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内容质朴,针对社会现实,风格上浅俗平易,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影响其浅俗诗风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试图从时代、官场、佛禅、爱情等白居易几个人生重大际遇方面,找到其诗风浅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摘要: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3.
咏史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源远流长,成就甚高,影响甚大。不仅每一个时代多有咏史诗,而且绝大多数诗人写有咏史诗,可说代有名篇,人有佳作。后世学者,凡研究某一代诗作,不能不涉及咏史诗作;论述某一诗人的创作,也不能不涉及其咏史诗作。历史人事,往往能引起古代诗人们的写作兴趣,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因为古代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有很好的学习,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和人物,他们都很熟悉。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当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某个问题和某种思想与历史上的某些事实和人物行成某种感…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的诗神是忧郁。嗟叹人生的苦恼、不幸的爱情和苦难的现实是其忧郁情结的重要表征,蕴含在他诗中的忧郁多半是个人的低吟浅唱,自伤自怜,格词不甚高昂。受时代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诗人忧郁的情绪也明显地呈现出阶段性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廖平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194-194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个性最鲜明的诗人,是同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联系最紧密的诗人。他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和民族,成为今天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伟大诗人。在当代对青少年的培养和素质教育,对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诗词,部分是以观照自我为主,但大部分是把个人的哀伤融入到一个民族的哀伤之中,读她诗词,无不流露出浓郁的人生悲凉感和历史的悲凉感。而这种创作特色,又与她所处的社会土壤紧密相关。是这样的时代创造了李清照这一个伟大的诗人、词人。  相似文献   

7.
朱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纯粹的诗人,毕生致力于新诗的创作与革新,以期通过诗歌来救赎人生,却以“与落花一同飘去,无人知道的地方”的方式告终人生。朱湘的悲剧超越了现实的喧嚣、焦虑与痛苦,完成了从“救赎诗”到“诗的救赎”的诗学之旅。对他的悲剧进行解读和反思有利于返回历史文化场,探寻朱湘新诗创作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8.
黄燕芸 《科技信息》2011,(12):I0013-I001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伟大诗人。其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在清新质朴的描写之下透露出意味深远的人生道理。《雪夜林边小立》是诗人众多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反应出诗人创作理念的作品之一。本文将解析该诗如何在简单的描写叙述中体现出诗人深奥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9.
高适和岑参都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诗有共同之点,但亦有相异之处:高适的诗重在战斗场面的描写和理想的抒发,风格豪放、悲壮,使人生慷慨之感;岑参的诗擅长景色描绘、风格俊逸、奇峭,更富浪漫主义气息,这种内容和风格上的差异是同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一位学者曾说过一句意蕴深长的话.他说:“哲学家是从自己的心灵出发,找到了整个世界;诗人踏遍了世界,游历过千山万水,才找到他自己.”是的,无数的诗人,他们闪光的定履无不如此,普希金、海涅、雪莱、拜伦、聂鲁达以及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他们都凭着多蹇而壮阔的人生,绚烂而奇折的爱情,来鼓荡自己的诗情,使他们的诗因其人生境遇的奇特,得以不流于世俗,从而在捕捉诗的灵感时,能跨越时代与地域的篱牢;同时又在被压抑的生命质素在与外界的抗争中,得以高强度地释放,其精神境界也就随之得以升华和净化,使诗在更高层次上…  相似文献   

11.
屈原骚赋对《诗经》语言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由屈原奠基并定型的骚体诗以其独特的风格独占了一个文学时代,和《诗经》一起,成了先秦文学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几千年来,他们分别成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两个源头。但是,这两座高峰却又并不互相隔绝。象任何一位伟大的诗人、伟大的作家一样,屈原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人在文学方面的各种成果,同时又全力进行创造。细读屈原骚赋,我们可以看到,南方的原始艺术,楚国的经济、历史、文化和北方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这座奇峰的基础,而作为中国诗歌开山之祖的《诗经》,对屈原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明显。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内容广博、充实,面对社会现实,针砭时弊,艺术上语言平浅、自然流畅、雅俗共赏。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自己的感情路上遇到了什么波折呢?这些曲折又是如何反映在其诗歌中呢?  相似文献   

