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电石渣制备球形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利用电石制乙炔的副产物电石渣资源,以电石渣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球形碳酸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溶液的pH值、电石渣的预处理方式、碳化反应温度、Ca2 浓度、CO2流量等对球形碳酸钙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可直接与氯化铵反应,当pH>7时,合成的球形碳酸钙的纯度(质量分数)大于97%,白度大于98;合成球形碳酸钙的最佳碳化反应温度为10℃左右,碳化反应温度是影响球形碳酸钙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提高,球形碳酸钙的分散性变好,粒度变小;当反应溶液中Ca2 的浓度适当时(如0.08 mol/L),球形碳酸钙粒径较均匀,分散性好;利用电石渣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球形碳酸钙.  相似文献   

2.
张爱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880-2883
采用氯化铵对电石渣进行除杂、碳化制备了纳米碳酸钙。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105℃、pH=8、反应时间1h、氯化铵溶液浓度8%、氯化铵过量程度30%的条件下电石渣收率达92%以上。XRD分析表明产品为方解石,平均晶粒尺寸为38 nm,SEM表明平均颗粒径为80 nm。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供了一种以电石渣为原料,循环利用氯化铵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方法;通过实验系统讨论了碳酸钙制备的工艺条件以及不同工艺条件对所得碳酸钙晶型与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碳酸钙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CO2流速 80 mL/min, 反应温度30 °C, 反应时间60 min;所得产物为纳米的球形球霰石,产物中CaCO3的含量为99.95%, 白度为99.3%, 产物具有良好的自流动性和自粉化性;整个制备工艺中碳酸化反应滤液可循环利用8次, 此时的反应效能大于50%;通过工艺条件的调控成功制备出高纯纳米碳酸钙、球霰石型碳酸钙、文石型碳酸钙以及方解石型碳酸钙. 论文提出的研究方案有望应用于电石渣的资源化利用与碳酸钙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4.
以电石渣为原料,采用盐酸对电石渣进行净化处理后,与碳酸钠进行复分解反应合成文石型碳酸钙晶须。研究了碳酸钙晶须合成过程中,不同的反应物浓度、滴加速度对碳酸钙晶须晶相组成及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合成的碳酸钙晶须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检测及表征。结果表明,以pH=8酸洗处理后的电石渣可以制备出结构完整、尺寸均匀,长径比达30-60的文石型碳酸钙晶须。研究表明,制备碳酸钙晶须为电石渣二次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电石渣为原料制备纳米活性碳酸钙,不仅能够将电石渣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生成的针状纳米活性碳酸钙,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本研究以电石渣和氯化铵为初始原料首先制备得到CaCl2,然后采用复分解法与(NH4)2CO3反应,选用合适的改性剂,将针状纳米活性碳酸钙合成和改性一体化完成进行。实验综合考察了溶液浓度、改性剂用量、反应温度、滴加速度等反应条件对碳酸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反应条件:CaCl2和(NH4)2CO2溶液浓度0.15mol/L,反应温度65℃,改性剂用量1.25%,滴加速度3mL/min。通过验证实验,最终制得平均粒径55nm,长径比15.35,活化度98.86%,吸油值43.75g/100g的针状纳米活性碳酸钙。  相似文献   

6.
盐酸处理电石渣制备球形超细CaCO3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盐酸对电石渣进行净化处理后制备球形超细CaCO3。通过探讨盐酸处理电石渣的控制参数,以及正交优化反应物浓度、搅拌速度、滴加速度、分散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得出较佳的制备工艺参数,并采用测色仪、SEM、TEM、XRD等对球形超细CaCO3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产品中CaCO3含量〉99%,白度〉98,平均晶粒尺寸为45nm,电镜平均粒径约为80nm,比表面积约为32m^2·g^-1,达到GB/19590-2004《超微细碳酸钙》中NCC-100级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电石渣为原料 ,制备纳米碳酸钙 .研究制备过程中原料浓度、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添加剂用量等对产品粒径及晶型的影响 .采用 TEM、XRD等手段对颗粒形态与结构进行表征 ,纳米碳酸钙平均颗粒粒径约 5 0 nm,晶粒平均尺寸约 30 nm,为方解石型 .  相似文献   

