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创新活动从过去独立的内部创新向多方协同合作的网络化创新转变,风电技术创新交叉融合程度也不断提升,基于地理邻近性的传统区位理论已无法解释创新网络的新发展。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创新网络研究中,并结合UCINET软件和QAP方法,可以更科学的分析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对中国不同尺度风电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Boschma提出的邻近性理论,以陕西泾阳茯茶产业为例,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IBM SPSS22.0描述性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的邻近性特征及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邻近性对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对促进集群内创新氛围形成、提高新知识及新技术在产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流通起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认知和制度邻近性对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的创新有一定正向影响,其影响效果高于地理邻近性,但弱于社会邻近性;而地理邻近性对陕西泾阳茯茶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过度的地理邻近还会导致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路径锁定”,对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地理邻近性、技术(知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等对技术标准合作绩效的作用方式,并以闪联的形成和成长过程论证不同邻近性对技术标准合作绩效的影响。理论与案例研究表明组织间邻近性与技术标准合作网络密不可分,地理邻近性、技术(知识)邻近性、制度邻近性和认知邻近性对技术标准合作绩效有着不同的作用方式与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组织类型和区域边界两个维度探讨了高校合作模式对学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以2013年上海高校论文合著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合作模式对学术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区域间合作的学术创新绩效优于区域内合作,但区域间产学合作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地理邻近效应在逐渐减弱,但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的重叠效应仍具有一定阻碍作用.此外,还考察了不同研究领域下合作模式对学术创新绩效的差异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多维邻近性与创新是近年来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运用共被引分析方法,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对多维邻近性与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多维邻近性与创新可分为经济地理、制度、互动、知识生产函数实证4个学术群,同时,梳理了多维邻近与创新各学术群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中国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重要路径.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分别从专利合作和论文合著角度对安徽省产学研创新合作网络演化进行多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的专利和论文产学研合作网络发展特征具有相似性,呈现出“单核—桥梁—成长”的网络形态演变规律以及“核心—边缘”的网络结构特征.邻近性因素与创新合作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专利合作网络视角研究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将1985—2009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汽车技术合作专利作为样本数据,利用UCINET6绘制创新网络图谱,并构建协整方程检验派系结构演进与产业整体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派系式技术合作是创新网络规模和结构不断发展和深化的重要途径,对产业技术创新产出有长期稳定的积极作用,且这种作用对新颖性程度较低的技术创新成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清华、北大、哈工大三校深圳研究生院2001~2016年发表的4 253篇合作论文合作单位的研究,从地理邻近和组织邻近双重视角分析"邻近"因素对科学合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对科学合作的正面效应虽然存在,但既非科学合作的充分条件,也非科学合作的必要条件;与地理邻近相比,组织邻近对科学合作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中美3D打印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领域划分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分布、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和发明人合作网络等多维视角对中美3D打印技术创新与合作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基于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建立技术创新的引导机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创新的对接和融合等推动我国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激光和光电子产业具有技术复杂性和地理集聚性的特征.依据新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化范式特征,从外部环境、产品差异、创新差异、创新主体差异等方面研究了影响创新网络构建的因素.认为创新联盟、合作研发和人才交流是适合不同光电子产业领域、不同产业集聚阶段的创新网络形式.随着网络内部联系紧密程度逐步降低,网络节点的地理临近性可能不断提升.创新网络结构、内容和节点之间关系的不断变化将导致网络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鉴于激光和光电子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创新网络的基本属性与动态演化,建议产业后进国家政府通过政策的全面性、多层次性和专业性来促进适合的创新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1.
