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利用效益是衡量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则是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所有的点号应.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建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协调度函数评价法,对都安县2001—2005年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结论:都安县土地利用效益的协调度在评价期间内不断上升;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的变化呈阶段性;影响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变化的因素中包括积极因素,也有较为明显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两者耦合模型,对2005-2015年福州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测算,分析两种效益之间的耦合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呈现稳中上升的状态,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曲折上升,社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相对于生态环境效益增长幅度较大.(2)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处于上升状态,分别经历分化激烈博弈—相对最佳协调—不相协调的演化阶段,近几年土地利用耦合度增幅小,说明两者矛盾日渐突出,应注重协调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测算当前相山铀矿区域的相关生态环境指标值,通过构造评价模型来反映相山铀矿这一典型矿粮复合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运用了层次分析法、M(·,+)—加权平均模型来构造综合评价模型.选取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土地产出率、经济效用、单位GDP能耗、生物丰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自然性等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相山铀矿生态综合指数值为0.5975,说明该研究区域生态质量一般,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生态系统结构有变化,但尚可维持基本功能,受干扰后易恶化,生态问题显现,生态灾害时有发生.研究表明,矿粮复合区经过多年的工矿开采致使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这一地区的整治要从经济发展、区域环境保护、区域景观生态保护、社会概况等方面综合考虑.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以减轻或延缓区域生态破坏.并且政府与有关各方应寻求有效的利益协同机制实现共赢,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度评价模型,对生态环境重点关注城市桂林市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及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益有着不同于沿海经济城市的特点.2002-2009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效益迅速增长,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两效益的耦合度在2007年...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国各省、地(市)、县正在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然而,由于土地评价的分类系统较多、评定方法繁琐,给规划工作者带来许多困难. 从国内看,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大体有三种:一是全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分类系统.适用于大区域的评价,如全国、省级评价.二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适宜性评价系统.三是国家土地管理局在上述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特点,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中拟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本系统采用土地适宜类、土地适宜等、土地限制型三级分类,与上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以川西北平武县为例,选取2010-2015年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评价指标,采用基于AHP确定权重的比重归一化法对平武县生态农业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近年来,平武县的生态农业整体发展趋势良好,综合效益逐年增长,其中,经济效益占比最大,且增速稳定;社会效益显著,从2013年开始增速加快;但在整体效益上升的同时,生态效益却略有下降趋势,因此,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凸显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引入到环境评价中来,使其作为评价方法对同心县2006年—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其目的是评价该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同心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规划期内增加了30.47×10~7元,规划起到了增加生态效益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口增长速度快,规划期间内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则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力度滞后于人口增长的速度。为缓解生态系统人均服务价值下降的趋势需要对规划进行一定的修改和补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以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并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为参照物,论述了现阶段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从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入手,总结了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及存在问题;归纳概括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内涵,并描述其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层次的评价方法,对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综合评价福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提出若干有益于土地集约利用和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关调整,将2006—2013年天津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合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和评价需要,基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3方面21项指标构建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函数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规划实施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综合评价值为0.71,说明实施综合效果为较好等级水平,其中天津市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因子、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因子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因子的值分别为0.866、0.764和0.549.结果说明本轮初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监管效果以及土地集约经营程度较好,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处于一般水平,部分指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而应在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继续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耕地保护,在完善相关措施的同时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潘涛  杨传俊  罗颖  郭艳  王涛 《江西科学》2008,26(1):80-83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结合重庆市丰都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实际,提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测算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提出集约用地的保障措施,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干旱区典型的条带状绿洲一且末绿洲为例,以1972年MSS、1990年TM、2000年和2005年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野外考察数据,选择适宜的分类指标体系,对遥感图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并获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转移矩阵。研究结果表明,近33年来耕地面积一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增加了92.588km^2,耕地面积的增加量主要是由草地和林地的转化而来,是增加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草地面积一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土地类型是林地,减少了65.641km^2,林地面积的减少由林地转移草地、水体和耕地的比例超过草地转移林地的比例而引起;草地面积减少了62.01km^2,这主要是由一部分草地转移耕地、一部分转移未利用地而引起;水域面积总体上有增加趋势,增加了22.073km^2,这主要由草地和未利用地转移水体而引起;未利用地变化幅度不大,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增加了13.105km^2。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社会和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深入研究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以德阳市2005,2010,2015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德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研究区202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全市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林地、草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②土地利用变化图谱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为稳定变化型、前期变化型、后期变化型、反复变化型、持续变化型;③模拟得到的2015年土地利用结构与解译结果基本一致, Kappa系数达0.9166.预测到2025年,耕地和林地依然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预测结果表明,德阳市未来城镇化发展中,生态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因此,提出通过加强空间统筹、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等方式,不断缓解用地矛盾和生态压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结果以期为德阳市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开展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地处丘陵区的璧山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适用于丘陵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璧山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寻求针对性途径提高璧山县土地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璧山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呈现出中部地区高,南、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经济因素是影响璧山县城镇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主要因子;(3)加大城镇单位土地面积上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投入是提高丘陵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罗攀  朱红梅  张环宇 《科技信息》2011,(10):148-148,150
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研究热点。文章运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县为研究区域,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地区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贵州沿河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利用的生产稳定性、资源安全性、生态保持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以贵州沿河县为例,进行了县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研究。提出了土地生产率、人均耕地面积等14个指标,并以小康标准等为依据构建了可持续状态的土地评价指标的目标值,使用功效函数和AHP法进行指标计算和权重确定,运用综合评分法对沿河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最终评价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沿河县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从1996~2002年,其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但资源的安全性和利用的经济性仍较差。  相似文献   

17.
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3个层次(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17个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张家界市慈利县2005-2014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慈利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较为明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次之.  相似文献   

18.
19.
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功效系数法定量评价了兰州市1999-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得益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提升.完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引导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加强旧城区土地改造,是提高兰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生态脆弱区(江西省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下农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基本特征.通过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马尔柯夫过程模拟模型,进行了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农业土地用途相互转换分析,并对土地利用变化演变趋势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上饶县在未来的10年内,耕地资源仍将继续减少,其中水田减少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旱地减少的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同时,在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引导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各种地类的相互转换,如茶园变果园、桑园变旱地等,势必引起土地覆被的变化,从而可能导致生态脆弱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宏观政策改革时期,使得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的频率加快,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户忽视了农业生产的持续投入,造成土壤地力退化.据此,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