13.
黄葵是近年来在海南诗坛上纵横驰骋的青年诗人,他的六卷本诗集《曙光妖娆》系列,标志着他在诗艺诗美的追求上已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本文试图通过对其近期诗歌创作的分析阐释,理解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索诗人在诗美创造上的个性特色,体会诗歌写作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台湾诗人经过独特的社会生活感受而写出来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政治色彩的诗,在台湾诗歌中是很有力度的一类作品。这些诗,写于不同时期,写了社会的不同侧面,写了诗人各自的生活体验。其共同点是贴近劳苦大众,表现了诗人的同情感与批判意识。诗人对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或呼喊,或揭露,都是正义感所使然。目睹纷繁的人世,有美的东西足以令诗人喜悦,但他们没有把自己囚于个人快乐的小天地,没有忘记  相似文献   

15.
<正> 那是一场劫数,那是一场恶梦,“那是一个从恶梦中醒来却又陷落在空虚的现实里因而令人不能不忧伤的时代”①。社会抛弃了我们的诗人,他们,象突然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零。被世界所放逐,象那文化根被突然切断的诗人,现实的一切只是在竭力使他们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面对搅痛的忧伤,无望的绝境,有着无限的疑惧与游离彷徨,他们不得不战战兢兢地踏上其漫漫长路的流浪历程。疲于奔命为了自我肯定,需要一个精神上的归宿停泊在社会颠簸的港湾。这种精神的探索与追求,在中晚唐诗人中留有清晰的投影,跟随我们的诗人进行一次心灵的流浪,我希望找到他们在社会政治背景与个人情态上的细致感应及其轨迹行程,大略地勾勒出晚唐诗人流浪、挣扎命运的几种主要精神样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诗人。毛泽东"长征诗"是其创作的第一首七言律诗,也是毛泽东诗词中最早被国内外媒体所披露的作品。"长征诗"是毛泽东对火热战争生活的一种诗性解读,艺术地概括了长征这一艰苦卓越、影响深远的历史壮举。它的问世、公开发表与传播过程较为复杂,且与时代结合紧密。"长征诗"所折射出的生命姿态和精神张力远远超出了其文本意义,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浓缩,具有极大的艺术独创性,闪烁着永恒的魅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7.
在共和国成立的最初10年中,时代的光明和对未来的向往形成了最大的权威话语系统,而这也就促成了主观拥抱现实的诗人们抽象想象式的自我表现,胡风,田间,贺敬之,郭小川等的诗歌创作,从梦幻般的生活想象到生活的抽象比与激情相交融中的诗性阐释,体现出了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诗歌审美内涵的构成与演变,他们的诗用时代权威话语所赋予的“现实规范”和浪漫主义艺术策略相融合,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杨天芬 《科技信息》2008,(19):180-180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一生中三仕三隐,最终在四十一岁的时候选择了完全归隐的道路。陶渊明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士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矛盾,并且将之升华为一种平凡而又超越的诗境。在他的归隐中我们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从他的思想方面我们看到了他诗意的境界;在他的诗文内容中悟到人生的真意;在他诗文的意境中寻到了他淡泊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惠特曼和狄金森是美国同一时代的两位伟大的诗人,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纪元。相同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两位诗人有着不少相似之处。然而,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使他们的诗作各具特色,大相径庭。他们犹如那个时代的美国文学所生的龙凤双胞胎,各占半边天,以自己独特魅力共同撑起美国文学的一片蔚蓝天空。本文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为依托,以诗歌题材和文学风格为主线,去窥探和比较两位美国杰出诗人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艺术样貌、个性特征,但其母题却始终如一,那就是--中国现代主义诗人最关注的是与个体生存、民族生存相关的一系列现实主题.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由于个人、民族的生存空间的迥异,这一共同的母题呈现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