8.
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法制备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用TEM、XRD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碳酸钙粒子的形貌和结构,探讨了碳化起始温度、晶形控制剂添加量等关键工艺条件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起始温度为30~35℃,六偏磷酸钠添加质量分数为0.8%~1.2%时,可制备出粒径200~600nm、长径比约为4,粒径分布均匀的亚微米纺锤碳酸钙;晶形控制剂(NaPO3)6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碳酸钙生长过程的空间位阻,促进CaCO3成核,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9.
电石渣的综合利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了电石渣在建材、环保、化工等方面的综合利用,根据其特点和利用情况分析,认为利用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在生产工艺上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热重法建立一种分析电石渣固硫性能的方法.通过分析电石渣的固硫机理,利用煤燃烧、电石渣热分解和电石渣与煤混合试样的TG曲线计算生成电石渣固硫反应TG曲线,同时通过各试样残留质量间的关系计算出了不同钙硫摩尔比电石渣的固硫效率.结果表明:三种实验条件下,钙硫摩尔比为1.5时,电石渣固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沉淀法制备了磷酸钙/硫酸钙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配料的Ca/P物质的量比和溶液的pH值对粉体显微结构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颗粒形态和粉体最终物相组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鉴于目前许多补钙制剂尚未收入国家药典,国家尚未提出测定补钙制剂中钙含量的统一方法,研究了以酸性铬蓝K为显色剂,在pH值为10.5的四硼酸钠缓冲溶液中与Ca2+络合,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种市售补钙制剂的钙含量;研究了钙-酸性铬蓝K络合物的最佳形成条件:λ=498nm,pH=10.5,显色剂用量为2mL,缓冲溶液用量为0.5mL,钙浓度在0~2.4×10-5mol/L范围内遵循朗伯-比尔定律,相对标准偏差为1.2%。  相似文献   

13.
Green NM  MacLennan DH 《Nature》2002,418(6898):598-599
  相似文献   

14.
T J Rink 《Nature》1989,340(6231):271-272
  相似文献   

15.
Ca2+释放激活Ca2+(CRAC)通道是位于非兴奋性细胞质膜上的慢Ca2+通道,是非兴奋性细胞(尤其T淋巴细胞和HEK 293细胞)中胞外Ca2+进入细胞内的主要途径.Ca2+内流是T淋巴细胞激活的最重要的生理生化特征之一.Orai1蛋白单体是组成CRAC通道的亚基,4个Orai1蛋白亚基构成一个四聚体CRAC通道.内质网Ca2+浓度的降低使得STIM1发生定向运动并产生聚集,从而激活了CRAC通道.STIM1蛋白把内质网Ca2+的损耗与CRAC通道上的Ca2+内流联系起来,行使了Ca2+浓度感受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钙片中钙含量测定方法的优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选钙片中钙含量测定方法,对EDTA法、高锰酸钾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钙片中钙,从测定过程、与标示值比较和置信区间的比较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用于钙片中钙含量的测定。综合测量结果准确度和方法的精密度因素,得出定量分析中试样的处理过程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EDTA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尤其是用直接称量取样的方法获得测量试样避免了稀释过程量器体积产生的误差,测定值较分光光度法和高锰酸钾法更接近标示值,可作为补钙药物中钙含量测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氟化钙在熔融氟化钠和冰晶石中的4种不同的结构模型。将所计算的二元系液相线与所实测的液相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氟化钙加到熔融的氟化钠中时生成一个钙三个氟的阴离子。而在冰晶石-氟化钙熔体中存在着一个钙三个氟的阴离子和一个钙一个氟的阳离子。  相似文献   

18.
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无水石膏及脱硫石膏对硫铝酸盐水泥抗压强度、干燥收缩率、早期水化放热及浆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膏能加速硫铝酸盐水泥的早期水化,低掺量(≤20%,质量分数)时1 d抗压强度提高,干燥收缩有所降低;随石膏掺量增加,3 d和28 d抗压强度先增后减;掺量过高时硬化浆体的后期强度甚至会倒缩;抗压强度与钙矾石生成量并无直接关联,与铝胶量成正相关.脱硫石膏可替代无水石膏配制出更优良的硫铝酸盐水泥,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