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功率半导体器件风冷散热器热阻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散热器工作过程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计算功率器件用散热器热阻的计算方法。计算过程中,先将散热器的传热过程分为体内传热过程和表面散热两部分,然后详细分析了每一过程,并给出描述每一散热过程的基本公式。最后利用散热器厂家给出的实测热阻曲线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这种计算散热器热阻的方法具有简单、快捷、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如何根据柴油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和防爆胶轮车的特殊使用环境,来计算防爆胶轮车柴油机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相似文献   

3.
基于接触热阻模型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性能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笔记本电脑表面温度高、热流密度大等问题,基于接触热阻理论建立了某笔记本电脑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其内部温度场和气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散热结构进行优化.采用热成像仪、热电偶对其温度场和关键点温度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原样机的进风口和热管设计不合理,不利于芯片散热.通过调整笔记本电脑进风口位置使其内部流场更加合理;改变热管布置解决了热量集中的问题,CPU的最高温度降低了6.0℃;优化散热肋片的尺寸,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散热能力.研究结果对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散热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预测接触热阻,引入了接触分热阻概念,把接触热阻视为两个接触物体之间接触分热阻的串联,通过建立单热流通道上接触分热阻的截锥体模型及热流通道上的温度分布方程,研究了接触热阻中的三维传热现象。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后得到截锥体接触模型上的温度分布情况,继而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拟合出了一个求解单热流通道上接触分热阻的计算式。研究结果,在较大的范围内该式的计算值同数值解法的结果较为吻合,如果以这样单热流通道作为接触面上的当量单热流通道,则可以预测整个接触面上的接触热阻。  相似文献   

5.
潘科旭 《科技信息》2011,(1):I0113-I0114
当前电子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散热量越来越大。本文利用模拟实验,了解扩散热阻的变化规律,分析相关因素对扩散热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源面积的大小,散热器的厚度,散热器材料的热导率以及热源位置都会对扩散热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外探测器与制冷元器件的接触中低界温面热阻最佳热耦合问题,分析了两固体接触面的情况,认为接触热阻是一个受材料性质、表面粗糙度、负载、温度、介质、表面氧化物膜和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的非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制作了Al-Cu超导热开关,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接触界面不是一个简单的几何面,而是一个具有纳米级厚度的三维“界面层”。  相似文献   

7.
建筑构件热阻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心砌块平均热阻理论计算方法的简单近似性,分析了其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提出用CFD数值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的计算方法分析建筑构件的热工性能.并分别运用热流计法与热箱法对某内插保温层混凝土空心砌块进行热阻测试,以检验理论计算方法与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分析得到: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分析建筑构件热工性能具有不确定性,所得结果与热流计法和热箱法的试验结果误差分别为36.6%和33.8%;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结果误差分别为0.3%和2.4%,表明该方法对建筑构件热工性能的计算不仅能够满足精度要求,还具有应用范围广、结果直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球轴承滚动球体与内、外滚道之间的不完全接触而引起的接触热阻,结合半空间椭球坐标系拉普拉斯温度分布方程,提出了滚动球体与内、外滚道之间接触热阻的理论计算方法.以赫兹接触理论为依据,研究了轴承内部载荷分布和椭圆接触区域参数的确定方法.分析了不同载荷对轴承内部接触热阻的影响.高速进给系统平台的实验结果表明理论值和实验测试值的最大误差仅为4.62%,该方法为不同载荷条件下球轴承内部接触热阻的解析计算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用型式的摩托车散热器,在大量实验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合适的关联式,提出了预测摩托车散热器传热及阻力特性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10.
粗糙表面接触热阻的分形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制冷系统对精密探测元件的冷却是通过固体接触导热实现的,在真空低温环境下,它的冷却效果取决于界面的接触热阻.为了研究真空下接触界面的传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采用Cantor集分形理论对固体粗糙表面的拓扑形貌进行了描述,基于固体的弹塑性理论解决了塑性守恒条件下的表面粗糙度在法向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问题,推导出基于分形理论的递归接触热阻网络模型理论.同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接触界面的传热现象.  相似文献   

11.
线性导热条件下同心圆弧表面间接触热阻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接触热的基本概念出发,在同心复合圆筒体平面应力的条件下,分析了稳定态线性热传导对接触热阻的影响,建立了总温差与克因次接触压力和无因次接触热阻的关系,并计算分析了复合圆筒体的组成材料、配合程度和表面粗糙程度对无因次接触热阻的影响,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及计算结果,对同类情况下工业热接触的数学模化和数值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接触热阻对环肋稳态换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风冷式换热器的肋片或电子元器件上的散热片,它们以一定预紧力缠绕或镶嵌在管的外表面.当安装不好或由于热应力作用使预紧力消失,肋片与管表面接触热阻会明显增大.文中通过对环形肋片的稳态换热分析,研究了肋基存在接触热阻时对肋片换热的影响.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接触热阻的存在对环肋的散热有明显的不良影响,且对小尺寸肋片散热的影响更加明显.当接触热阻增大到10-3(m2·°C)/W的量级时,可使散热减小50%以上.因此,对镶嵌或安装在管外的肋片,应选形成接触热阻小的金属,并应使表面尽量光滑.肋片一定要以较大预紧力安装在肋管上,保证接触热阻小于10-4(m2·°C)/W.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接触热阻在机械工程和机床研究中的应用;接接触突峰宰化为圆锥接触模型,经出了计算单点接触热阻的新公式;在分析机械加工表面微形状和接触变形的基础上,推出了计算多点接触热阻的理论算法;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固体界面间接触导热的分形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表面分形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Mandelbrot-Tian(M -T)分形网络模型和经典接触导热理论 ,建立了包含接触点基体热阻和收缩热阻在内的接触导热分形模型 .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被传统模型所忽略的基体热阻在总热阻中所占的比例 ,对以往接触热导与载荷实验关联式中的幂指数范围 (0 .5 6~ 1.0 0 )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最后结合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大功率LED阵列散热结构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对流冷却状态下,不同的散热结构对大功率LED阵列散热性能有显著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不同散热模型进行了分析并得到工作稳定时的热分析图;对比直片形、弧形、弧钉形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逐步得出弧钉形散热结构散热效果最好,使得空腔以及芯片处温度均在合适的范围内,灯具的使用寿命达到近40000h。另外,模拟得出在普通散热设计中,灯具适合的功率约为13.75w。通过有限元法仿真模拟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有效地减少了实验损耗。  相似文献   

16.
徐高卫  程迎军  罗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10):1643-1647,1652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超级计算机机箱中的128个小尺寸平行板散热器的集总散热特性进行模拟,对散热器齿间距、齿厚、材料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和研究;利用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散热器热阻模型;得到了平行板散热器的散热经验公式、热阻及对流换热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机箱温度对散热器齿间距和齿厚的关系曲线是散热器传导热阻和对流热阻共同作用的结果,传导热阻和对流热阻随齿间距和齿厚变化的非单调性是造成该关系曲线坩埚状极值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且齿间距等形状参数是影响散热器对流换热系数的重要因素;比奥准则适用于大尺寸平行板散热器,但不适用于对流换热系数随齿间距而变化的小型散热器;该型平行板散热器齿间距和齿厚的最优尺寸经验范围分别为1.2~2 mm和0.1~1.2 mm.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集中散热问题的研究,论述了散热面积对供热温度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