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椎板门轴侧断裂伴移位的处理方式及对术后疗效产生的影响。2013年05月~2018年9月有31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其中有63例患者术中发生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根据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重建组(35例),对椎板进行叠瓦状重建及钛板固定治疗;切除组(28例),将断裂并移位的椎板切除。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相关指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曲度指数(CCI)、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在手术时间及术出血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P<0.05),但重建组横截面积减小程度明显低于切除组(P<0.05)。重建组术后CCI获得较好维持(P>0.05),切除组的CCI较术前出现明显丢失(P<0.05);至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重建组有8.6%的患者出现轴性症状(3/35),切除组为21.3%(6/28),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CT扫描发现,重建组术后3个月时有81.6%(31/38)的节段门轴获得骨性融合,术后6个月时有94.7%(36/38)的节段获得骨性融合。以上结果表明,对门轴断裂伴椎板移位的患者,采用叠瓦状椎板重建联合钛板固定及切除椎板均不会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但椎板重建更有利于颈椎曲度的维持并减轻颈后肌群的萎缩,从而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观察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2017年01月~2018年07月有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颈椎骨折患者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颈椎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49例患者接受骨折手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51患者骨折手术后在A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A组患者术后治疗前QOL生活质量评分(16.15±1.13分)与B组治疗前QOL生活质量评分(16.29±3.94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治疗6个月后QOL生活质量评分(38.17±0.66分)显著低于B组患者6个月QOL生活质量评分(58.11±0.87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有学意义。A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显著高于B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96%,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术后10 d VAS疼痛评分轻度1例、中度42例、重度6例与B组术后10 d VAS疼痛评分轻度45例、中度6例、重度0例相比,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9.39%)显著低于B组护理满意度(98.04%),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Orem自理理论在颈椎骨折患者手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QOL评分,降低患者身体疼痛程度,增强患者自护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相关领域,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固定组,共33例;B组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以及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相比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丢失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JOA评分、JOA改善率、叩足试验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同时评价患者轴性症状和颈椎曲度的改变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影像学显示:内植物固定确实,未见内植物松动、折断及再关门征象.术前、术后J0A平均评分为(8.1±1.9)分,(14.6±2.2)分,改变明显(P0.05),改善率为(73.1±6.5)%.术前、术后叩足试验FTT平均值为24.1±6.7,29.3±6.3,改变明显(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浆B型脑钠利尿肽前体N端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不同房颤患者预后情况分析,以判断NT-proBNP对房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取无房颤及心衰的患者(A组)23例作为对照组,72例心房纤颤的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左室功能正常者(B1组)22例,左室功能不正常者共50例,分别分为(B2组)为NYHAⅠ级26例,(B3组)为NYHAⅡ~Ⅳ级24例,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及超声心动图LVEF的检测。结果:A组血浆NT-proBNP(7.40±8.8)pg/ml;B1组血浆NT-proBNP(56±9.8)pg/ml;B2组血浆NT-proBNP(335±12.8)pg/ml;B3组血浆NT-proBNP(956±8.8)pg/ml;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A组LVEF值(55.6±7.2)%,B1组LVEF值(52.7±8.5)%,B2组LVEF值(43.2±8.4)%,B3组LVEF值(34.2±6.1)%,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NT-proBNP水平是判断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早期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而合理选择治疗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研究对象:庆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64例早期活髓牙隐裂患者(72颗隐裂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21例(24颗牙),采用综合修复方案治疗(充填联合全冠修复),B组:22例(24颗牙),采用全瓷金高嵌体修复,C组:21例(24颗牙),采用单纯全冠修复。比较各组患者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A组牙齿外观恢复正常、牙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小于B组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牙齿外观恢复正常、牙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治疗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牙隐裂患者采取充填联合全冠修复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症状缓解,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80 k V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心率均小于65次/min,体质量指数25 kg/m2,均采用Flash扫描模式,随机分为A组(120 k V)和B组(80 k V),B组根据原始数据重建方法不同分为B1组(传统滤波反投影,FBP)和B2组(正弦确认迭代重建技术,SAFIRE).主观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分析比较各组噪声(SD)、平均CT值(SI)、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A组和B2组主观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图像噪声显著高于A组(P0.01),SNR和CNR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图像噪声显著低于B1组(P0.01),SNR和CNR显著高于B1组(P0.01);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7.30±0.68)m 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0.79±0.10)m Sv,B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A组,平均减少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相同管电压时,与FBP算法比较,SAFIRE算法能显著改善冠脉的图像质量;对于BMI小于25 kg/m2的患者,采用80 k V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可在不影响图像诊断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建立一种新型松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和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对该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成年中国青山羊双侧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制备腔隙性松质骨缺损(直径10 mm、深20 mm),以颗粒型多孔β-TCP(A组)、粉末型多孔β-TCP(B组)进行修复,同时设立冻干异体骨(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术后4周、12周、24周进行X线片、CT及组织学以观察和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表明D组不能自行愈合;X线、CT示24周时A、B、C组均骨性愈合,图像数据分析示A组和C组、B组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示A、B、C三组4周新骨开始长入,24周骨缺损基本修复,4周、12周、24周三组新生骨面积比分别为(6.82±0.84)%、(6.68±1.13)%、(19.98±1.32)%,(16.32±2.21)%、(16.88±2.43)%、(38.63±3.31)%,(37.67±5.52)%、(39.11±6.43)%、(55.67±4.38)%,统计学分析示C组修复效果好于A组、B组(P<0.05),A组、B组间无差异(P>0.05).该骨缺损模型稳定、可靠,可较好得模拟一些临床中的腔隙性骨缺损环境;新型多孔β-TCP可良好修复该腔隙性松质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硫酸镁对大鼠继发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用30只体重280±20g wister成年大白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仅行T10阶段椎板减压;B组(损伤组),C组(治疗组),均行T10阶段椎板减压和Allen's重物打击致脊髓损伤,伤后30min时B组腹腔注射蒸馏水1600mg/kg,C组腹腔注射硫酸镁1600m//kg.48h后切去伤段脊髓组织分别测定H2O、Ca2+、Mg2+离子含量,观察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超微结构及单位面积的凋亡细胞数.结果显示跟A组比较,B、C组损伤段脊髓组织H2O、ca2+含量增多,Mg2+含量减少,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破坏严重,凋亡细胞数升高,而且C组较B组轻.由此可知,病程早期应用硫酸镁可以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从而对受损脊髓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款颈椎前路加压钉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临近椎体的应力。分别采用传统结构的固定板和新结构加压钉,对12具人体颈椎标本实施C4-C5节段椎间盘切除术后的前路融合固定,利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和高精度三维运动测试系统进行试验,比较了两种不同结构固定板(钉)植入颈椎后在前屈15°或后伸20°运动条件下的融合性能,以及在50N及100N的轴向载荷条件下二者的静态载荷分布。结果表明:在固定效果上,前路加压钉和限制型前路固定板两者功能相仿,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C4-C5椎间植入体上所承受的压力,选用前路加压钉较选用限制型前路固定板为佳。  相似文献   

12.
