业的支柱。但牦牛是一个原始品种,晚熟,生产性能低,其产品满足不了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从1976年起开始运用普通牛冻精配种改良牦牛,以期提高其生产性能。牦牛同普通牛杂交属种间杂交,据文献报道,由于受种间隔离机制及精卵细胞捂抗作用的影响而受胎率低,妊娠后期易患羊水过多症而流产率高。1976和1977年我州用黑白花奶牛冻精配种牦牛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论点。为探索提高牦牛用普通牛冻精配种的受胎效果,1978—1982年在石渠县国营牧场进行了不同组合受胎效果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牦牛     
我国牦牛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及内蒙等七省、区海拔2000~35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共有1,200余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1,400万头)的858以上。家牦牛由野牦牛驯养而来,俗称野牦牛,有两种,一是Peophagus mutus pvz,另一种是家牦牛的退化型。牦牛有特异的解剖,生理特点、全身裹以长毛,能适应牧草生长季短、寒冷、空气中含氧最少的严酷的高山草原生态条件:但其生长呈现“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规律。牦牛属原始品种,有谷地和草原两个类型,另有全身白毛的突变型。牦牛多属兼用,无专一生产方向,生产性能低,产品数量少,但其质量好。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可获得生产性能好的种间杂种犏牛,但其雄性无生育力。牦牛应用普通牛冷冻精液配种成功。扩大了杂种的获得和进一步提高了杂种后代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一般母猪一年只能产1.8窝。如采用以下办法可使母猪年产仔猪提高到2~2.5窝。 1.提早断奶一般仔猪60日龄断奶,为了使母猪提前发情、配种和受孕,将仔猪断奶日龄提早至35~40日龄。其方法是,在仔猪7~10龄时开始调教开食,到20日龄已能正式吃食,35~40日龄即可断奶。 2.合理安排配种季节对初产母猪,最好安排春季4~5月份配种,8~9月份产仔,9~10月份再配种,翌年1~2月产仔,2~3月份再配种,反复循环。可使母猪多在春秋两季配种、产仔,提高母猪繁殖率。  相似文献   

8.
关于牦牛的生理、生化指标,目前还未见有系统的资料,某些“家畜生理学”、“家畜内科学”及“兽医临床诊断学”等教科书中也只有零星的记载,而且都源出于苏联阿吉莫夫等著的“农畜生理学”。这些数据与我省西北部草原牦牛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完全一致?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遵照毛主席“教育要革命”、“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伟大教导,我们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于1974年7——8月去到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对牦牛的生理、生化指标作了实际测定,现把所测得的资料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9.
阿尔泰山具有低矮植被的辽阔草原,普通牛、绵羊和山羊难以利用、而牦牛及其种间杂种能很好的利用。牦牛对饲料要求不严和不需建筑畜舍的投资,终年放牧在草场,被毛能极好地防寒。牦牛的繁殖力和普通牛一样,先进牧工由100头母牦牛可获得100头犊牛。牦牛是群居的家畜,一名牧工可放牧200—300头。牦牛成熟晚,7岁才能生长结束,成年母牦牛活重  相似文献   

10.
采用凝胶电泳方法分离牦牛乳上皮粘蛋白MUC1,通过比较乳MUC1的多态性发现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和西藏牦牛共5个牦牛群427头泌乳牦牛乳MUC1存在9种MUC1类型,蛋白质分子质量范围为163—208ku,普遍大于普通乳牛;群体遗传变异分析表明牦牛乳MUC1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存在品种间差异,基因杂合度较大,根据乳MUC1基因频率可将5个牦牛品种明显地聚为两类,提示牦牛乳MUC1存在地方类群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安哥拉山羊以放牧为主,在放牧场设有简陋的棚圈、剪毛场所、药浴池和清洁饮水处等。世界各国饲养安哥拉山羊,都是根据安哥拉山羊不同的年龄和生理状况,供给不同的营养。苏联饲养安哥拉山羊,怀孕母羊日粮营养价值为1.05饲料单位,可消化蛋白质为103.05克;哺乳期为1.18饲料单位和120.75克。美国根据放牧场,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设计出不同年龄的安哥拉山羊,在不同季节的补饲配方。我国陕西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研究所,饲养安哥拉山羊,在冬季也制订出补饲标准。安哥拉山羊4月龄断奶,6~8月龄性成熟,18月龄配种,发情周期19~21天,发情持续时间22小时,怀孕期平均为149.2天。通常是秋季配种。自由交配公母比例为1:30~40。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劳动人民对阉马有丰富的经验,其特点是简便易行,手术安全,值得总结推广。现就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藏族民间兽医阉马的经验整理介绍于后。一、阉马的年龄和季节阉马的年龄,一般以2—4岁(骡1—3岁)为适宜。在实践中还应考虑马匹性成熟情况和个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摘     
浙江近海试行墨鱼资源增殖结果与面临的问题——李星颉;浙水院学报,1988,7(1): 墨鱼在浙江近海的产量近年大幅度减少,反映资源在逐渐衰退。我院自1980年起,经过连续摸索试验,并于1982—1985年试行半人工和自然繁殖相结合的资源增殖,由于增殖效果逐年降低,被迫中止。总结六年所取得的经验为:基本摸清它的生殖习性并开展了增殖实验;通过怀卵量的测定,得知它的雌体绝对生殖力远较一般鱼类为低;经过实际饲养,确证它为一年生,每年4月份性成熟并开始  相似文献   

