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间歇鼓泡碳化法制备立方形纳米碳酸钙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制备晶型均一且粒度分布窄的立方形纳米碳酸钙的最优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改进的间歇鼓泡碳化法优化制备立方形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碳化温度、Ca(OH)2浓度、CO2流率、晶型控制剂(NaPO3)6用量及加入时间、搅拌速率等因素对碳化反应时间及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纳米碳酸钙进行粒度分布、FESEM和XRD表征。【结果】合成立方形纳米碳酸钙的最优工艺条件:在碳化温度10℃,Ca(OH)2初始浓度为3.8%(W/W),CO2流率为300mL·min-1,搅拌速率800r·min-1,碳化反应开始后5min加入2%(NaPO3)6(占CaCO3理论产量的质量百分数)时,制备出粒径约为40nm且粒度分布均匀的立方形纳米碳酸钙。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CaCO3为方解石六方晶系。【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且无需二次碳化,产品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在超声波存在条件下,初始碳化温度、Ca(OH)2乳液浓度、CO2流量对合成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具有强化纳米碳酸钙合成反应过程的作用,能够改善反应体系的传质、传热效果,大大提高溶液中钙离子的过饱和度,诱导碳酸钙迅速均匀成核;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碳化过程的最高初始温度可以提高5℃,从而能够缩短合成反应时间,提高合成效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制的超声合成反应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稳定地制备出了20~30 nm的纳米碳酸钙粉体;实现了利用超声波进一步细化、均匀化合成纳米碳酸钙产品的目的,使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产品的质量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3.
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法制备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用TEM、XRD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碳酸钙粒子的形貌和结构,探讨了碳化起始温度、晶形控制剂添加量等关键工艺条件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起始温度为30~35℃,六偏磷酸钠添加质量分数为0.8%~1.2%时,可制备出粒径200~600nm、长径比约为4,粒径分布均匀的亚微米纺锤碳酸钙;晶形控制剂(NaPO3)6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碳酸钙生长过程的空间位阻,促进CaCO3成核,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4.
超细纺锤形CaCO3制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重力反应器中,Ca(OH)2经碳化反应制得超细纺锤形碳酸钙.采用pH计、XRD、TEM、EDTA络合滴定原位检测了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制备轻质纺锤形碳酸钙的碳化过程特性.结果发现:碳化反应前期,二氧化碳吸收为控制步骤,碳化反应后期转化为Ca(OH)2溶解控制.纺锤形碳酸钙的形成无论是形貌还是晶型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石渣制备球形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利用电石制乙炔的副产物电石渣资源,以电石渣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球形碳酸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溶液的pH值、电石渣的预处理方式、碳化反应温度、Ca2 浓度、CO2流量等对球形碳酸钙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石渣可直接与氯化铵反应,当pH>7时,合成的球形碳酸钙的纯度(质量分数)大于97%,白度大于98;合成球形碳酸钙的最佳碳化反应温度为10℃左右,碳化反应温度是影响球形碳酸钙形成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提高,球形碳酸钙的分散性变好,粒度变小;当反应溶液中Ca2 的浓度适当时(如0.08 mol/L),球形碳酸钙粒径较均匀,分散性好;利用电石渣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球形碳酸钙.  相似文献   

6.
采用间歇鼓泡碳化法,在反应温度为35℃、灰乳密度为1.05(d)、CO2浓度为30%(V%)和柠檬酸浓度为10%(ω%)的条件下制得了粒度为1.0~3.5μm、分散性好的花生壳状碳酸钙粉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扫描探针显微镜(ASP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热重分析(TG)、粒度分析仪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对碳化过程的压力、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对碳酸钙的形貌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花生壳状碳酸钙是由大量粒度为10~50 nm的纳米粒子组装而成.  相似文献   