徐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681-1684
目的:分析与探讨压痛点强刺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32名2013年1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患者,将32名患者分为治疗组16名,对照组16名,对治疗组患者采用强刺激颈夹脊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推拿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颈椎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压痛点强刺激疗法配合中药能够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The screening results were reported based on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of exfoliated cervical cells from 354 women. Their spectra can be sorted into two types based on the emerging or not of the absorption bands near 970 cm-1 and 1 170 cm-1: T1 (83.1%) type without emerging, and T2 (16.9%) type with obviously emerging. All of the samples assigned to T1 were cytologically diagnosed as normal or within normal limits (PapⅠ). 28.9% and 71.1% of samples exhibiting T2 profile, were cytologically evaluated as Pap Ⅰand abnormal respectively. 3 women in the abnormal group were diagnosed as to have cervical cells with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high grade of inflammation, cervical scar and cervical erosion.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progressive change of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the absorption bands, both T1 and T2 profil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6 subtypes. The observed heterogeneous spectra and the progressive changes in the absorption frequencies and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exhibit features suggestive of the progressive process of cervical lesion. The FTIR method has the potential to complement the cytological smear for large-volume screening of cervical lesions.  相似文献   

14.
运用自配“特效抗骨质增生散”治疗颈椎病颇见成效,现予报道,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宫颈三阶梯式诊断程序,正确诊断宫颈病变。方法介绍宫颈病变的三阶梯式诊断程序: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正确运用三阶梯式诊断程序,能实现在子宫颈癌前诊断,阻断子宫颈癌的发生.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牢及死亡率。结论在宫颈病变的筛查工作中遵循宫颈病变三阶梯式诊断程序,能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随访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对颈椎活动与维持手术节段稳定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1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后置入Bryan人工颈椎间盘,进行定期随访,根据手术前后颈椎的动力位X线片分析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并结合病人神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效果优9例,良5例,一般3例,差1例。手术前平均JOA评分为12分,术后平均为15.5分;手术节段前屈后伸术前运动范围12.80±5.70,术后11.20±5.40;邻近间隙术前屈伸运动范围11.90±5.80,术后11.40±4.90。术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现假体松动和移位。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安全可靠,病人恢复快,既可保持手术节段颈椎稳定,又可维持颈椎的生理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1b(DYRK1b)在宫颈病变组织和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选取宫颈癌患者127例为研究组,同期确诊为慢性宫颈炎患者32例为对照组,收集上述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SP法检测DYRK1b蛋白表达情况.依据宫颈癌细胞系He La 229和Si Ha细胞将标本分为实验组(加DYRK1b抑制剂Az191)、对照组(不加Az191),Western blod法检测细胞中DYRK1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子宫颈鳞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e La 229和Si Ha细胞中,DYRK1b蛋白表达量随Az191剂量增加而减少,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e La 229和Si Ha细胞抑制率随Az191浓度增加而提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ol/L的Az191作用后,研究组He La 229和Si Ha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过程中DYRK1b蛋白表达水平逐渐提升,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均呈高表达;下调DYRK1b蛋白表达后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18.
滑动型颈椎前路固定板在骨科临床上得到逐步应用,以取代限制型固定板并用来承担椎体上载荷及防止植骨下沉。然而,目前骨科临床对两种前路固定板的综合生物力学性能评价很少。研究使用18具猪颈椎骨模拟椎体切除手术,使用MTSMini858实验台模拟人体颈椎生理运动,采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微型压力传感器分别测定椎体运动及椎间压力,实验评价滑动型与限制型前路固定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实验数据表明,滑动型固定板在两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术中的综合生物力学特性优于限制型前路固定板。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锌,铜,锰,硒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甘肃省子宫颈癌患者55例和健康妇女35例血清中锌、铜、锰、硒含量,分析了Zn、Cu、Mn、Se值及Cu/Zn比值与比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关系。部分患者还作了治疗前后的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积极、早期发现急性颈髓损伤的并发症。方法:通过责任护士病情的观察、专业的照顾、治疗处置、健康宣教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结论: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了医疗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