14.
诱导牦牛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生殖激素处理诱导牦牛同期发情 ,结果表明 :LRH -A3 +PMSG和PG -CL +FSH处理的试验母牦牛 96h以内的发情率分别达 83 3 3 %和 73 3 3 %,极显著地高于未处理的对照牛(2 0 0 0 %) (P <0 0 1 ) ,两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不同繁殖类型母牦牛外周血浆P4和 1 7β -E2 含量的测定结果 :牙日玛母牦牛外周血浆P4 和 1 7β -E2 的含量略高于青麻和干巴母牦牛 (P >0 0 5 )。  相似文献   

15.
杜氏枪乌贼趋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杜氏枪乌贼的适宜光照区为10~(-1)—10~1 lux。 2、背景光对杜氏枪乌贼趋光率的影响随光区不同而异:与无背景光时相比,在10~(-2)—10~0和10~(-1)—10~1 lux区趋光率分别下降2/3和1/3,在10~1—10~3 lux区,其趋光率非但不减少,反而增加40%以上。 这种特殊现象与枪乌贼性成熟和月夜生殖有关,因此,和一般趋光性鱼类相反,在生殖季节月夜钓捕枪乌贼,若适当增大光源强度则有可能提高产量。 3、杜氏枪乌贼对短波段的颜色光有最大趋光率,以兰光为适宜,缘光和紫光次之。  相似文献   

16.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29.8%)、25.5%(25.2%~25.6%)、28.7%(28.6%~28.9%)和16.3%(16.2%~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978年周年带鱼生物学测定资料、渔场海况调查资料和1965~1978年的渔捞统计资料,分析了浙江近海带鱼的生殖特性。本海区带鱼的生殖期主要在5~8月,产卵场主要分布于机轮拖网禁渔线附近至向东约60海里的范围内,生殖群体主要集群区位于高盐水舌锋前缘,产卵时适温为17~20℃,适盐范围为33~34‰。作者经过比较分析认为,当前带鱼生殖群体较六十年代初期明显偏小,开始性成熟的年龄和体长也显著偏小。  相似文献   

18.
<正> 牦牛是我国高寒牧区的特有家畜,不但是国内皮革、毛纺、食品等工业的原料来源之一,也是该区广大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发展牦牛业对繁荣牧区经济、改善牧民生活、支援国家建设、消除各民族之间经济上的差别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国现有牦牛1300多万头,占世界牦牛总头数的85%以上,占我国养牛总数的16.67%(我国现有牛只7800多万头).甘肃现有牦牛81.35万头,在全国牦牛分布的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内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广东北江流域鳘的繁殖生物学,结果表明:鳘雌雄的初次性成熟年龄是1年,在生殖季节可凭"追星"等副性征辨别雌雄.性成熟后,性腺具有周年变化规律,卵子发育为非同步的,产卵期为4月至7月.  相似文献   

20.
免疫学的发展,渗透家畜繁殖学的每个方面。抗激素(包括抗蛋白激素和抗类固醇激素)已应用于畜牧科研和生产领域;单克隆抗体技术也被引入家畜生殖生理研究之中;在家畜性别鉴定、生殖激素的测定,家畜妊娠的诊断等无不借助免疫学的技术;在家畜不育的问题上,免疫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免疫学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了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