7.
利用同心环波纹碟片式超重力旋转床制备粒径范围在20~30 nm的纳米碳酸钙样品,并对影响其生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的粒径随转速、气流量、气相中CO2的含量、晶形控制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在Ca(OH)2浓度较低的条件下,粒径随Ca(OH)2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反应时间随转速、气流量、C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晶形控制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旋转床转速约为1 100 r/min、CO2含量约为40%(体积分数)、晶型控制剂用量为Ca(OH)2质量的0.5%时,产品的粒径较小,反应的时间较短,是反应的最佳操作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化工生产中大量副产氯化钙,以氯化钙、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添加剂条件下对制备纳米碳酸钙进行了研究。实验研究了添加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二氧化碳流量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采用XRD和TEM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剂条件下,以氯化钙、氨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可以制备纳米碳酸钙,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实验条件下制备的产物为方解石型近球状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9.
超细轻质碳酸钙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电导仪跟踪CaCO3 乳液碳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CaCO3 粉末材料的粒径与反应温度、石灰乳液浓度及碳化用二氧化碳的通气速率有关,反应过程主要受CO2 的吸收速率控制,但当CO2 的流量增大时则反应速率同时受CO2 的吸收及Ca(OH) 2 的溶解速率共同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试验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探索单分散碳酸钙的制备条件和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锌粉、氯化钴为原料,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o粒子。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Co粒子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EM)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在反应物料浓度一定的条件下,Co粒子的形貌主要由反应温度决定;影响粒径的因素主次排序依次为反应温度、搅拌转速、反应时间;为制备不同粒径及形貌的纳米Co粒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毛蛤壳制备柠檬酸钙、丙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爱文  陈忻  吴瑞芳 《应用科技》2001,28(11):56-58
以海产贝壳(毛蛤壳)作为钙源,制备柠檬酸钙、丙酸钙。考察了燃烧条件对中间产物氧化钙的色泽、收率、纯度的影响,以及反应物浓度、原料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柠檬酸钙的收率的影响。柠檬酸钙的收率最高可达到91%以上。还考察了丙酸钙作为食品防腐剂在防腐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钙拮抗剂是一类化学结构不同,但都是能阻滞细胞膜上钙通道,防碍钙离子内流的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经临床验证较为有效的钙拮抗剂的临床用途。  相似文献   

13.
钙稳态失衡与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胞浆钙离子浓度必须处于严格的范围,一旦钙稳态失调将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本文主要从外界因素引起钙稳态失调导致细胞死亡的作用、直接钙稳态失调所致的细胞死亡效应及钙离子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成本低廉、来源丰富、服用方便、安全无毒、营养效果好的钙制剂。方法:用15%醋酸浸泡鸡蛋壳,获得有机醋酸钙,加以赋形剂制成钙冲剂。结果1、所得醋酸钙粉末纯度为86.29%.产率为75.11%。2、活性钙冲剂是钙含量为2%的白色、均匀、速溶的干燥颗粒状物。结论:用成本低廉、来源丰富的鸡蛋壳作原料制取活性钙冲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电石渣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电石渣为原料 ,制备纳米碳酸钙 .研究制备过程中原料浓度、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添加剂用量等对产品粒径及晶型的影响 .采用 TEM、XRD等手段对颗粒形态与结构进行表征 ,纳米碳酸钙平均颗粒粒径约 5 0 nm,晶粒平均尺寸约 30 nm,为方解石型 .  相似文献   

16.
3种口服钙制剂在兔体内生物利用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血清中钙的浓度来比较补钙剂G、葡萄糖酸钙、天门冬氨酸钙3种口服钙制剂在兔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3种钙制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它们对兔体内钙行为的影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过氧化钙常温水相法合成新工艺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Ca(OH)2 和H2O2 为原料 ,通过添加稳定剂 ,实现了过氧化钙的常温合成 ,并研究了加水量、反应时间、稳定剂用量、Ca(OH)2 过量系数等因素对产品纯度和产量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并对该产品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8.
用蛋壳制备柠檬酸-苹果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1种利用蛋壳制备新型钙营养强化剂柠檬酸-苹果酸钙的方法。考察了蛋壳前期处理方法、煅烧条件、结晶方式等因素对产品产率及溶解度的影响。在结晶过程中引入冷冻法,结果表明,在-18℃下低温结晶对柠檬酸-苹果酸钙的产率及溶解度均有提高。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0℃,加水量为50mL,物质的量配比为n(蛋壳灰分):n(柠檬酸):n(苹果酸)=5:2:4的工艺条件,用该方法生产的产品产率可达到94.5%以上,并对产品进行了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在硫酸钙晶须制备过程中氯化钠和氯化钙杂质对晶须形貌的影响。对制得的硫酸钙晶须进行了S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和氯化钙浓度的增大,晶须的直径增大,长度变短,长径比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