加快技术创新合作,促进城市经济互动,有利于缩减区域差距,最终实现协调发展.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和引力模型的方法,分析中国30个省会城市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省会城市间的直接技术创新合作不断增强且呈现多中心化趋势,合作突破地理局限且东西部差异较为明显;城市经济网络密度有所增强但整体偏低,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经济联系发展不均衡,各城市在经济网络中位置变化不明显.二次指派问题(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QAP)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合作网络与经济网络存在正相关关系,格兰杰检验进一步证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但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对经济网络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影响合作创新的因素有创新主体的知识资源结构、管理者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社会网络能力,以及合作创新主体所处的产业集群形成阶段和技术创新的类型.根据这些因素,构造一个合作创新水平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人情社会的合作创新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情社会中的合作创新水平是低水平.进一步通过对合作创新系统演化的稳定性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人情社会低水平的合作创新环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推进使得城市网络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载体.北京电影产业的分工协作已跨越地理空间界限,形成基于产业联系的城市网络.该文选取2015年第一出品单位为北京企业的115部电影作为样本,收集1 307家企业的关系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电影产业所依托的城市网络联系.研究发现:1) 网络联系呈现开放的轮辐形态,网络连通度高达7.44、平均最短路径为2.76,可达性良好.121个中外城市企业参与了北京出品的电影生产,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多元、开放、充裕的资本和信息.2) 网络联系中,上海、香港在价值链各环节都与北京互动频繁;洛杉矶、首尔、台北主要立足于“后期制作”和“发行”对北京纵向配套;深圳、金华、东京主要依托“联合出品”与北京横向合作.跨区域的产业配套协作成为支撑北京电影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3) 网络凝聚子群阈值低,具有显著地理、组织制度临近性,与中国电影集团内部投融资关系网络高度耦合.因此,较低效率的组织制度关系锁定成为局限北京电影产业创新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地区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需要民族地区政府通过创新组织网络来履行应有的职能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帮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促进产学研联合创新、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并发挥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把区域技术创新与制度结合起来,建立、调整和完善技术创新相关的机制与体制、法规与政策,形成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相配套的制度网络和社会环境,以保证区域技术创新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产出水平关系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基于36所"985工程"院校及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地理距离矩阵和社会距离矩阵,运用空间误差面板模型,对知识溢出通过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两个渠道影响高校创新产出的内在机制进行量化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校与区域外主体的地理邻近性越高,其他高校对目标高校的知识溢出就越大,目标高校的授权发明专利量就越多;高校与区域外主体的社会邻近性越高,其他高校对目标高校的知识溢出就越大,高校的授权发明专利和发表论文数量都更多。鼓励和促进各地区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收获知识的外部性,将提升高校乃至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以2004年-2012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合作专利为数据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以城市和机构为分析单元,探究江苏省2004年-2012年产学研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从空间结构上看,城市节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趋于相对均匀化,在网络中具有较高中心度的一级城市之间的联系明显比二级城市强,并起到连接整个网络的作用;(2)产学研创新网络的结构总体上呈现出分散化趋势,高校在网络中长期占据较高的中心地位,企业的网络中心性较差,但联系次数和节点均较多,科研机构不具备明显的中心性;(3)对创新网络合作类型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间的合作以产学(产业-高校)合作为主,企业向高校寻求合作会相应减少其他两种类型(产业-科研院所、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王少峰 《遵义科技》2008,36(1):7-11
简要介绍了合作创新及遵义市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阐述了合作创新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合作创新在遵义市主要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实施以产学研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创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用BdG方程和BTK理论对两种自旋分裂的超导邻近效应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在铁磁/超导结中,邻近效应在铁磁一侧引起了一定的超导特征,并且随着离界面距离的变化呈现从0"态到π"态的反转行为,而对于二维电子气/超导结,邻近效应却不能引起π"态超导性.  相似文献   

19.
发展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战略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重大突破性技术的主要创新载体,其核心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驱动创新的内在机制,才能有效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经济高质量。本研究以2011~2021年度中国34个省份中的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多维度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协同集聚的中介效应促进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驱动效应相比中部和西部更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中国2030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对作为清洁电力重要来源的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以知识和技术、行为人和网络、制度与环境为框架,分析中国光伏产业的技术创新系统,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已经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